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6.8%,前值为+6%!最新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当前最重要的不是保增速,而是……

 

来源:价值线综合

编辑:汪霞菲张梦真 金科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第一季度GDP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预期下降6%,前值为增加6%。
针对数据,刘胜军与任泽平两位经济学家第一时间做出了解读。



A

刘胜军:当前最重要的不是增速,

而是“救命”,抓紧发放2万亿消费券!


在万众忐忑中,在全球瞩目中,中国第一季度数据出炉:


1GDP 20万亿,同比下降6.8%


2)工业部门中私营企业下降11.3%,远高于国企(下降6%);


3)三驾马车中消费受影响最大:消费同比下降19.0%,投资同比下降16.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7%,制造业投资下降25.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7%);出口同比下降11.4%(因国外疫情滞后,预计二季度出口下滑更严重);


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表明居民生活受到冲击。


怎么看?怎么办?


1. 疫情正从一次性冲击中长期冲击转变,不仅疫情仍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一段时期,而且疫情过后各国之间的伤痕短期内难以弥合,不确定性长期化,还会有黑天鹅出现,面对美国甩锅的阳谋,务必要有底线思维。


2. 就国内而言,供给需求双侧冲击迅速向需求单侧冲击转变,原因在于,尽管供给也受到影响,但需求下滑程度比供给能力下滑严重得多。需求不足主要源于消费和出口下滑。比复工更重要的是订单!


3. 当前最重要的不是增速,而是救命”——大量中小微企业和普通消费者正挣扎在生死边缘。这攸关经济社会稳定大局。


4. 无论新基建还是旧基建(一季度基建投资同比下降19.7%),对于中小微企业救命没有多大作用,只能令大企业、大国企受益,加剧经济结构性失衡。


5. 现在需要的不是新四万亿而是两万亿消费券消费券是争议最最小、效果最最佳的政策选项,但应由中央财政统一发放,力度要大(建议 2 万亿),不能下毛毛雨。消费券不仅可以救老百姓生活之急,更可转化为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入,是救命良药。


6. 决定中小微企业生死的关键是现金流。金融政策的发力重点应是防止因抽贷、断贷而加剧企业倒闭风险,金融机构原则上应对到期贷款自动延长期限。


7. 政府担保基金应与金融机构一起分担风险,这样既避免金融机构放贷动力不足,又避免过度放贷的道德风险。


8. 房地产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是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是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更是居民资产配置的最大池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避免对房地产的妖魔化和一刀切。房地产的本质是金融。如果不改变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一刀切限制一城一策将沦为空谈,难以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9. 机不可失,顺势而为取消每年的 GDP 增速指标,这是落实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必由之路。人为设定增长指标等于自我设置不必要的限制,要么因完不成指标没面子,要么为了冲指标而浪费资源甚至虚报数据。

10.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 336 项改革中,抓紧推出一批影响力大的实质性改革(类似于注册制改革),提振社会信心。例如向民企和外企开放更多行政垄断性行业。一次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B

任泽平:别打嘴仗了!尽快让经济转起来、活下去!


针对1季度经济数据,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称:现在面临的情况类似于03年“非典”和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叠加,要做好较长时期经济衰退的准备,加快启动以“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一揽子方案。

任泽平主要观点如下:


1、中国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方面走在全球前面,胜利来之不易,代价沉重。1季度GDP增长-6.8%,三驾马车均创历史新低,远超03年非典和08年国际金融危机。3月份数据加快恢复,部分原因是1-2月份基数太低。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较1-2月份收窄12.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2.13%。


2、做好较长时期经济衰退的准备,现在面临的情况类似于03年“非典”和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叠加。复工不等于复产,复工率达到了80%的行业很多复产率不到30%。


金融脆弱性和经济停摆,二季度经济反弹很可能落空。现在欧美疫情仍然十分严峻,“长尾特征”明显,印度、巴西等仍然在爆发早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部中招,各国封国封城,全球经济基本停摆。中国很难独善其身,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11.4%。疫情何时结束,流行病专家有的认为夏季、有的认为跨年,不确定性很大,确定的是经济将较长时期深度衰退。


3、民营中小企业及其就业现在是最困难的群体。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一季度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0%,私营企业下降11.3%,差距很大。规模以上企业还是最好的群体,是各种政策能够照顾到的群体,但是大部分规模以下中小企业属于政策的灯下黑,可能被迫选择了短暂的蛰伏甚至永久的消失,根据近期对北京上海深圳的商户的大数据统计,营业率才20%-30%,哪有什么报复性消费,太惨烈了。统计上的环比暴增,那是因为基数太低。纾困企业和困难群众是当务之急。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疫情后日益强烈的报复性消费的需求,和口袋里没钱,之间的矛盾。


4、在抗击疫情和百业萧条的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再次展现出了强大竞争力。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在线办公、在线会议、在线教育、新零售等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运转发挥了巨大作用。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只下降0.8%。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8.9%,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9%,工业机器人和增长12.9%。展现了中国数字新基建的巨大优势,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巨大前景,是少有的亮点,后疫情时代将极大催生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新基建、新经济就是中国的未来,将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大国竞争。


5、面对美国部分政客将国内疫情严重甩锅中国、去中国化,中方最好的应对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根本。在巩固疫情控制成果的同时,兼顾复工复产和扩大内需,帮助企业在中国安心生产生活,成为全球疫情大流行的避风港。面对欧美疫情大流行、印度疫情快速爆发的混乱局面,只要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相信全球企业会作出理性选择。

6、不管大家怎么去炒作中美脱钩、去中国化,对企业而言是很理性现实的,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营商环境即可,包括数字新基建,让企业成本降低、感到安全、赚到钱是硬道理。根据摩根斯坦利公司的调研,这次疫情让全球跨国企业认识到下一阶段的产业更依赖数字基建,中国恰巧在5G、数据中心等加大投入,商业基础设施优势进一步扩大而非削弱。

7、在抗击疫情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各种竞争性方案中,以“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一揽子方案最终胜出,中央政策明确,各地纷纷加码,大辩论告一段落,后面关键是实施。别打嘴仗了,别异曲以为高,回归常识、尊重规律,尽快重启经济,让经济转起来,循环起来,活下去,重燃希望。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


C

GDP都去哪了?


-6.8%。


短短5字节,冲击力比多少惊叹号都要强、都要猛。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增速破“0”,这是自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季度性的萎缩。


这个负号的出现,虽然心惊,但并不意外。


对于一季度经济的预期,不仅符合专业研究机构在数字上的预判,更与我们每个人过去3个月的防疫生活感受符合。


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外贸总值6.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


在一季度疫情防控最为艰巨的时刻,工厂停了,商店关了,一个一个喧嚣的不夜城,在节日假期时变得安安静静,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宅在家中,苦练厨艺、花样健身……


这是你我这一段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在面临重大疫情时,经济社会一次主动作为的紧急“暂停”。因为在当时,甚至是在当下的部分地区,疫情防控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一季度GDP确实“负”了。如果要问:那么多的GDP都去哪了?答案可以用五万字详细回答,也可以只用五个字——救人的代价。

(来源:新华网)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