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请告诉孩子:比赢更重要的,是“输得起”

 
微博上有位4岁女孩的妈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她和女儿做游戏的时候,女儿只能赢不能输,一输就要耍脾气、哭闹。

即使跟女儿解释游戏规则,也没有任何效果,手足无措的她只能跑到网上求助。

其实,只能接受赢,无法接受输的孩子不在少数,在他们的世界里往往没有规则,只是按心情“出牌”。

遇到这样的“小霸王”,我们该怎么办呢?


输了就想放弃,其实是孩子在向你求助

还记得电视剧《小舍得》中欢欢竞选班干部的情节。

和欢欢竞争的有米桃和颜子悠,只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几位参加竞选同学的名字。

当同学们纷纷走上讲台为自己心中的班长投票时,作为“老班长”的她显得非常忐忑。

最后投票结束,米桃以14票的票数当选了班长,颜子悠当选成为副班长。

k9cibica3KVmicteX5Ok4tBujDLia9y4gQVZp95JxkrZBYXxoicaWorIyPHgycQqRTrZ7ib19QFIMJ2IcTbG8icBF6c6w.jpg

而“老班长”欢欢才得了2票,那一刻,颜面尽失的她恨不得钻进桌子底下。

回到家里,她望着爸爸妈妈一顿哭诉。

可是仅仅换来了爸爸的一句“好了好了,没事儿了”。

妈妈更是在她伤心难过时疑惑一直都是“学霸”的颜子悠怎么会突然当上了班长。

k9cibica3KVmicteX5Ok4tBujDLia9y4gQVZnfYFZC6AxvJP3kW9EQ8BsTpyFyUGU2CuPxnymUsk9BTZwVNw5hic5Kg.jpg

欢欢害怕输,因为输了意味着失败,也意味着失去过去当班长的光环。

她不知道的是竞争本就有输有赢,输赢都是一种常态。

然而,在欢欢难过时,爸爸妈妈并没有告诉她这一点,更没有引导她分析落选的原因。

关于怎么面对输的结果,欢欢终究是没有从她爸爸妈妈那里找到“正确答案”。

著名育儿博主王人平说过:

“孩子们之所以输不起,是因为我们给孩子的教育是人生只有‘输赢’,要赢过别人才能证明自己。”

在父母“无形”的影响之下,孩子最看重的是结果。

父母教孩子要努力去赢,却不曾教会他们怎么面对输。

一旦输了,孩子便感觉像天塌下来一样,只能用最本真的情绪去反应。



逆商越高的孩子越坚强

曾经看到过一个泰国励志短片《努力一点点》,故事的主人公是足球队的M。

这是一场足球对决赛,比赛正进行到关键时刻。

面对激烈而紧张的对战,M显得从容镇定,他自信的带球,轻松的过人,然后踢出了决定胜负的一球。

我们在感叹男孩镇定自若的态度时,看到了坐在看台上的妈妈。

原来男孩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教导。

当他因为表现不佳差点落选时,妈妈不仅没有表露出任何气馁和生气,而是温柔地安慰他已经很努力了,并鼓励他再努力一点点。

当M因为追不上其他人而感到沮丧时,妈妈同样温柔地鼓励他:

“没关系,努力去超过就在你前面的那个人就好。”


妈妈的鼓励给了M最大的力量,从那以后,M更加勤奋刻苦地练习踢球。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赢得了比赛。

短片的最后写到:

我并不是想我的孩子总要得第一名,我只是希望他能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最大的胜利就是胜于自己。


现实却很少有父母能做到这样,往往只在乎输赢的结果。

殊不知,对于输赢,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结果,尤其是如何对待输的局面。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挫折商,又称为逆商。

它的意思是人们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勇气。

孩子在面对输赢时崩溃或者有放弃的念头,实际上是孩子不具备这样的勇气。

心理学家认为,在智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逆商高的孩子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会懂得积极去面对,并想办法克服它。

因为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跳得更高,可以跑得更快,可以跨越一道道“栅栏”。

久而久之,孩子内心有了这种坚韧,就不会再害怕和退缩。



培养孩子的逆商,父母可以这样做

对于孩子来说,逆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仅仅凭他自己就可以练成的。

它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输赢”中由父母“养”出来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说:

