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学生并不了解美国的“潜规则”。在美国,最好的职业机会永远不是外面招聘启事上宣传的,而是你通过人脉获得的。
本文作者|顾及,自我认知领域资深专家,超过1900多个小时高管咨询经验。创立了真格学院并担任院长,连续两年被领英评为“中国年度行家”。康奈尔大学学士(全奖)、斯坦福大学MBA(奖学金获得者)、梅瑞尔总统奖获得者。
近期恰逢毕业季,有几位家长找我来帮他们孩子做咨询,有的成绩很好,在美国却找不到工作,有的还沉迷于游戏,也不知道未来如何规划才好。综合几个案例的一些典型特征做一些分享,也许对广大家长读者有所帮助。
#01
在我咨询的个案里,有的孩子成绩相当不错,在排名前20的专业学校里GPA有3.85,但却依然找不到适合的实习留在美国,只能回国找实习。这背后有个很多中国学生并不了解美国的潜规则。在美国,最好的职业机会永远不是外面招聘启事上宣传的,而是你通过人脉获得的。比如,我当年可以以大二学生身份顺利的在竞争最激烈的06年进入顶尖投行实习(当时刚好在金融危机之前,所以是金融业泡沫鼎盛时期,投行是全美所有顶尖学校的优秀学生梦寐以求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要感谢我的一个学长告诉我的一个非盈利组织SEO。这个组织专门帮助少数族裔进入华尔街,因为金融危机前的华尔街,其实还是非常的老派和传统,少数族裔能进去工作,尤其是外国人,几乎是凤毛麟角,没有背书和助力概率很小。当然要进入这个组织也不容易,首先你需要经过好几轮严格的面试,全面的考验你的成绩,领导力,社会团体的活动沟通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它才会把你选进去。入选之后,它会提前给你做大量的免费线下培训,帮助你更好的适应华尔街上的高强度工作和精英的文化,这样你才能够和主流的美国白人男性和女性竞争,更大几率上拿到这样一份工作。

顾及著作:《破圈-如何打破认知局限》
如果没有当年我认识的这个学长告诉我这个诀窍,我不觉得我可以进到华尔街。因为即便以我超过4.0的GPA,作为一个大二学生,我并没有在各个机构担任高阶的领导力职务,刚到美国一年多,我也不熟悉美国的文化传统和就职氛围,光靠一个成绩没用,人家第1轮看简历就会可以把我剔除掉。
这是因为美国职场用工在很多情况下对中国学生是有成见的,这个成见就是我们学习成绩很好,但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不行。美国职场很多时候更强调的是综合能力而不是单一的成绩。
我咨询的那位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他其他方面的社团活动几乎没有任何领导职务,只是做一些基础的运营工作,HR看不到他领导力的呈现,投了很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自然找不到工作。
2022年,真格学院创始院长顾及、拉勾招聘创始人许单单,与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瑞承家族传承中心总监钱国栋,一起就《Z世代未来发展的危与机》展开探讨
那么我是如何认识这位消息灵通的学长呢?当然是靠多参加各种活动,多认识人了。
这里面要说到另一个我咨询到的孩子的常见误区,就是把自己封锁在中国学生的小圈子里。如果你最后是希望回国的,那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你是希望留在美国,真正的和美国人成为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当你真的和美国人成为好朋友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人是非常大方慷慨的,他会很愿意给你介绍各种资源和人脉关系,尤其是在你和他的竞争优势并不一致的情况下,因为他们是非常相信比较性竞争而非同质化竞争的,既然你有你的独特性,我有我的独特性,我们俩强强联手就更好。
我当时大二实习完成后拿了4份投行全职工作,其中有一份就是美国同学给我介绍来的。我可以在短短两年半内本科毕业,还获得超过4.0的GPA,其实也很感谢当时的两个美国白人同学。
我是提早了一年半毕业的,他们其实是我跳级时候遇到同系的两个学长。我们三个志同道合自发的形成学习小组的,因为各自的优势互补,然后又都想有效率的学习,所以,我们就会密集的互相帮助,分享彼此的笔记、上课心得、交流考试的秘诀等等。
毕业时另外一个美国同学也有超过4.0的GPA,还有一个是3.89的GPA。我去了瑞银,一个去了雷曼,另一个去到了顶级的对冲基金,都是皆大欢喜。

#02
那除了真正的认识美国人结交相关的人脉,还有什么是让大家找不到工作的呢?就是战略上的错误选择了。
战略上选择错误,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就意味着他时间分配上的错误。
我咨询的一个案主,花了很大的时间去额外的帮导师做研究,每天工作到很晚,只是因为他想获得导师的一封推荐信。可是关键是,他的研究导师也不经常来实验室,不太指导也起不到很大左右。但是因为他找不到工作,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考研和导师的推荐信上了。
坦率的说,这就是一个时间分配上的恶性循环。越是忙于研究,越没有时间找工作或者认识人脉,那么就更加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考研和实验上,但没有其它能力或者人脉辅助,能找到的研究项目也有限,申请研究生也会受制。
其实如果你平时注重和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你就算不额外帮他做研究,他看到你的闪光点也会愿意给你写很好的推荐信。

