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三年校招,我面试了1万大学生,过半是“专业不对口”

 


传承中心推荐

在这个“内卷加剧、文凭贬值、毕业即失业”的时代,有价值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就业难度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点,我们有没有可能,探索大学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四月份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其中16-24岁劳动力的调查失业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0.4%,引发社会关注。

在这个年龄段里,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总数约为1174万。这批人在所处年龄段内属于受教育水平最高的那部分,但是就业难度一点也不小。

青年人失业率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生的能力不是企业所需要的”。而更深层的原因,反推他们的大学教育,从大学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很多大学“教错了”。




看到一个扎心的调查结果,西安交大社会学助理教授李晓光团队研究得出:越来越严重的不匹配导致大学生求职过程面临更多挑战——他们学到的和工作需要不匹配,这种不匹配有两种表现形式:



34%的大学生遭受专业与工作之间的“横向不匹配”,这意味着他们从事的职业与其所学专业无关。令人意外的是,这种情况最大的受害者不是文科专业的学生,而是基础科学、工程和农业专业的毕业生。


24%的大学生遭遇了“垂直不匹配”,对他们可能得到的工作来说,他们的学历过剩了。那些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成绩平庸或英语较差的大学生最有可能受到影响。



笔者在过往三年的校园招聘工作中面试过的应届毕业生没有一万也有大几千,每当笔者问到他们当初为什么选这个专业的时候,几乎90%以上学生的回答基本都是“分刚好够”“被调剂”这样一些和“分数”完全分不开的概念。


包括现在的高考志愿填报,也都是本着“一分”都不浪费的原则来帮助这些迷茫的学生填报,似乎苦读12年换了的那个“分数”成了未来一生的筹码,一点都不能浪费。


似乎很少有学生觉醒过这个问题,大家疯狂的拼命的“卷”出来的分数是为了什么呢?答案是为了“比”,为了不落后。所以现在很多大学生宁可在卷缩在出租屋领着三四千的工资在写字楼里,也不会愿意去工厂将自己的学识投入生产。


攀比心怎么来的,自然也离不开很多父母长挂在嘴边的那句“你看谁谁家孩子如何如何”,当然这一切似乎又不能怪父母,因为他们也是这么被教育过来的。难道这是一个死循环了吗?




在这个“内卷加剧、文凭贬值、毕业即失业”的时代,有价值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培养孩子,名校是唯一出路吗?事实上到了今年,所有专业的就业难度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点。我们有没有可能,探索大学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



#01
好好的大学生,为什么不受企业待见?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从个人方面来说,我想有如下几个原因:

1、所学知识与社会严重脱节
如今,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育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很多院校的教育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正常情况下,大学应该走在企业的前面,但事实却相反,企业走在了大学的前面,很多先进科技反倒先从企业诞生。

如果大学教给学生的都是过时的、纯理论的知识,不能为企业所用,企业又怎么会看得上?

2、个人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
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就全国高校而言,除了985、211高校标准高一些外,其他如群体庞大的二本、专科院校,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也都没那么严格,不少人大学那几年几乎在打游戏、睡觉、逃课中荒废过去了,并没有学到什么真本事,实际专业能力并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

企业需要的是“招来就能用,能解决实际问题”、“实战经验非常丰富”、“性价比高”、“能带来持续价值”的人才。

可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多为理论知识,以上这些条件很难具备。

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的双选会,约3.5万人进场找工作
3、实力有限,对口工作难找
现在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想找对口专业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大学生人数多了,专业相同的也就多了,这时候都想找对口工作,但企业的招聘人数有限,所以,只有实力足够强大的人,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部分人只能是选择别的岗位或者行业。

为什么那么多人到最后都被迫选择了销售工作,就是因为这个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各专业找不到对口工作的人,几乎都被“挤”到了这个领域。

4、眼高手低,就业观念难转变
如果没读大学,去干一些低薪、不太体面的工作,倒是没什么,但关键大学生们放不下这个面子,自觉自己读了几年大学,毕了业干这些工作很丢脸。

所以,他们不愿放弃自己大学生的身份,渴望找到高薪、福利好、有面子的工作,而事实上,大学生早已人满为患,反倒有些低端工作缺人,面对这种结构性就业矛盾,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就业难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


▲「星曜未来」学员吴同学担任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女士的“大咖助理“向导师海燕做结业汇报(点此阅读她的故事)

#02
大学教育和企业教育存在失配

同很多行业一样,大学质量的最终评价人是市场。多年来一届又一届大学生们用自己的表现给学弟学妹们也浅浅地挖了个坑:市场上的雇主们认识到,大学文凭与学生的能力之间“相关性很低”,所以很多企业采取的态度要么是一视同仁:不管哪里毕业,都重新培训上岗;要么是极致内卷:能要985就不要211,能要硕士就不要本科。

