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心推荐 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学生也必须激励自我,努力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怎样激励自己主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的主动性? 过去40年中关于人类动机的研究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在人类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兴趣起到了关键作用。一般来说, 人们面对另一种全新的文化环境或多或少会遇到困难,那么,兴趣自然会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行为。
#01
#02
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留学生渐渐失去深度了解美国文化的兴趣。 第一,互联网技术极大丰富了当代中国学生的知识面,他们对美国的了解和认识的渠道比以前要宽得多。这样一来,他们可能想当然地认为,对美国文化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然而,研究发现,人们在真实环境中的学习效率和深度远远超过了从阅读和听课中得到的。 第二,在中国综合国力逐渐强大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态可能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之一。近年来,每年中国人到国外参加各种活动大约2000万人次,中国人俨然成为了世界公民。每个中国人都绝对有理由为国家的强大而自豪。 然而,这种心态的变化可能或多或少地削减了我们对其他国家、其他文化的探知欲。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先生所说的,“中国越强大,中国公民就越有必要了解世界。我们必须警惕,尽量避免狭义的国家主义情绪”。 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跨文化交流的课题:把6年级的中国学生分为两组,安排一组学生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学生合作完成一项作业,安排另一组学生与来自同种文化的学生合作完成同一项作业。前一组学生不仅在作业中表现得更具有创造性,而且更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更高效地指出自己应该改进的方向。 该课题的结果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赵先生的观点。学生确实能够在跨文化合作中更好地了解自己。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学生也必须激励自我,努力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三,很多中国留学生认为自己身边有足够多的中国朋友,跟他们交流就足够了。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留学生普遍觉得和中国朋友们在一起,心理上更容易获得满足感。有些人认为根本没有必要主动与美国人进行接触。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甚至娱乐都变得更加国际化了。有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必须在一起高效地工作。这种趋势要求中国学生要尽量跳出自己“感觉舒适的心理空间”,去主动寻求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第四,独生子女从小缺少与人沟通的机会。现在的中国留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安全”地成长,往往帮助孩子解决与人交流中的问题。由于有人代劳,有些孩子根本想不到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在跨文化环境中也就缺少与人交流的兴趣了。 第五,应试教育是降低留学生跨文化交流动机的原因之一。很多学生一直以来都是以考试为中心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侧重于学业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他们并没有看到跨文化交流对自己学业的好处。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大学只用英语进行教学和课堂活动。成绩是否优秀取决于学生能否恰当地使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准确的思想沟通。我的一位博士生通过研究发现,除了课堂活动,英语优秀的比英语蹩脚的中国学生至少要多花45%的时间从事跨文化交流活动。 我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在美国如果只注重英语语言的学习而忽略跨文化的交流,一般很难准确把握一些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比如,我的一位美国同事说,她有一天急急忙忙赶去参加一个会议,路上恰巧碰到一个中国学生,她礼貌地问了句“how are you!”。这只是一句礼貌的问候,并不是想具体知道你的故事。而这位中国学生却滔滔不绝地讲起她的烦心事,全然没读懂对方急急忙忙的表情。假设能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增加跨文化交流的机会,那么我们会出现这么低级的文化误解么? #03
我有一个女儿,从她很小的时候我就注意培养她主动与不同文化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在她刚刚两岁的时候,我就带她去社区游乐场玩耍,我要求她必须在20分钟内交到新朋友并且介绍给我,否则就立刻回家。
第一次没有交到朋友,第二次也没有,可喜的是,第三次她做到了!现在她已经上小学了,老师都说她在与同学发生冲突时表现得非常成熟,而且能够极快地融入新环境。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应该从小做起。
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中国学生会的名誉导师,我经常会与中国留学生们讨论他们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曾问他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激励中国留学生主动与美国文化接触。
有人说,这种主动接触美国文化的积极性基本上是与生俱来的,有的人天生就很积极,有的人就是对此不太感兴趣。看来,这不仅仅是缺少跨文化交流策略的问题,而是一种态度问题。
