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友财富庄园(ID:zhiyoucf88)
◎作者 |卢卡斯
谁也没想到,疫情会持续那么久。
更不会想到,疫情对经济的杀伤力如此之大。
大到股市、楼市的崩盘,小到中小企业倒闭、房奴断供、影院老板不堪重负而自杀……
央行及时出手了,接棒中国在疫情中出色的调控。
从年初到现在,央行一共降了三次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17万亿。
虽然央行想方设法让资金流入实体企业,但真实剧情往往超出预期。
(4月份M2增速11.1%,M2余额达到209万亿元)
随着5月末M2增长超过11.1%,市场上流动的广义货币量超过了200万亿。
实体经济接了一部分水,经济复苏正在路上。
那么,除了实体经济,央行放的水都流到哪儿了?是我们投资者想知道的。
01
2020上半年,美股股民经历完低谷后,又经历了巅峰。
7月出头,标普重回3000点,纳斯达克指数早已收复失地,再创历史新高。
(纳斯达克指数,绿色是涨,红色是跌)
情绪高涨,谁还愿意去回想几个月前五次熔断的噩梦?
而把美股从深渊里捞起来的,正是美国央妈——美联储。
疫情全球化,央行大放水也是全球性的。
截止6月2日,已经有7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妈采取降息措施,向市场放水7万亿美元。
作为放水力度最大的国家,美国拼了命地印钱,在上半年发行了3.04万亿美元。
随之而来的,是实体经济复苏吗?
并不是,最先复苏的,是美股。大量的散户和投资者空前活跃在美股中。
有人质问,会不会因为大放水导致股市泡沫?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回答得极有代表性,“我们希望市场能够发挥作用。而现在,市场正在发挥作用。”
回望美国的历史,不管是今年还是2008年次贷危机,每次放水,水都流往股市。
显然,在美国,投资者信仰股市。
美国人相信股市带动经济复苏的能力。
02
了解了美国的情况,我们才能更客观地分析中国的情况。
中国央妈放水,股市涨吗?
涨。
涨得厉害。
涨得心慌。
看看这一条条标红的色块和数字,很多人在家里捶胸顿地,喊着没买就等于亏了。
(7月6日收盘)
但真正的全民狂欢,从7月份才开始,A股重新站上3300点。
在此之前,股市分化非常严重。快乐只属于医疗股、白酒股和创业板。
你看,A股趴在地上快半年了,最近才一个鲤鱼打挺蹦跶起来。
(上证指数再次站上3300点)
即便中国早早就控制住了疫情,但放水给股市打的强心针,并没有那么快起作用。
国情不同,投资者的喜好和传统也不尽相同。
比A股更迅速回应央妈的,反而是楼市。
吸纳了央行放出的水,因为有K线可看,股市的反应更直观。
而楼市的数据难抓,各城市各地段的情况又每每不一。
自然而然,当下的股市火爆掩盖了楼市的情况,让炒房的人闷声发大财。
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70城房价数据,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大部分城市都是上涨。
虽然去年年中开始,楼市调控逐步发力,房价上涨的城市逐月减少。但没有反转剧情的故事不是好剧本。
复工复产3个月后,中国楼市重新热了起来,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重回一年前的水平。
过去一年二手房上涨城市分布,红色上涨,黄色持平,绿色下降
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再看看房价排名前十的城市,6月的房价涨幅,除了北京同比下跌,其他九座城市,全都超越了一年前的高度。
就连房价排名第一的宇宙中心深圳,6月份房价同比上涨近19%。
深圳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去年11月份看过的房子,到4月份已经涨了80万。
这才不过半年。
再一次说明了楼市目前的状况:强者恒强、弱者更弱。
(房价前十名城市涨跌幅,来源:中国房价行情网6月数据)
除了数据,关于楼市火爆、抢购新房的新闻也不在少数。
(杭州某楼盘6万人参与摇号,中签率仅有1.2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包晶晶摄)
虽然疫情还没彻底结束,6月初深圳某楼盘开放认筹后,大晚上的队伍排长龙,最后警察不得不清场以疏散人群。
(来源微博)
按理说,疫情期间压制的购房需求,从3月份到现在也该释放完了,但楼市行情依然是上升的。
我们可以肯定,还是有一部分水流入到楼市中了。
放水之下,楼市的动静反而比股市更大。
原以为这一次楼市拿到的剧本,会和过去几次放水不一样,但从市场反馈的数据来看,还是老剧本。
美国人信仰股市,中国人信仰楼市。
房子对于国人而言,是温暖的家,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小窝。
