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股神巴菲特众多名言中的一句,而最近,他正在切切实实地践行这句话。
近日,股神旗下工业与保险企业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布了今年三季度财报。这份财报一经公布,瞬时激起千层浪。
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运营收入7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保险承销运营净收入为4.4亿美元,同比下滑了0.2%。公司实现净利润165.2亿美元,这个数字同比下滑了10.87%,但仍然是超过市场预期的88.84亿美元。
净利润也算说得过去,其实主要还是来自于股票投资,特别是在苹果上的大笔押注。但在资本市场,伯克希尔哈撒韦可以用惨淡收场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11月第一个交易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涨301.13点,以27357.36点收盘,涨幅达到1.11%,如此一来就更加逼近历史高点27398.68点。与此同时,标普500指数上涨29.35点,以3066.91点报收,创下历史新高,纳斯达克指数上涨94.04点,收于8386.40点,涨幅达到1.13%。也创出了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涨幅已达到17%,而标普500指数涨幅也高达22.34%,如果说目前美股走出了一个牛市,倒也并不为过。
但这样的行情下,股神的表现就未免有些拿不出手,时间维度同样放宽到今年以来,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表现远远落后于标普500指数,截止到11月第一个交易日收盘,伯克希尔的股价今年只上涨了5.7%,而标普500的涨幅是22.3%。不仅如此,过去5年和10年的表现也同样落后于资本市场,创下了2009年至今的十年最差纪录。
与差劲的股价表现形成对比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目前持有的现金资产量比上一季度的1220亿美元,又再度增加了60亿美元,达到了历史新高——1280亿美元。
简单来说,这件事其实可以总结为:股神因为过于谨慎,导致在资本市场投资的仓位非常低,以至于囤积了太多的现金,没有投出去,错过了这一波美股的牛市,甚至远远落后于大盘的涨幅。
巴菲特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掌舵人,背负着享誉世界的“股神”名号,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投资决策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被放大无数倍,也会被过度解读。对于持有大量现金,巴菲特给出的解释,希望用公司“堆积如山”的现金进行一次“大象”规模的收购。但问题,是在目前资产价格高不可攀的情况下,寻觅到合适的“大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巴菲特表示,自己不愿意在任何交易上超支,因此愿意去持续的等待。正如开篇所说的,也许巴菲特觉得,收购一只“大象”才是他擅长的,想要关注的事,所以等待在他看来,是值得的。
但巴菲特在股市的不作为,以及创下新高的现金储备,已经引起了伯克希尔的长期大股东的严重不满。
Wedgewood Partners首席投资官戴维·罗尔夫从今年第二季度就开始减持伯克希尔的股票,并宣布在第三季度彻底清仓。戴维·罗尔夫公开信中还表示:巴菲特在牛市中持有天量现金是导致他完败标普500指数的重要原因,并称这是巴菲特的“吮指之错”(这是一个段子,巴菲特曾经在《致股东的信》中称自己在市场鼎沸时保持不作为,只是坐着吸吮自己的大拇指)
历史好几次证明,巴菲特每次被质疑,大概率会是美股崩溃的前夜。
而巴菲特的好搭档——查理·芒格也曾说,有性格的人才能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的确,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历史业绩不断地证明巴菲特的投资正确性。而巴菲特坚定持有的“现金洪流”,正是其投资战役中最有战斗力的弹药。
但从另一个角度想,巴菲特持有天量现金是出于保守的投资理念,在市场暴跌来临前,这些现金只能投资于短期国债,收益约为2%左右,但如果巴菲特一直没等到足够有吸引力的并购目标,恐怕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还会持续表现暗淡。
斯米德资本管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米德半开玩笑的表示,巴菲特今年89岁,芒格95岁,如果坚持等一个“大象”才收购,恐怕要等到两位老人住院为止了。到时候,就不知道笑到最后的人是谁了。
股神这样的不作为难以为普通投资者借鉴,是因为股神手里有天量现金,还有重仓的苹果公司等优质原始股,即使招致股东不满,也不会对身家造成什么实质性影响。
而且等一个“大象”级别的收购这种事,巴菲特等得,普通投资者等不得。因此,普通投资者还是应该在牛市的时候参与市场,在熊市的时候偃旗息鼓,保存战斗力。
那么如何避免“股神式”的不作为呢?
近些年,一个备受高净值人士偏爱的投资方式是——母基金。
用母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好处有三点:
首先,不必担心无法准确的择时,母基金合作的都是市场中顶级的专业基金,能最快的获取第一手信息,准确的跟踪到目前正在当红的板块和题材,从而捕捉到目市场中表现最好的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