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大学和专科学院首先关注数量:扩建校园,招聘教师,多发论文,从而招收更多的学生。直到最近10年,高等院校才开始优先考虑提高教育和研究质量以及优化部门组织。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在设置专业时往往会跟风扎堆,新学校喜欢效仿更成功和著名的大学,或者是市场上最热门的专业,导致专业课程的同质化,但其实很多学校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积累。反过来,最常见的课程和专业最终在学校评估系统中具有更大的权重,激励了其他学校的模仿行为。


雪城大学社会学教授 Yingyi Ma 表示,虽然每年几百万上千万的大学生确实不少,但是相对于中国巨大的体量,理论上完全有能力吸纳这些同龄人中比较优秀的群体。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的教学质量低下有关,除了一些最好的大学,普通高校的教师从体制中得到的激励信号是多发论文、专著而不是关注教学质量。




台湾省明信科技大学副院长薛嘉明认为,除了教学质量以外,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需要,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不足也是短板之一。除了专业课程,学校应该可以做得更多,例如“结合更实用的实践培训,并专注于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技能培训”。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之间的不匹配不算新闻,许多发达国家也一样。但是很多高校会采取更多措施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其中的典范是德国,企业和学校紧密合作,在该国的双元学徒制下培养未来人才。一项针对美国、德国和法国的研究发现,学校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联系越高,学历对个人工资的影响就越大,失业风险就越低






▲「星曜未来」多娃同学担任宜信公司创始人、CEO 唐宁先生的“大咖助理“,向导师唐总做结业汇报(点此阅读她的故事)




#03
我们缺了太多的底层教育


笔者分享过一个真实的案例:


当年他认识的一位海事大学(211)的哥们,一米八几的大个,忘记什么问题开头了,就聊到了鱼上,关于鱼的结构他非常的擅长,眉飞色舞的给大家讲怎么去鳞,怎么做,讲的非常专业绝对不是一般热爱的那种。大家都非常好奇,作为海事大学的学生,大概率应该不是学厨师,但他眼神里透露出的热爱和专业让众人不禁怀疑祖上是不是御厨。


笔者自然非常好奇的问了一嘴:“哥们,你一个学机械的怎么会对做饭这么精通呢?”


这个同学顿了顿之后说的一番话,让他思考了好久。“上大学只是为了不给家里丢人,当时如果不上高中,高考不行,家里人会觉得抬不起头来,我的梦想其实是做一名厨师,我喜欢厨房的烟火气,喜欢研究怎么把东西做好吃,毕业了我还是想找个饭店去实习。”


这一点大家都有共鸣,高考完之后那些八卦分数的亲朋友好,确实无形中会给很多家庭巨大的压力,但是有一点我仍不理解,你都上了211了,为啥还要去做厨师呢?便补了一句。


“你这海事大学一毕业薪资拿个七八千应该很容易吧,那就酒店实习才两三千块钱”,笔者充满关切的说了一句。


“去酒店实习用不到钱呀,一般都是管吃管住的,就平时买点衣服和生活用品,两三千足够了



笔者看了看他自信且坚定的眼神,感觉一米八几的头顶上若隐若现出梦想的光环,我内心也因为自己的庸俗、物质深感自责,那一刻笔者突然发现,原来真的不是所有人都是在追求“钱、权、地位”,真的是有人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虽说这种人可能也并不在少数,但是在我们周边可怜的成长环境里,笔者有且只见过这么一例。


海事的哥们给了笔者一种难以言语的震撼,尝试表达一下的话就像是那种一直被裹小脚的老太太难受了几十年,突然发现原来真的也有人不用裹脚的,那自己这是遭的什么罪~~~


大家现在都在疯狂“鸡娃”,无意识的在疯狂的在培养“做题家”,底层的原因就是大部分人都在这种攀比和争前恐后的情绪中挣扎。




我们缺了太多底层的教育,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却不是所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做题,有些孩子本该可以在自己天赋范围内的地方大放异彩,大部分却被死死的摁在教室里标榜在差生那一类,自卑,叛逆、迷茫、谨小慎微,然后浑浑噩噩游走在社会底层。




中国缺一种教育,缺一种能够帮助孩子从小思考和感悟人生的教育。不要着急催孩子赶路,先给孩子介绍一下风景,让孩子自己选他要走的路,然后陪他一起坚定的风雨无阻,一定可以见到彩虹!


▲「星曜未来」学员徐同学在朴道资本实习,与研究总监汪老师(右)和传承中心文扬老师(左)(点此阅读他的故事)






「星曜未来」为你助力

传承中心为18-25岁新生代量身打造「星曜未来」,最适合Z世代的成长平台,帮助他们“出得去、回得来、走得远”,了解真实商业世界,更好的接地气。

01

#实习机构:IDG资本(纽约)

两个月实习工作,包含市场调研、对初创公司的尽职调查以及财务分析等。当时正值“中美贸易战”上升时期,我也参与了对此的调查、总结及分析,加深了我对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其影响力的体会。

王同学|普林斯顿大学 运筹学

02

#实习机构:昆仲资本

在实习中收到布置给我有挑战性的任务:了解像metaverse元宇宙这样新兴的行业。我需要去做行业调研,通过跟新项目的接触,自己收集一手数据,做出完整报告把它呈现出来。

