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基金组合投资怎么做?

 

“组合投资”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理念,但 “组合投资”,构建一个基金组合,并不是简单地“无脑”买入一些好基金。基金组合投资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简短讨论。



选好基金只是第一步,作为投资中唯一的“免费午餐”,“组合投资”的目的在于通过持仓基金之间的相互配合,分散风险,降低波动,提升持有体验。但具体想要实现这种效果,其实也是需要动点脑筋。有小伙伴觉得,“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买些基金,就是组合投资了,其实远非如此。


资料来源:网络


1. 别持有太多“好”基金


“好”基金实在是太多了。打开各种基金销售页面,真是玲琅满目,遍地英雄。老将、新锐、黑马、学霸、女神、顶流,看看过往业绩,没有一个不好,再看看投资框架,没有一个不让人信服。怎么办呢?索性一网打尽,统统拿下。一不留神,就持有了了几十只、上百只甚至上千只基金。这样真的好吗?


我们买基金,当然是要买好基金,但只要是好基金就买,持有的基金数量过多,其实也不是正确的投资姿势。为什么呢?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持有太多基金可能会降低收益。


一来,在大量的所谓“好”基金中,其实并没有多少在未来依然能够持续地“好”。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公募基金的二十年历史里,能够长期取得优秀回报的基金经理其实也并不多见。持有的基金数量过多,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选基的标准,最终持仓的几十只基金里,只有少部分是“真的好”,这些“真好”的基金却在大量的“平庸”基金中被掩埋。


二来,持有基金的数量过多,分散的效果就会太明显,基金的超额收益被稀释,穿透到底层资产,很可能就是买成了一个“沪深300”。


三来,如果在买入各种各样的大量“好”基金时,不慎踩了“雷”,那才真是得不偿失,很可能远远跑输基准,无法实现投资目标。


另一方面,持有太多的基金也会大大提升组合管理的工作量。


投资是件严肃的事,普通投资者也应该尽量地了解投资标的,并做到及时地跟踪。如果持仓的基金过多,且不说几十个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持仓变动、定期报告需要花费时间去了解,也不提资金的管理、日常的买入卖出会多麻烦,单就是每天“检阅”一遍净值变动,也需要每天不必要地浪费不少精力。


2. “有意识”地做主动管理


假设我们已经选出来了“好基金”,这些好基金在各自的产品定位和投资风格下都称得上一个“好”字,哪些基金放在组合里,放多少比例,什么时候调出去,其实也是需要考虑的。为什么这么说?


所谓“花无千日红,人无百日好”,基金也是一样。


科技股投资的王者在医药、消费的行情里也不会有什么出色表现;当系统性的熊市来临,再稳健的基金也难以获取正收益。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来说,大盘的表现、风格的因素、运气的成分,往往能够在短期对基金的净值起到支配作用。想要通过“组合投资”降低波动、提升持有体验,就必须得在资产配置、风格和行业配置层面,“有意识”地做主动管理,而非看心情、凭感觉,冲动盲目地操作。


那么,怎么去“有意识”地去做主动管理呢?“有意识”地去做主动管理,主要有两步。


第一步,充分地了解准备买入的基金。什么程度的了解可以叫“充分”地了解?关键是对基金的业绩表现形成合理“预期”:了解基金的投资策略、投资风格,知道它大概会持有什么样的底层资产,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和风格中应该能够有所表现,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和风格中大概率就是会不如人意。“充分了解”之后,这只基金在未来各种市场环境中的表现,就大概率不会让我们太过意外。对每只基金能做到“心里有数”,是不盲目冲动地买卖基金的第一步。


第二步,确定组合管理的方式。假设我们已经对备选基金有了充分了解,下一步就是用这些备选基金搭建出一个组合了。前文讨论过,把备选基金一股脑的全买了,未必就好。考虑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是:在我的预期收益、资金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下,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环境下,买入哪些基金、分别买入多少比例,能够更大概率地实现收益目标?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基金组合再做调整?


这里涉及了一些前置问题,譬如预期收益、资金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环境的预判。在管理组合之前,应当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在此之后,才进入组合管理的环节。



一般来说,有三类管理组合的方式。大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混合使用。


第一种,被动式管理。采用历史数据和量化模型,计算出备选池汇总每只基金的权重。常用的模型包括均值方差模型、BL模型等等。这种方法基于“动量效应”,假设基金的过去表现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延续,通过数学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最优化”,进而计算出每只基金的权重。


第二种,自上而下配置。把基金当做配置工具,采取“自上而下”的顺序,先宏观、再中观、最后微观。先确定股票、债券、现金等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再确定细分行业、风格的配置比例,再选择对应行业、风格里的好基金作为实现配置目标的工具买入。这种方法,自己做宏观和中观的投资决策,把具体的选股、选券工作交给基金经理。


第三种,基金精选。把宏观、中观、微观维度的决策全部都交给基金经理,自己不在战略、战术层面做主观判断,专注选基金,选基金经理。这种方法精力聚焦,主要考验选择基金的能力,通常需要备选的基金经理具备一定的宏观、中观维度投资能力。


说了一通下来,不难发现,基金组合投资里的坑不少,想要做好“组合投资”而非盲目地买卖,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普通投资者倒不如选择把闲暇的时光留给爱和家人,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


文章来源:管家投

帮您选好基金,配好基金组合

击图片即可体验


目标盈04.jpg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