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上证指数从3000点到3400点,只用了5个交易日,投资者开始惊呼“牛市回来了”!市场情绪应声高涨,本周的基金新发市场,更是出现千亿级爆款基金盛况。
爆款基金还在源源不断出现,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究竟是机会还是风险?现在是该上车还是该下车?
649只基金突破5178点时净值
近日市场连续上涨,赚钱效应明显提升,投资者的情绪也随之高涨。从基金来看,跟踪指数最为紧密的ETF产品,在7月6日甚至出现了40多只涨停的盛况,特别是与券商、芯片等相关ETF的表现格外耀眼。而每当看到券商大涨,投资者总会对牛市多了一分期待。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指数快速抬升之前,偏股基金整体已经有着更接近于牛市的表现。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编制的偏股型基金指数(股票上下限为60%~95%)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该指数的点位已经达到了10903点,逼近2015年6月12日的历史高点10980点。
当大家还在讨论是不是牛市的时候,偏股型基金整体净值增长率已经回到了2015年的高点。随着这几日的市场大涨,该指数已进一步攀升至11705点,创出了新高。
本周诞生千亿级爆款新基金
在业绩的驱动下,基金的“吸金”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发行成立达10648亿元,已经超过了2015上半年的10571亿元,同样创出了历史新高。
进入7月之后,短短几天时间,又有多只爆款基金出现,本周更是出现千亿级爆款。按照这样的趋势,2020全年基金发行规模或有望刷出新的纪录。
这一切看上去似曾相识,当行情转好,投资者开始资金搬家,权益基金开始出现百亿基金,甚至是千亿基金。
部分投资者也开始联想到当年的爆款基金,彼时成立之后,市场遭遇大跌,并没有给投资者留下太好的印象,有的在运行五年之后,还在亏损中。比如回顾一下2015当年,在5178点之前成立的9只主动型权益类基金,彼时发行规模均超过100亿。
不过,该业内人士也提醒道,爆款基金如果是在市场低位出现,那么参与的价值肯定是更高;但如果接下来市场是不断走高的,那么往后的爆款基金,很可能风险是越来越接近于过往牛市时的那些爆款,投资者对于爆款基金的追逐应该越来越谨慎。
爆款常态化难掩发行两级分化
总的来看,不管是市场处于结构性行情,还是整体性的行情中,爆款基金已经越来越成为常态,每周可能都会有爆款出现。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虽然整体上,基金的销售发行和业绩有类似之处,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也难掩两级分化现象。
一方面,优秀的明星基金经理依然“自带流量”,过往优异的业绩再加上基金公司资源的倾斜,往往只要一发行新基金就出现一抢而空的情况。另一方面,热门的基金品种也是自带光环,比如电子、科技、新能源车这些主题,由于契合市场风格,持续受到追捧。
而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由于没有太好的业绩做支撑以及优秀的管理人做招牌,也没有抢先进行产品布局的实力,再加上渠道方面支持并不多,发行不是太顺利。有些基金甚至出现了募集失败的情况。
比如山西证券中证红利潜力ETF联接基金,还有偏股混合型的凯石泓行业轮动基金,最终都未能成立。这就使得今年虽然看上去是基金发行的大年,但是在基金发行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基金公司头部效应却是越来越明显。
另外,一些非热门的基金品种,比如养老目标基金,依然不温不火,即使行情不错,发行规模很难有量级的突破。
有养老FOF基金经理就向记者表示,“主要原因在于FOF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公开的业绩时间远远不如股基,大家对于FOF的理解还不太直观。另外,由于FOF本身是配置型产品,所以业绩不会太突出,而普通客户对产品的理解也停留在收益的层面较多,对于风险和风险调整后收益也需要时间来理解。”
投资者该上车还是该谨慎?
那么,在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市场中,作为个人投资者,现在是不是还可以上车?又该如何进行布局?
第一,不要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改变配置结构
某第三方基金研究负责人表示,“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投资者的配置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要因为三两天市场的波动去做改变,这是大的原则。而且短期的进出,也有比较高的交易成本。最好还是等到这个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确认之后,确实是有牛市的趋势,才有必要去思考做进一步的权益配置。总的来说,短线的大的波动,基金投资者还是不要过度敏感,不要过度去跟随。”
第二,交易性机会可以阶段性兑现
“如果是从寻找交易性的机会来看,ETF觉得涨得高了,阶段性地去兑现一些收益是能理解的。另外,如果你的组合中,主动权益配置比例只是在10%~20%,选择的又是市场比较优秀的基金经理,那么短期的上冲也不是调仓的理由。当然,还有一种是全部用权益做组合去跑赢业绩比较基准,那么如果需要调仓,也只是在行业之间调仓。比如银行、券商等,短期涨得比较多,先兑现收益,然后去挖掘一些低估值的板块,但寻找交易机会的做法,失误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该基金研究负责人说道。
第三、下半年股票仍优于债券
基煜基金研究团队则建议,“债基不需要恐慌性卖出,股基适度增加配置,不要追高,更重要的是做好均衡的组合配置,赚配置的钱而不是交易的钱。具体而言,A股将延续结构性行情,下半年股优于债,但A股仍然会受到政策和市场情绪等因素的扰动。低估值板块有估值修复机会,建议组合保持风格均衡。债基方面,宽信用背景下,以三个月为分析周期,收益率有一定上行压力,但从平稳组合波动的角度,债券基金仍有配置价值,票息策略较优。大类资产配置保持均衡更为重要,操作上多看少动。”
第四、投资不能奢望今天播种明天收获
而在好买基金投资总监曾令华看来,“首先,资产都有合适的持有期限。如果是股票投资者,绝不能奢望今天播种,明天收获,持有的时间至少以三年为期;其次,资产收益有天花板。往后三五年,权益类收益可能会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也会有天花板,30%的年化收益率可能也是万里挑一。波动与收益向来是完美的对称排列,这也是市场的有效性所在,所有收益均来自于与风险的有效交换。投资者应回归常识,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