周同学|芝加哥大学经济和计算与应用数学

03

#实习机构:创世伙伴资本

对于未来,我的规划还是在金融领域。除了专业知识学习,在实践方面,通过传承学院在创世伙伴资本的实习经历对我收获非常大,学会全面衡量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也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徐同学|耶鲁大学全球商业与社会管理学

04

#实习机构:元生创投

实习期间,我参加了一次苏州生物医药大会,见识到了多位药学院院长,海归博士科学家们,百Biotec公司CEO们,各大资本高层,还有6位院士,都是学界商界业界顶级专家,让我眼界大开。

徐同学|波士顿大学 商业分析

05

#实习机构:小红书(美国)

传承中心老师推荐的实习岗位非常适合我,量身定制,内推效率高,过程中遇到疑问还有老师指导,非常安心!

王同学|南加州大学 传播学

06

#实习机构:青山资本

整理会议纪要发给投资人做参考的时候,要提取最精要的信息。不同会议有不同的投资领域,不同的专业人士参加,不同的专业名词,包括不同的企业,需要我快速牢记、搜索、整理,取其精华。这是自我练习的过程,相比第一天,我第五天做的会议纪要更为简明易懂。

孔同学|剑桥大学 自然科学

07

#实习机构:蓝剑航天

实习让我想法改变很多,主要是认知上的改变,可以说对行业的理解,对专业的理解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外行到了内行,对我未来申请硕士或者博士的方向,都非常有参考和借鉴。

成同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航空航天

08

#实习机构:铁狮门

找第一份实习就是通过传承中心,当时准备简历很头疼,因为没有内容可以写。后来我申请到了实习,又参加了商赛等活动,认识了更多的人,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现在简历非常丰富,要开始筛选内容了。传承中心陪伴了我很多的成长。

黄同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管理学

09

#实习机构:杭州博物馆

在个人学业和求职途径上始终陪伴,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我都可以咨询传承中心的老师,她们会及时准确告诉我解决办法,所以我不会有毫无准备、六神无主的感觉,安全感稳稳,心里有一个保障。

赵同学|爱丁堡大学 艺术史理论与陈列

10

#实习机构:同犇投资

我申请某知名证券公司的暑期实习,拿到了研究所海外策略实习生Offer,面试官问的正是我之前在同犇投资时,做投资研究的实习经历。

曲同学|伦敦国王学院 金融学


▲「星曜未来」汇聚全球300+院校1500+Z世代

-同学说-

每次实习成“团宠”,我们和他聊了聊

我在卡耐基梅隆学设计,趁寒假回国为唐总做助理

在中国版“Space X”实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天青色等烟雨,我等到杭博的实习
不是名校毕业,但我的职业人生可以很一流
去UCLA读书前,我为“福布斯中国最佳创投人”做助理

- 名企实习实践-

Web3.0风投名企,联合发布人才招募令

欢迎你加入峰瑞,一起发现新变化和新机会

《财经》杂志金融部实习生招募,欢迎你的加入

商道融绿招募实习生,共同见证ESG投资浪潮

耶鲁北京中心招募实习生,快来这里“兔”飞猛进

全球化智库(CCG)实习机会,欢迎申请

如是金融研究院、燕缘创投,有转正机会

未来论坛实习,欢迎热爱科学的你

偏爱主动者的成长盲盒,来真格开启无限可能

医疗AI领头羊,世界领先的智慧医疗健康科技平台数坤科技招募算法实习生

想深入Web3/AIGC赛道,就来未可知&QAQ实习吧

九合「U-star」这可能是今年VC圈留用比例最高的实习计划之一

快来《哈佛商业评论》实习,全球商界“管理圣经”欢迎你

宾大沃顿中国中心、徐远观察,重磅实习机会上新

全球创投工厂Antler 招募,重磅实习机会上新

秋招季|DDI校招燃力开启,解锁咨询奥秘

2023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志愿者招募

中国生物产业投资论坛志愿者招募!6.10@武汉

第六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志愿者招募开启


- 求职资讯-


传承教育服务2023全新升级!助力新生代攀登职业巅峰

2023未来就业报告:变革翻天覆地,你的工作会被取代吗

2023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AI大模型职位增长170%

猎聘发布2023留学生就业报告,超8成留学生打算回国就业

1158万毕业生,50%无缘Offer?

“毕剩客”的焦虑与破局:985名校毕业生找工作的这9个月

智联招聘: 回国求职留学生创新高!你准备好了吗?

猎聘发布就业趋势报告,原来这些行业是应届生的“最爱”

权威发布!2023英国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这些学校比牛剑还吃香?

香港放大招“抢人”!这些高校毕业生可申请落户

九成留学生“裸归”,美国找工作真有那么难吗?



传承中心

智慧胜过一切财富

家族传承不仅是财富的传承,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瑞承家族传承中心致力于搭建完整的家族成员培养体系,提供“三大阶段六大服务“,涵盖子女教育规划、事业能力养成、家族理念传承、社会资源对接、代际沟通优化等。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