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智库
全年创造900万新增就业是否困难?财政赤字货币化是否应该考虑退出机制?搜狐财经对话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博士。
余永定分析指出,全年新增900万就业对经济增速的要求在4%-5%左右,远高于估计的2020年GDP增速。这也意味着,创造900万新增工作岗位的任务是艰巨的。
“脱离经济增长谈稳就业等于缘木求鱼。”余永定认为,把保就业和保增长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不谈经济增长的就业增长,会滋生腐败、产生道德风险。例如,通过增加政府和国企的冗员来完成就业目标。没有增长的新增就业只能是新增隐性失业,是人均收入的下降。“
谈及如何看待政府债务问题,余永定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政府财政突破3%的红线是完全正确的。在2020年财政预算报告中,财政部2020年财政赤字将达到3.76万亿,财政赤字率将为3.6%以上。这两个数字实际上锁定了政府名义GDP的增长目标,即5.4%。
他指出,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幅度往往会超过GDP增速下降的幅度。对今年下半年中国财政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必须保持高度警觉。
不少学者认为消费会成为2020年经济增长的动力。余永定表示,疫情的前景依然不明,居民不可能会报复性消费。相反,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补充在疫情中损耗掉的储蓄。
关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否要考虑退出机制,余永定认为货币政策应该继续保持宽松,直至经济恢复正常增长、通货收缩的危险被彻底克服。
他认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货币政策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而,必须是财政政策主导,货币政策辅助。如果政府继续执行甚至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必然会出现国债发售导致利息率上升压力加剧的问题。这时候就特别需要货币政策的支持。
“由于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的,净出口受制于外部环境,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应该成为恢复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他表示,在增长预期不佳、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只能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效应”和“挤入效应”提高经济增速。
“政府在2020年执行创纪录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余永定认为,为了满足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除进一步动员社会资金之外,政府财政还需进一步发力。
2020年下半年政府面临的最大“两难”问题是“如果坚持扩张性财政政策,甚至进一步强化扩张力度,中国的财政状况会因GDP名义增速低于预期、财政收入减少而恶化。如果“知难而退”,由于财政收入减少,缩小财政支出,降低扩张力度,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跌,经济甚至会最终陷入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余永定说。
搜狐财经:《政府工作报告》对2020年就业政策设定的具体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全年创造900万新增就业是否困难?实现目标所“隐含”的相应GDP增速大约是多少?增速区间大致是多少?
余永定: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2020年GDP的增速将会有多高。
不同的研究机构给出了不同答案。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为1%;非常具有权威性的许宪春教授认为可达到2%;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则认为可以达到3%左右。我们可以假设2020年中国实际GDP的增长为2.5%。
其次,要确定整个经济的就业弹性。根据最近十几年的资料,可以假设中国经济的就业弹性为0.38。由于2019年就业人数为4.4247亿,新增就业900万意味着就业增长目标为2%。最后可以推出为了实现新增就业900万的目标,GDP的增速应该达到5.3%。
有人用的简单经验公式是:一个新增就业对应30万元的GDP增量。因而,900万新增就业对应3%的GDP增速。还有另一种思路:假设新增就业完全来自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占全部7.7亿就业人口的47.4%,为3.6亿人。新增900万,意味着第三产业就业劳动力应增加2.5%。
假设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7,则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应为0.025/0.7=3.6%。当然,由于第三产业受疫情的冲击最为严重,很难设想,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会明显超过GDP增速,可以吸收全部或大部分新增劳动人口。
除新增就业人口900万这一目标外,政府还提出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的目标,吴金铎先生根据奥肯定律,估算出相应的实际GDP增速应为3.973%。
总之,可以看到,增长是增就业的必要条件,大部分估算所要求的经济增速在4%-5%左右,高于我们估计的2020年GDP增速。这也意味着,创造900万新增工作岗位的任务是艰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