我当年申请硕士的一封推荐信就来自于每周日我去参加他一个早午饭局的老教授,当年因为我坚持每周日都去,且在他常去的交流那帮人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非常的欣赏我,给我写了特别好的推荐信。虽然当年没有真正教过我课程,现在还跑到牛津教历史了,但居然每年还邀请我去英国访问他,也很让我感动。
由此节约下来的时间,你就可以去认识人或者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来培养你的领导力了,而不是被困在实验室做没有任何意义的重复性研究。当然如果你志向在做研究,那就应该去做研究,只不过我当年志向不在研究,所以我绝对不会浪费任何时间做这些和我目标无关的事情。
从战略上来说,既然已经知道美国最看重的是综合能力,在保证自己有不错的成绩的情况下,剩下的时间就应该花在能够建立培养综合能力的事情上。

我当年是康奈尔ISPB国际学生项目会的主席,另外还有两个主流学生组织的财务总监职务,负责每年超过10万美金的学生经费的分配。我也是全美工程学院荣誉协会分舵的财务。既然跟钱打交道,就会认识大量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形成一定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当年有中国学生竞选康奈尔大学学校校董的时候,我和中国学生会主席联手动用我们的影响力帮助他竞选,他最后成功当选,也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
正因为战略上时间分配有的放矢,所以最后我求职的时候,我的1.5年的经历简历一页纸根本写不完。大家一看你不光成绩好,领导力也不错,而且还是和主流社会接轨的,另外还创立过跨国的公益项目,也是参与了主流兄弟会组织,又有认识的学长学姐们给你背书,那拿个工作offer自然会比其他人要容易很多。
所以如果想着是要留在美国工作,时间的战略分配就是保证自己综合竞争实力最强,而不是单一的学习成绩最好。按照这个优先级去安排才足够明智。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细微的战术层面诀窍,是要根据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天赋才华等进行深度挖掘,做更长远的人生和职业规划,这里没有办法通篇而论,只能到时候根据个人情况一一做针对性的分析了。

最后也补充一句:我有时候会接到一些家长来约咨询而学生个人咨询意愿并不强。不强是因为平时已经被家长安排惯了,产生了抵触心理。而家长还会给我发各种希望咨询能够达到什么效果的要求,包括各种不准和不允许。通常这种咨询我是不会接的,因为你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意愿去活出他想真正要的人生,最后这个学生的情况也可想而知。
这也不符合我个人做咨询的价值观,我最在意的是自由意志:所以只有被帮助的人想被帮助,帮助才有用,只有被咨询者想要解决问题,我给他的咨询才有用处,不然我只是无端的成为家长企图操控孩子的工具之一而已。

请咨询您的专属顾问或传承中心小助手(HCFS_2022)传承中心为18-25岁新生代量身打造「星曜未来」,最适合Z世代的成长平台,帮助他们“出得去、回得来、走得远”,了解真实商业世界,更好的接地气。两个月实习工作,包含市场调研、对初创公司的尽职调查以及财务分析等。当时正值“中美贸易战”上升时期,我也参与了对此的调查、总结及分析,加深了我对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其影响力的体会。
在实习中收到布置给我有挑战性的任务:了解像metaverse元宇宙这样新兴的行业。我需要去做行业调研,通过跟新项目的接触,自己收集一手数据,做出完整报告把它呈现出来。
对于未来,我的规划还是在金融领域。除了专业知识学习,在实践方面,通过传承学院在创世伙伴资本的实习经历对我收获非常大,学会全面衡量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也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实习期间,我参加了一次苏州生物医药大会,见识到了多位药学院院长,海归博士科学家们,百Biotec公司CEO们,各大资本高层,还有6位院士,都是学界商界业界顶级专家,让我眼界大开。
传承中心老师推荐的实习岗位非常适合我,量身定制,内推效率高,过程中遇到疑问还有老师指导,非常安心!
整理会议纪要发给投资人做参考的时候,要提取最精要的信息。不同会议有不同的投资领域,不同的专业人士参加,不同的专业名词,包括不同的企业,需要我快速牢记、搜索、整理,取其精华。这是自我练习的过程,相比第一天,我第五天做的会议纪要更为简明易懂。
实习让我想法改变很多,主要是认知上的改变,可以说对行业的理解,对专业的理解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外行到了内行,对我未来申请硕士或者博士的方向,都非常有参考和借鉴。
找第一份实习就是通过传承中心,当时准备简历很头疼,因为没有内容可以写。后来我申请到了实习,又参加了商赛等活动,认识了更多的人,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现在简历非常丰富,要开始筛选内容了。传承中心陪伴了我很多的成长。
在个人学业和求职途径上始终陪伴,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我都可以咨询传承中心的老师,她们会及时准确告诉我解决办法,所以我不会有毫无准备、六神无主的感觉,安全感稳稳,心里有一个保障。
我申请某知名证券公司的暑期实习,拿到了研究所海外策略实习生Offer,面试官问的正是我之前在同犇投资时,做投资研究的实习经历。
▲「星曜未来」汇聚全球300+院校1500+Z世代家族传承不仅是财富的传承,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瑞承家族传承中心致力于搭建完整的家族成员培养体系,提供“三大阶段六大服务“,涵盖子女教育规划、事业能力养成、家族理念传承、社会资源对接、代际沟通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