这样的学生往往喜欢说:“我根本不觉得与美国人交流比自己看书能学到更多”,“反正我是要回国的,与其花时间在跨文化交流上,还不如多交几个中国朋友”。
在此,我提出三种提高跨文化交流主动性的方法。 第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流对自身发展的好处,比如通过视频或者故事来对比文化交流中成功和失败的例子。 第二,通过实践互动让学生体会跨文化交流对自身发展的好处。如,我们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评价学生的作业。 第三,给学生介绍“改变环境”的自我激励策略。具体来说,学生向老师提出一种奖励制度来刺激他们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褒奖和惩戒。 如果学生得到奖励,那么他们将会把自己的进步归功于“改变环境”的尝试,这样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生会逐渐培养出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 总之,如果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那么他们就会更愿意主动寻求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星曜未来」徐同学在朴道资本实习,与研究总监汪老师(右)和传承中心文扬老师(左)(点此阅读他的故事)
01 #实习机构:IDG资本(纽约) 两个月实习工作,包含市场调研、对初创公司的尽职调查以及财务分析等。当时正值“中美贸易战”上升时期,我也参与了对此的调查、总结及分析,加深了我对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其影响力的体会。 王同学|普林斯顿大学 运筹学 02 #实习机构:昆仲资本 在实习中收到布置给我有挑战性的任务:了解像metaverse元宇宙这样新兴的行业。我需要去做行业调研,通过跟新项目的接触,自己收集一手数据,做出完整报告把它呈现出来。 周同学|芝加哥大学经济和计算与应用数学 03 #实习机构:创世伙伴资本 对于未来,我的规划还是在金融领域。除了专业知识学习,在实践方面,通过传承学院在创世伙伴资本的实习经历对我收获非常大,学会全面衡量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也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徐同学|耶鲁大学全球商业与社会管理学 04 #实习机构:元生创投 实习期间,我参加了一次苏州生物医药大会,见识到了多位药学院院长,海归博士科学家们,百Biotec公司CEO们,各大资本高层,还有6位院士,都是学界商界业界顶级专家,让我眼界大开。 徐同学|波士顿大学 商业分析 05 #实习机构:小红书(美国) 传承中心老师推荐的实习岗位非常适合我,量身定制,内推效率高,过程中遇到疑问还有老师指导,非常安心! 王同学|南加州大学 传播学 06 #实习机构:青山资本 整理会议纪要发给投资人做参考的时候,要提取最精要的信息。不同会议有不同的投资领域,不同的专业人士参加,不同的专业名词,包括不同的企业,需要我快速牢记、搜索、整理,取其精华。这是自我练习的过程,相比第一天,我第五天做的会议纪要更为简明易懂。 孔同学|剑桥大学 自然科学 07 #实习机构:蓝剑航天 实习让我想法改变很多,主要是认知上的改变,可以说对行业的理解,对专业的理解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外行到了内行,对我未来申请硕士或者博士的方向,都非常有参考和借鉴。 成同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航空航天 08 #实习机构:铁狮门 找第一份实习就是通过传承中心,当时准备简历很头疼,因为没有内容可以写。后来我申请到了实习,又参加了商赛等活动,认识了更多的人,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现在简历非常丰富,要开始筛选内容了。传承中心陪伴了我很多的成长。 黄同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管理学 09 #实习机构:杭州博物馆 在个人学业和求职途径上始终陪伴,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我都可以咨询传承中心的老师,她们会及时准确告诉我解决办法,所以我不会有毫无准备、六神无主的感觉,安全感稳稳,心里有一个保障。 赵同学|爱丁堡大学 艺术史理论与陈列 10 #实习机构:同犇投资 我申请某知名证券公司的暑期实习,拿到了研究所海外策略实习生Offer,面试官问的正是我之前在同犇投资时,做投资研究的实习经历。 曲同学|伦敦国王学院 金融学每次实习成“团宠”,我们和他聊了聊
我在卡耐基梅隆学设计,趁寒假回国为唐总做助理
在中国版“Space X”实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Web3.0风投名企,联合发布人才招募令
欢迎你加入峰瑞,一起发现新变化和新机会
《财经》杂志金融部实习生招募,欢迎你的加入
商道融绿招募实习生,共同见证ESG投资浪潮
耶鲁北京中心招募实习生,快来这里“兔”飞猛进
全球化智库(CCG)实习机会,欢迎申请
如是金融研究院、燕缘创投,有转正机会
未来论坛实习,欢迎热爱科学的你
偏爱主动者的成长盲盒,来真格开启无限可能
医疗AI领头羊,世界领先的智慧医疗健康科技平台数坤科技招募算法实习生
想深入Web3/AIGC赛道,就来未可知&QAQ实习吧
九合「U-star」这可能是今年VC圈留用比例最高的实习计划之一
快来《哈佛商业评论》实习,全球商界“管理圣经”欢迎你
宾大沃顿中国中心、徐远观察,重磅实习机会上新
全球创投工厂Antler 招募,重磅实习机会上新
秋招季|DDI校招燃力开启,解锁咨询奥秘
2023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志愿者招募
中国生物产业投资论坛志愿者招募!6.10@武汉
第六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志愿者招募开启
- 求职资讯-
传承教育服务2023全新升级!助力新生代攀登职业巅峰
2023未来就业报告:变革翻天覆地,你的工作会被取代吗
2023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AI大模型职位增长170%
猎聘发布2023留学生就业报告,超8成留学生打算回国就业
1158万毕业生,50%无缘Offer?
“毕剩客”的焦虑与破局:985名校毕业生找工作的这9个月
智联招聘: 回国求职留学生创新高!你准备好了吗?
猎聘发布就业趋势报告,原来这些行业是应届生的“最爱”
权威发布!2023英国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这些学校比牛剑还吃香?
香港放大招“抢人”!这些高校毕业生可申请落户
九成留学生“裸归”,美国找工作真有那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