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女儿做游戏的时候,女儿只能赢不能输,一输就要耍脾气、哭闹。即使跟女儿解释游戏规则,也没有任何效果,手足无措的她只能跑到网上求助。其实,只能接受赢,无法接受输的孩子不在少数,在他们的世界里往往没有规则,只是按心情“出牌”。和欢欢竞争的有米桃和颜子悠,只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几位参加竞选同学的名字。当同学们纷纷走上讲台为自己心中的班长投票时,作为“老班长”的她显得非常忐忑。最后投票结束,米桃以14票的票数当选了班长,颜子悠当选成为副班长。而“老班长”欢欢才得了2票,那一刻,颜面尽失的她恨不得钻进桌子底下。妈妈更是在她伤心难过时疑惑一直都是“学霸”的颜子悠怎么会突然当上了班长。欢欢害怕输,因为输了意味着失败,也意味着失去过去当班长的光环。然而,在欢欢难过时,爸爸妈妈并没有告诉她这一点,更没有引导她分析落选的原因。关于怎么面对输的结果,欢欢终究是没有从她爸爸妈妈那里找到“正确答案”。“孩子们之所以输不起,是因为我们给孩子的教育是人生只有‘输赢’,要赢过别人才能证明自己。”一旦输了,孩子便感觉像天塌下来一样,只能用最本真的情绪去反应。曾经看到过一个泰国励志短片《努力一点点》,故事的主人公是足球队的M。面对激烈而紧张的对战,M显得从容镇定,他自信的带球,轻松的过人,然后踢出了决定胜负的一球。我们在感叹男孩镇定自若的态度时,看到了坐在看台上的妈妈。当他因为表现不佳差点落选时,妈妈不仅没有表露出任何气馁和生气,而是温柔地安慰他已经很努力了,并鼓励他再努力一点点。当M因为追不上其他人而感到沮丧时,妈妈同样温柔地鼓励他:妈妈的鼓励给了M最大的力量,从那以后,M更加勤奋刻苦地练习踢球。我并不是想我的孩子总要得第一名,我只是希望他能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最大的胜利就是胜于自己。现实却很少有父母能做到这样,往往只在乎输赢的结果。殊不知,对于输赢,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结果,尤其是如何对待输的局面。它的意思是人们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勇气。孩子在面对输赢时崩溃或者有放弃的念头,实际上是孩子不具备这样的勇气。心理学家认为,在智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逆商高的孩子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会懂得积极去面对,并想办法克服它。因为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跳得更高,可以跑得更快,可以跨越一道道“栅栏”。久而久之,孩子内心有了这种坚韧,就不会再害怕和退缩。对于孩子来说,逆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仅仅凭他自己就可以练成的。人只要让步一次,就会不断让步,一次妥协势必导致一连串新的妥协。想让孩子面对输、面对失败不是妥协,而是有勇气克服它,父母可以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著名球星林书豪从默默无闻到获得成功,离不开父母对他的正确引导。“我最感谢父母的是,他们与我谈论篮球时谈的不是输赢,不是我得了多少分,而是讨论我的打球习惯、态度、举止礼仪等等,他们教得非常好。”
他分享过一个细节,他在赛场上得了很高分,但是情绪控制得不好,脾气很差,赛后他的爸爸妈妈不是恭喜他得了多少分,而是与他谈论情绪问题。父母把重点放在比赛的过程上,即使赢了比赛,也引导孩子分析比赛中存在的不足,在下一次比赛中改进。在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历练中,孩子的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坚韧。然而,现实生活中,当孩子遇到挫折而情绪崩溃时,部分理性的父母习惯去跟孩子讲道理:
“比赛有输有赢,输了也没事儿,我们下次再努力就行了。”
还有部分不理性的父母则是对孩子怒吼、责骂、埋怨甚至动手打孩子。面对挫折时的不当情绪,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去分析原因呢?首先是父母要让孩子将情绪发泄完,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认同他的情绪。等孩子心态平和、冷静下来之后,和孩子一起回顾过程,分析原因。如果赢了,分析为什么能赢?虽然赢了比赛,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如果输了,带着孩子分析是技能没掌握还是心态不稳定。很多父母不明白为什么赢了也要分析,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不论是输还是赢,都有收获。从而弱化孩子对输赢结果的关注,而将重心放在过程上。3-8岁的孩子,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不算太长,他们对简单枯燥地重复练习并不感兴趣。周轶君执导拍摄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让人印象深刻。在芬兰,《愤怒的小鸟》创始人之一的彼得带周轶君走进学校,去看芬兰学校孩子课余在学什么。建筑兴趣班的老师给孩子们设定了一个主题,假设一架飞机在遥远的海上岛屿坠毁了,部分机舱还在,要为幸存者设计建筑。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敲敲打打、涂涂画画,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创意。孩子们画上了大海,在他们看来,有了大海可以吃吃海鲜;孩子们“种”起了棕榈树和椰子树,在他们看来,幸存者可以找些果实;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他们对建筑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技能,寓教于乐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从而更愿意投入其中。每次她和6岁的女儿下棋,女儿输了就会生气,玩游戏也是一样,输了就发脾气,以后坚决不再玩那个游戏。后来,她买了很多这方面的绘本,借着晨读和睡前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故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集中阅读,当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好友就会举出绘本里的故事,将道理传达给女儿。
“喜欢阅读的孩子内心更丰足,自信心更强,精神力量更加强大,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无论对学习还是对生活,都有正向和积极的作用。”
因为绘本往往都是通过一个个或温暖或幽默的故事来表达。对于父母不厌其烦地说教,孩子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而阅读绘本却容易让孩子接受其中的道理。人生的长河滚滚向前,有平静无波的涓涓细流,但也会遇到激流险滩。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唯有教给他一种能力,能够化解所有的困境。这种能力就是有敢于逆流而上的勇气,有乘风破浪的本领。
文章来源:樊登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