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00后们在焦虑什么?

 


本文由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首图来自壹图网。


很多人困惑,社会越来越进步,为何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


其实,同“教育越进步,对学生要求越高”一样,社会在进步,对年轻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是压力的来源。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小学的数学题越来越难,初中生的英文水平越来越高,高考的整体难度越来越大。


教育在进步,学生水平在提高,为确保区分度,考试难度只能越来越大。考试难度增大,反过来又加剧课业竞争,学生压力越来越大。





进步的“悖论”




这两年,很多人讨论内卷问题,即年轻人学历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努力,但从结果上看,付出更多,幸福感和成就感并没有增加,甚至不增反降。


努力与进步,反倒带来更大的压力,这就是进步的“悖论”。这些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应该都有体会,工作一年比一年难找。


三十年前,大专毕业就是人才;二十年前,大学毕业才算人才;十年前,211成为隐形门槛;这两年,985毕业也未必找到好工作。


高等教育入学率越来越高,这是教育的进步,但毕业生增多导致僧多粥少,好工作却越来越难找。



同样,在一家企业中,随着员工平均工作效率的提升,员工的竞争压力也在加大。


平均60分时,70分的员工日子滋润,还能升职加薪;当平均水平提升到90分,80分的员工反倒成了吊车尾,有末位淘汰的风险。


从结果上看,越优秀的公司就得越努力,也越辛苦。


这种“进步悖论”现象,还能推广至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就认为,历史上人类农业革命的真正本质,是让更多的人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依托农业革命,土地养活了更多的人口,人类族群得以扩大;但相比采集时代,个体牺牲了饮食多样性和更灵活的作息,生存质量反而下降了。





存量财富凸显




年轻人的压力,还与横向比较相关,尤其是不同的人,背后有不同的家庭。


比如,同样两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收入相当,但一个家里全款出资买房,一个自己付房租,还要攒首付。不考虑其他支出,两个人仅仅在房租、房贷支出上的差异,就能很快在财富积累上拉开差距。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不平等,但如托马斯·皮凯蒂所说,“不平等本身未必是坏事,关键问题是判断它是否为正当的,是否有存在的理由。”


年轻人之间这种因家庭背景产生的差距,有什么合理的理由呢?理由就是经济的发展。


相比一穷二白时,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积累的存量财富越多。存量财富可以代际传递,使得家庭背景在年轻人竞争中的作用快速扩大。


90后常常羡慕70后,因为70后有着相似的家庭,且成长于经济拓荒期,机会多多,人生际遇全靠自己奋斗。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00后自称焦虑一族,因为彼此间差距拉得很大:有些00后,在一线城市有几套房,有些人,则几乎不可能在一线城市买房。


经过二十年不间断的升值,房子,已经变成横在年轻人之间的一堵墙。


此外,经济增速放缓时,增量财富的创造速度下降,还会进一步凸显存量财富的重要性。比如,经济下行期,很多人工资收入下降,但房东的租金收入可能不降反增。


另外,财富是可以流动的,国内增速放缓、机遇减少时,还可以跨国转移,在全球范围内追逐高收益。


好在,社会自有其调节机制。


当存量财富占比越来越高时,会对社会公平性产生影响,从而引发对存量财富调节的需求,如当前房产税的呼声正变得越来越高,而遗产税也会提上日程。





等“考上大学”再说




相比中国的年轻人,很多发达国家的年轻人显得没有那么大压力。学学他们怎么做的,对我们是一剂良药吗?


恐怕学不来。


发达国家年轻人没有压力的表象背后,是福利社会+不平等加剧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发达国家积累了足够多的存量财富,有能力建立更完善的社保体系,不努力也饿不着。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经济低速增长,增量财富有限,存量财富的代际传承影响更大,不平等加剧,很多年轻人的上升通道被锁死,努力也未必能改变什么。


不平等加剧,不但不能学,还要引以为戒,要借助政府调控之手在公平和效率的动态平衡中寻找最优解。而福利社会,背后是发达国家长达百年的财富积累,不是想学就能学的,需要足够的本钱。


据《21世纪资本论》数据,1900-1980年,全球70%-80%的商品与服务的产出都集中在欧美,即便到了2010年,占比也高达50%。


2019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但从财富积累、国家竞争力角度看,我们还在路上。尤其是这两年中美的大国博弈,竞争加剧,还不是放松的时候。


某种意义上,这和孩子的教育是一样的,小学很苦,中学也苦,为何家长不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呢?因为有升学竞争,不刻苦学习考不上985。


什么时候能放松一下呢?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告别了低层次低平台竞争。


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可能正处于高三,大国博弈的关键时期。此刻松口气,就一夜回到解放前,因为若不能参与高等教育,高中毕业和初中毕业,没有本质区别。可能没道理,却是真实世界的游戏规则。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我们想要的,不是一时的幸福。是可持续的幸福。


要学会延迟满足,等考上大学再说。





生命以负熵为食




物理学中有个“熵增定律”,认为孤立系统总是趋于熵增,即除非有外力做功,系统总是从有序走向无序。


比如,一个房间缺乏清理,就会布满灰尘;一个组织缺乏管理,必然混乱倒闭;甚至宇宙作为封闭系统,缺乏外部能量输入,也必然走向死寂。


同样,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需要个体奉献出时间和精力,以此对抗无序。于个体而言,就会表现为一种压力。


所以,某种程度上,正是年轻人的压力,推动了社会持续进步。


当前,年轻人的压力,大都可归结为经济压力:不能在心仪城市买房的漂泊感,工作乏味不敢辞职的无力感,管不住手又无力偿还账单的自责感,甚至自由的灵魂被现实束缚的愤怒感……


这类问题,本质上就是经济不自由,不能潇洒地说走就走、过随心所欲的生活。


问题是,哪有真正的随心所欲、无压力的生活呢?


对于熵增定律,物理学家薛定谔曾引申道,生命以负熵为食。食物是一种负熵,生命体靠食物对抗死亡;学习是一种负熵,生命体靠学习对抗无知。


或许,压力也是一种负熵。正是经济不自由产生的压力,才是我们努力走向经济自由、追求自我实现的起点。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