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李很烦。作为某公司的一名销售,中国大地到处飞是他的日常节奏,但公司报销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他出差的速度。
“上上个月,出差机票花1万,请客户吃饭花5000还没报下来,这个月又多了两万的垫款。再这样下去,只能吃土去了。”小李抽了一口烟,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忧愁地说。
小李这样的情况在企业中并不是少数。企业因公消费在中国每年差不多有4.4万亿的交易流水,而报销因为流程长、手续多,更重要地是有可能还要自己垫资,几乎成为职场人共同的痛点。
有人找到了这个痛点,并致力于去“干掉它”。他是企业支付平台分贝通创始人、CEO兰希。
兰希
兰希也曾被报销所困扰。在做分贝通之前,北大毕业的他一直在金融行业工作,曾就职中金公司香港投资银行部和京东商城,并在IDG资本做到副总裁的职位。
他说,“我在投行做投资的时候,由于出差比较多,每个月帮企业垫几万块钱,所以报销是一个反人类的体验。”
他还说,“改革开放40多年,这方面的进展不大,每个人都抱怨但好像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他觉得一方面,企业报销流程繁琐,从员工垫款、报销、贴票、领导签字,再到财务打款,这些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负担;另一方面,企业在因公消费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合理的开销甚至是“暗箱操作”,大量成本的浪费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在全面分析了市场情况后,2015年年底,以IDG内部孵化的形式,兰希和他的小伙伴们开始了创业项目——分贝通。
作为一家专注于解决企业因公消费管理的公司,兰希说,分贝通的理想是“帮员工干掉报销”。
企业因公消费包括什么?主要是三大块,第一,差旅出行类的机票、酒店、火车、打车等;第二,企业的用餐,包括加班外卖,商务宴请等;第三,企业内部的行政采购,包括员工福利。
针对这三大块消费场景,分贝通将自己定位为“企业钱包”。钱包中又包括商务卡、个人卡与企业卡。
商务卡,用于支付差旅、用车、用餐,在企业预设的规则权限内,员工自行购买,无需报销;
个人卡,用于发放补助、福利。比如说,想喝下午茶,只需选择附近餐厅、下单即可,由分贝通合作伙伴饿了么进行配送。不用自己掏钱,也不用再去拿发票。
企业卡,用于集中采购、支付,不仅能直接降低企业直接采购成本,还避免了很多采购中的“暗箱操作”。
经过三年多合作开拓,分贝通连接百余家供应商,如饿了么、滴滴、神州、首汽、曹操出行、京东、闪送等平台与航司、酒店集团等服务商,可覆盖全球1000余家航空公司、60万家酒店、90余万家餐厅。
兰希说,2018年分贝通平台约覆盖了企业95%的高频支出场景,年覆盖GMV约数亿元。同时,规模提升也帮助分贝通平台形成了一定的议价能力,分贝通平台上75%的产品价格低于市场供应商。
在中国,企业支付管理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美国,企业支付已经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
美国企业Brex给初创公司创始人提供企业信用卡,而不需要个人保证书或押金,目前估值26亿美元;
Divvy主业为企业支出管理与支付,创建于2016年,目前估值10亿美元;
TripActions公司可以帮助企业用户更高效地管理自己的商务旅行支出,目前估值40亿美元。
这三家公司均是在三年左右成长为估值几十亿美金的独角兽企业。
分贝通的投资方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认为,“随着中国C端红利的逐渐减退,企业服务正在成为最可能诞生世界级公司的赛道之一。而在金融科技的企业支付和支出管理领域,尽管在国外已经有美国运通这样千亿美金级的公司,但在中国无论是传统的企业信用卡,还是优化报销流程的管理软件,都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兰希说, “同样水平的toB企业,美国和中国的估值差大概有七倍。我们笃定企业支付市场将出现百亿级美金的企业,这个增长空间将是非常大的。”
作为一个尚是蓝海的企业,分贝通自然受到了资本的亲睐。
2016年1月,分贝通获得IDG资本领投的3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
2017年3月,获得宜信金融科技产业基金、IDG资本领投,华创资本跟投的4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2019年7月,分贝通又宣布完成了8500万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博将资本领投,老股东跟投。至此,分贝通的融资总额已达到1.55亿元人民币。
对于为何投资分贝通, 宜信金融科技产业基金合伙人秦琴这样评价,“很多创业者做的是报销流程的优化,而兰希做的是破坏式的创新。在发达国家,企业信用卡是广泛被接受的产品和服务,但中国还没有人做。我们认为,分贝通最接近企业信用卡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决定领投分贝通的A轮融资。”
解决了千万企业报销难的分贝通是宜信金融科技产业基金的众多投资项目之一,近期,美国权威机构CBinsigts发布2018三季度-2019年3季度最活跃金融科技投资基金排名,宜信金融科技产业基金摘得全球第5名,全球58家Fintech独角兽,宜信投中6家。
作为金融科技旗舰企业,宜信通过金融科技产业基金发掘国内外具有金融科技基金的优质资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和实体经济融合,在诸多金融服务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