人只要让步一次,就会不断让步,一次妥协势必导致一连串新的妥协。

想让孩子面对输、面对失败不是妥协,而是有勇气克服它,父母可以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引导分析原因,远远胜过于简单地鼓励或者斥责

著名球星林书豪从默默无闻到获得成功,离不开父母对他的正确引导。

他说的一句话让人感触很深:

“我最感谢父母的是,他们与我谈论篮球时谈的不是输赢,不是我得了多少分,而是讨论我的打球习惯、态度、举止礼仪等等,他们教得非常好。”

他分享过一个细节,他在赛场上得了很高分,但是情绪控制得不好,脾气很差,赛后他的爸爸妈妈不是恭喜他得了多少分,而是与他谈论情绪问题。

理性对待输赢,是孩子走好人生之路的最大底气。

父母把重点放在比赛的过程上,即使赢了比赛,也引导孩子分析比赛中存在的不足,在下一次比赛中改进。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历练中,孩子的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坚韧。

然而,现实生活中,当孩子遇到挫折而情绪崩溃时,部分理性的父母习惯去跟孩子讲道理:


“比赛有输有赢,输了也没事儿,我们下次再努力就行了。”



还有部分不理性的父母则是对孩子怒吼、责骂、埋怨甚至动手打孩子。

殊不知,父母这样做深深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面对挫折时的不当情绪,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去分析原因呢?

首先是父母要让孩子将情绪发泄完,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认同他的情绪。

等孩子心态平和、冷静下来之后,和孩子一起回顾过程,分析原因。

如果赢了,分析为什么能赢?虽然赢了比赛,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

如果输了,带着孩子分析是技能没掌握还是心态不稳定。

很多父母不明白为什么赢了也要分析,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不论是输还是赢,都有收获。

从而弱化孩子对输赢结果的关注,而将重心放在过程上。


(2)学会寓教于乐,远远胜过于机械重复地练习

3-8岁的孩子,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不算太长,他们对简单枯燥地重复练习并不感兴趣。

周轶君执导拍摄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让人印象深刻。

在芬兰,《愤怒的小鸟》创始人之一的彼得带周轶君走进学校,去看芬兰学校孩子课余在学什么。

建筑兴趣班的老师给孩子们设定了一个主题,假设一架飞机在遥远的海上岛屿坠毁了,部分机舱还在,要为幸存者设计建筑。

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敲敲打打、涂涂画画,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创意。

孩子们搭起了帐篷,在他们看来,帐篷可以遮挡阳光;

孩子们画上了大海,在他们看来,有了大海可以吃吃海鲜;

孩子们“种”起了棕榈树和椰子树,在他们看来,幸存者可以找些果实;

在孩子们的眼里,飞机可以是粉红色的。


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他们对建筑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

而孩子们却不会感受到这是一种强加给他们的任务。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技能,寓教于乐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从而更愿意投入其中。

(3)培养阅读习惯,远远胜于不厌其烦地说教

一位好友曾诉说过她的烦恼。

每次她和6岁的女儿下棋,女儿输了就会生气,玩游戏也是一样,输了就发脾气,以后坚决不再玩那个游戏。

好友给女儿讲道理,女儿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后来,她买了很多这方面的绘本,借着晨读和睡前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故事。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集中阅读,当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好友就会举出绘本里的故事,将道理传达给女儿。

无声胜有声,渐渐地女儿学会了正确对待输赢。


尹建莉说:


“喜欢阅读的孩子内心更丰足,自信心更强,精神力量更加强大,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无论对学习还是对生活,都有正向和积极的作用。”

的确如此。

对于3-8岁的孩子来说,绘本无疑是最好地选择。

因为绘本往往都是通过一个个或温暖或幽默的故事来表达。

画面唯美而生动,孩子对此非常感兴趣。

对于父母不厌其烦地说教,孩子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而阅读绘本却容易让孩子接受其中的道理。


写在最后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生的长河滚滚向前,有平静无波的涓涓细流,但也会遇到激流险滩。

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唯有教给他一种能力,能够化解所有的困境。

这种能力就是有敢于逆流而上的勇气,有乘风破浪的本领。


文章来源:樊登育儿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