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ichael杨的十万个为什么
最近我总在想:管它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同理,管它牛市熊市猴市,能给我赚钱的就是好基金。
然后我打开万得一看,直接吓了一跳,截止这周一,今年涨50%以上的基金居然将近400只!
400只还是剔了被动指数、A/C类去重的!此情此景,有没有一种盛世之感!大声告诉我有没有!
(点击查看大图)
半年收益50%是什么概念?
截止7月20日,今年大盘涨了8.88%,沪深300涨了14.5%,股票基金平均涨了26.18%,混合基金平均涨了24.94%,封闭式基金平均涨了29.35%。
太可怕了。再看看这半年多,黄金涨了18%,土地出让所得增长5%(我所在城市房价差不多也涨了5%),CPI前六个月平均涨了4%,债券收益居然是负数(也快见底了)。
所以我想说,今年偏股基金的收益非常的有竞争性优势,非常的有幸福感和满足感。而且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这一次基民再也不是韭菜,而是实实在在的赚到了钱。(另一边股民依然是韭菜,就像是每次大涨时你去李大霄微博下面看评论,然后大跌时你再去证监会微博下面看评论,十年来内容没变过,非常有意思)
我说今年基民很幸福的几个原因:
1、2015年至今这五年,老百姓基金其实是越买越多的。
15年16年的过山车折腾使得大家对基金确实有看法,但是16年底到17年的价值风格天天涨不停的爽快让老百姓发现原来基金买进去就这么一直放着居然一年也可以赚30%以上?!而且是不知不觉。于是见到各种价值白马基金就是各种抢,虽然2018年市场有回撤,但是好在跌的没有2017涨的多啊,基民们一对比,炒股的2018亏得比2017赚的还多,咱们也就跌了2017收益的一半,划算!
于是,2018年下半年开始,基金反而又越卖越多了。
2019年市场开始往成长转,好在风格不是一夜切换,且倒是基金公司的营销手段一夜之间从小米步枪升级到了飞机大炮了,以前我在银行教基金公司如何营销,现在听说有基金公司30万年薪招人专门在那做文案做素材做直播写公众号,各种新手段新工具新方案开始让我膜拜。
而另一方面,已经买习惯基金的基民们本身2016-2019平均下来年化10%收益也是有的,10%其实真不少了,跑赢通胀了。基民们看到琳琅满目的新基金,再听听新闻联播的5G、新能源,又是一顿买买买。结果更爽的是,这些基金越买越涨,越涨越买,直接的结果是,很多人买了3年基金,只要是没有赎回买房的,大家基本都是已“满仓”的姿态,走进了2020。
于是这些人,这些曾经对基金还有疑惑的人,今年少的满仓30%收益,多的50%以上收益。你说爽不爽。
还炒什么股票???
2、背后的逻辑是资本市场的高度机构化、去散户化。
机构资金量越来越大,议价能力、定价能力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严,市场越来越有效,外资占比越来越高,对优质标的共识越来越大于分歧(抱团取暖),直接导致多杀多的现象少了,不要涨停只要涨不停的现象多了,基民搭上顺风车,花极少的成本就可以参与其中并获取长期稳健回报,还顺带救了实体经济,你说爽不爽。
3、监管也是如今老百姓能通过基金真真正正赚钱的功臣。
退市制度提速、壳资源一夜归零、提高社保险资投资上限、开放外资、重拳打击业绩造假、理财净值化、非标压退、资管新规、p2p全部抓起来等等等。说白了,就是打造A股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一致性,稳定性和“风景这边独好”的国际形象。大家都来玩A股,监管也省心,毕竟只需要照看一个场子,而且入场的基本都是专业运动员,不按套路出牌的选手也越来越少。
4、银行依然功不可没。
虽然现在券商的基金销量增速迅猛,但是绝对量上银行依旧是当仁不让的甲方爸爸,银行卖了快20年的基金,本身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毕竟能与客户共成长才是王道,而不是卖一只基金亏一批钱少一批客户。所以银行这些年也在不断想办法,比如深入灌输资产配置理念、大类资产轮动配置、搞FOF、定制自己认可的靠谱基金、多发封闭基金减少客户无谓操作、售后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基金购买体验跨越式进步、内部考核倾斜客户盈利体验等等。说实话,这么多年,该试错的也试的差不多了,也确实该好好让客户们赚他一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