作出上述悲观预测的,并不只世界银行一家。
近期多家国际权威机构发布均发布了经济形势预测报告,其结论简而言之基本是:前景不确定、情况不乐观。
《走钢丝的世界经济》,从经济合作组织(OECD)这份报告的题目中已不难体会到形势的严峻。该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收缩6%以上,抗疫措施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收入损失和“非同寻常的不确定性”。
OECD还“补上一刀”:如果今年晚些时候出现第二波传染,经济产出就有可能萎缩7.6%。且无论出现哪种情况,经济复苏都将是“缓慢和不确定的”。
另一家权威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份时曾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降3%。两个月后,该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发文承认,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程度将比之前预计的更为严重。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期亦透露,该机构将进一步继续下调已经足够悲观的增长预期。
经济的巨大不确定性令投资形势也承压。联合国贸发会议本月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疫情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脆弱性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发达经济体外国直接投资或减少25%至40%。其中,预计流入欧洲的资金将减少30%至45%,北美的外国直接投资将下降35%。
“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全球经济活动停顿,导致的衰退程度比全球金融危机时更猛烈、更深入。”
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据其研究,在2020年的全球衰退中,经济活动的萎缩程度和衰退速度都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两倍。
他还提醒,经历了20多年低通胀时期之后,疫情可能会引发形势反转。当前冲击可能会使得产出急剧下降、供应链持续中断、生产瓶颈广泛出现。而由此引发的大规模财政刺激,将在隔离措施解除后可能会导致通胀高企。
西方发达国家亚历山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亦表示,疫情之前欧洲经济就已经长期低迷。2018年欧盟28国和欧元19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分别只有1.9%和1.8%,2019年的增速则分别下降至1.2%和1.4%。
根据欧盟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欧盟27国和欧元区19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分别下降3.5%和3.8%,同比分别下降2.7%和3.3%,创下1995年以来最大跌幅。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认为,美国二季度GDP按年率计算将下降38%,疫情几乎将抹去美国过去四年的GDP增幅,预计2021年底美国实际GDP将回落至2017年底的水平。
尽管随着经济重启以及复工复产加快,近期美国一些经济指标出现明显反弹,但其持续性仍待观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公开表示,由于产出和就业水平仍远低于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美国经济何时复苏、复苏力度如何均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前景将很大程度取决于疫情走势和控制措施的效果。在公众确信疫情得到控制之前,美国经济不太可能完全复苏。
亚洲将领先西方复苏
“尽管中国今年增速较低,但仍将是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这对全球GDP贡献具有压舱石作用。”邢自强如是说。
在此背景下,有公司预计,随着疫情缓解和消退,物理限制下降,全球经济活动复苏将呈现渐进态势。从疫情演变看,全球经济复苏将呈现波浪、渐进、共振的态势,中国和东亚经济体率先复苏,随后才是欧洲、美国,最后是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一些非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