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你,别被“中国储蓄率45%”迷惑了

 

在11月12日财经年会2020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称,

中国十年前储蓄率达50%,现在是45%,仍是全球最高


金融业收入再分配最主要的做法是住房抵押贷款,高收入的人存钱多,低收入的人借钱多。


当前经济结构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按照现在GDP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可以到60%甚至更高。

关于储蓄率的数据,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我们的储蓄这么多吗?

其实,这个45%的数字,对我们个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


储蓄率高不等于居民储蓄多


国际上常用的“储蓄率”通常是以GDP为计算口径。其通俗的说,就是一年下来,全国的所有经营主体创造的税前利润之和。这些利润有多少能变成当年度的储蓄,大概也能够反映出一国国民对于储蓄有多高的热情。

很多人以为储蓄基本上都是由个人贡献的,实则不然。它还包括了政府、企业的新增存款,以及净出口数据,计算的是整个国家的财富净增长,分为三个部分: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

近十几年来,中国国民的高储蓄率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源自普通人的钱袋,而是源自政府和企业的储蓄。与其余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部门的储蓄占比明显较高,近年来,中国企业部门存款余额占GDP的64%,中国接近50%的国民储蓄率来源于企业。所以说,国民储蓄率并不直接代表居民的储蓄水平,企业部门对储蓄率的贡献最高


高储蓄率是好事吗?


专家指出,高储蓄率背后暴露的是我国长期以来靠高投资、高出口拉动经济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更多的储蓄意味着更多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意味着消费的低迷和和经济内生动力的缺失

同时,长期超高储蓄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普通居民财富的一种流失,在物价上涨导致的负利率状况下,实际上大家的钱一直都处于贬值状态,高额储蓄客观上也给储户利益带来一定的侵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认为,居民以较低的利息把钱存入银行,但银行却可以以较高的利率发放贷款,客观上造成了“小百姓补贴大银行”的不合理现状。


大家的储蓄多吗?


不可否认,我国居民目前仍是世界上最热衷储蓄的群体。从央行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居民目前到底有多少存款呢?

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87.57万亿元。不过,人民币存款余额包含了储蓄和对公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存放同业及存放中央银行等人民币存款之和,其中个人储户的存款就要更少了

按照国家统计局2018年的数据来看,截至2018年年末,境内住户存款约为72.4万亿元来计算,我国居民的人均存款约为5.17万元

对比我国目前45%左右的国民储蓄率,人均5万多的存款实在算不上多。

而其中,存款的大多是有钱人,也就是周小川说的:高收入的人存钱多,低收入的人借钱多。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显示,从储蓄的分布来看,家庭储蓄分布极为不均。55%的家庭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储蓄率为69.02%,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61.6%。也就是说,中国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

对比美国,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储蓄率是37.2%。

换句话说,中国的高储蓄都是有钱人在存款,没钱的人有很高的消费意愿,但是入不敷出。但仔细一想,或许也很正常。


1
花销项目多住房教育医疗压力大


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不完善的情况下,看病贵、买房贵、上学贵,让老百姓消费很有压力。

疯狂上涨的楼市已经让许多家庭望尘莫及,工资的涨幅永远赶不上房价的涨幅,很多人都要依靠父母资助才能勉强付得起首付,并且还要背负几十年的房贷,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攒钱买房”几乎是他们刚开始工作就要背负的压力。

还有为了医疗和退休后的预防性储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退休后我们的收入会明显减少,退休金能维持基本生活都很难,更别说遇上重大疾病或是意外情况。


2
投资渠道单一 财富增值有限


储蓄始终是排在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房产投资之前的居民首选投资项目。

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欠发达时,多数人依赖银行体系。虽然这几年也出现了理财产品、私募基金、信托计划等更多的金融投资工具,但是与银行这类传统金融相比,这些金融工具门槛较高,大家还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的投资者教育,对金融投资工具不了解也害怕了解。


我们应该关心什么


可以说,中国的高储蓄率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政府和企业,而居民的“预备型储蓄”更多的是在社会保障未完善下的一种被动选择,储蓄率过高会使经济结构愈加不平衡,为此要不断推进国企改革,发挥财政的再分配作用,同时要建设更多的金融投资渠道,使居民有更多样化的财富增值途径,提高社会消费能力。

在消费主义的推动下,我们常常会被一些“高储蓄率”这类的数据迷惑,其实奔波在买房,付房租,维持日常上,我们已经很努力了。国民储蓄率这个数据对于我们来说过于遥远。我们的日常是柴米油盐,是吃喝玩乐,是老人孩子,是上学晋升。如何让手中储蓄拥有更多的空间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味的根据国民储蓄率而“买买买”应该是淘宝等电商企业最想要看到的。

怎样做到既有较高的生活水准,又能有所结余?科学理财将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

过去十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产品类别不断丰富,现已涵盖银行理财、信托、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直接股票投资、保险与年金等各类投资产品。个人投资者可以随着市场趋势的变化调整自身的投资配置,把资产从单一的低收益储蓄账户转向多种资产搭配的投资组合,以有效平滑风险,获取高回报。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