同时,也是最保值最增值的资产。就连银行也是这么认为的。
只要你能掏得出首付,房贷申请多半都会同意。
中国过去四波房价涨潮(2005—2007、2009—2010、2012—2013、还有2015—2017)的导火线,都是货币宽松带来的M2上涨。
M2增长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到来,货币贬值。
而对于国人而言,买房是最保值增值的手段。
我们再看看历史上房价和M2增速的关系。
相信这一次也有同样的心理在市场中起作用。
但不是全部。
03
虽然央行放的水流入了楼市,但并非雨露均沾。
疫情和放水,加剧了楼市分化。
5月份的70城房价数据显示:
一线城市新房同比上涨2.9%,二手房同比涨4.1%。
二线城市新房和二手分别上涨5.4%和2.0%。
一线城市供应量更大,新房楼盘少,二手房占主导。
而许多二线城市的新房仍然存在限价,买到就是赚到的机会,新房当然更受欢迎。
但有的城市,央行再怎么放水,房价也不会涨。
中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楼市分化现象了。
当市场上的热钱足够多的时候,价格洼地被填平,一直涨不上去的,只有两种情况。
一是属于调控得死死的城市,例如北京、长沙。
二是人和钱都往外跑的三四线城市,比如下图这样的。
(6月房价跌幅最大的城市,来源:中国房价行情网)
前几天李迅雷团队有一篇人口流动的研究,清楚说明的了人口流动的“二八现象”。(点击查看《2019年人口流动中的房价秘密:这些城市的房价,很可能被腰斩》)
(浙江、广东、重庆、福建、安徽、海南抢人最厉害)
国人以水为财。
水懂得往哪个方向流,很重要。
有潜力的城市,仍然是买房者想击中的靶心。
04
宽松环境下,另一类获得人和热钱关注的城市,是享受巨大政策红利的地方。
比如6月份不断拿到新政策加持的海南。
6月1日,一则《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横空出世,沉寂了许久的海南又热了。
原本以为又是一个很久才能落地的方案。但过了不到一个月,6月28日的时候,高层就灵活调整了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条例。
7月1日,海南就开始执行新的免税购物政策了。
公告明确:
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不限次;
扩大免税商品种类,增加电子消费产品等7类消费者青睐商品;
具有免税品经销资格的经营主体可按规定参与海南离岛免税经营……
我们在这里稍作分析,希望对大家分析城市潜力、做投资判断有所帮助。
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初,被钦点为特区,10年前又加封了国际旅游岛,海南也曾是投资的热门。
当年,有不少投资客在海南买了房子。
但是海南急功近利,没有好好打基础去发展其他产业,过度依赖房地产,浪费了一手好牌。
因为产业没发展起来,房子没能升值。当年这群购房者,买了个寂寞。
现在,海南再次获得中央的政策福利。
公告也给我们展现了一张完美的蓝图。
那么这个大饼,能画起来吗?
一个购物天堂+旅游胜地+自由贸易港,能再次冉冉升起吗?
我们不妨看看海南的决心。
去年,海南省委书记出访了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为的是学习别人的经验。
和海南最适配的,是迪拜。
在迪拜决心转型前,油气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如今只有1%。
它还成功跨过了制造业,发展了房地产及建筑(20%)、旅游(20%)、贸易(16%)、转口港(15%)、金融(11%)等多元产业。
最后通过自贸区这一步棋成功吸引资本,逆袭成明星城市。
向迪拜取经,同样要降低核心产业的依赖,海南对房地产下重手。
2018年开始,海南升级限购政策,2020年3月再次升级了调控。
这一次在政策福利下,海南下定决心探索“前港+中区(园区)+后城”的产业模式。
显然,海南的决心今非昔比。
通过同一座城市的纵向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结构以及城市规划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多重要。
而如今的海南,自然比十年前的海南值得买。
说到这里,不得不苦口婆心一句说。
越是楼市分化,投资越需要眼光。
有人十年前在深圳买了房的,如今翻了几倍;也有人在17年买了雄安的,现在却毫无水花。
有能力跟着政策走,也要有独到的眼光,判断政策是不是真能带来红利。
尤其在央行大放水的形势下,要扛着房价上涨的心理压力去冷静地做分析。
房住不炒的时代来了,而房地产投资也越来越成为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