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会员登录
尊敬的客户,您好!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首页
高净值人士线上商学院
唐宁会客厅
谈资论市
有资有未
传承时刻
财经纵横
瑞承动态
美好生活
会员权益
小黑卡专区
传承学院
公益金融
PLUS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精英团队
荣誉资质
合作伙伴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瑞承服务协议》
《瑞承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我已阅读并接受
《瑞承服务协议》
《瑞承隐私政策》
我把6岁儿子送进美国小学,真实遭遇美国教育…
1592786156000
本文转载自:这才是美国
大家好,我是洛杉矶的伊格,儿子在美国读小学,今天聊聊真实遭遇的美国教育。
我觉得任何一个有一定历练的成年人都会认同:
这个世界是复杂的,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比如甜食,吃了开心但是吃多了胖;比如酒,喝了爽但是酒驾却要人命,等等。
拿中美教育来说吧,每次聊到这个话题都会有各路愤青“站队”,有无脑吹美国的,也有无脑挺国内的。你稍微说的不合他的意了——哪怕是事实——他也会好像尾巴被踩到一样恨不得蹦起来锤你胸口。这会辜负了袁隆平的成果,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不吹不黑理性分析,是我们一贯秉承的态度。
1. 学习的原因
美国教育学家David Perkins教授经常给学生们讲一个故事:
圣雄甘地坐火车的时候,一只凉鞋掉出了车厢。火车继续行驶,当然没办法回去捡了。但是甘地毫不犹豫地脱下了第二只凉鞋,并朝第一只的方向扔去。当同伴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说,一只凉鞋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好处,但是两只凉鞋肯定会帮到捡到它们的人。
这个故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你可以把它当作“慈善行为”的绝妙案例,同时又表达了甘地的重要见解——他知道这个世界需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该放下些什么。
更重要的是,这也能体现出在美式教育上最重要的问题:
孩子们在学校里,最值得学习什么?
来美国的这十年来,
从留学到工作,美国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Practical(实用的)”。换句话说,就好比课堂上让你纠结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学这个?”
2. 科学的价值
首先美国人从小就重视“STEM”学科
,STEM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的缩写。
以至于辅导小学一年级的儿子“科学”科目时,都不免对课本的设计产生好感,见下图:
厚厚的一本书中含有“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自然科学”和“物理科学”等章节,而细节部分除了概念定义、相关词汇学习之外,右边的学习目标也相当的“实际”:
学习实用简单的工具,如温度计和风向标来测量气候状况,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等等。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把这样学科的重要性和“英语”“数学”这样的所谓“主课”并列。
如果你的孩子在“科学”上的评估考试拿了低分,老师甚至还会跟家长进行严肃的谈话,共同探讨孩子在这门功课上学习的问题。
在我小的时候,国内小学的什么“自然课”或者“美术课”完全就是玩玩的,老师不认真教,家长也不在乎,课下还害怕过多地占用了“语文”或“数学”的时间——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如何?
3. 一年级的“社会学”
还有一门课“社会学/社会研究(social study)”也很有意思。有天晚上我在家加班时,听到6岁的儿子在旁边自言自语“社区的概念”、“公民的概念”、“法律的概念”,我过去一看才发现这是“社会学”的课本内容。
第一课首先学到的是“rule(规则)"——举的例子是小朋友在课堂上需要遵循的东西,比如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打断老师讲话等。
课后习题是“想想如果一个新同学来到我们班级,你要怎样帮助他了解我们的班规?”
然后引申到了“Responsibility(责任)”、“Principal(原则)”、“fair(公平)”等概念就复杂了一些,但是由浅入深,一气呵成,也算容易理解。
随着学期的深入,这门课还会讨论“选举”、“警察”、“市长”引申到“国家”“法律”“民众的权利”以及“我们如何改变世界”的概念和话题,都以一种小孩子可以理解的语句精准叙述,实际、有效。没有任何上升到一定高度并且故作高深的内容。而且这门课和上文提到的“科学”一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
要知道这可是小学一年级的课本。
我算知道为什么美国人一聊起时事嘴皮子都那么利索了——童子功来的。
4、学习的激情
美国教育学家认为,
“如果不加以利用,简单地拥有大量知识将无济于事”。
对于成功的教育者来说,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带你去某些地方”,而不仅仅是为了积累。
这也是我觉得美国和中国之间有巨大差异的地方。下面说的一点事实可能会让人情绪激动:
美国更倾向于“天赋教育”或者说是“精英教育”,而中国的国情普遍来说更倾向于把学生在同一个“车间”批量生产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
在美国如果你有条件或野心,或者孩子有某方面值得发展的天赋,那么这里的土壤会让一个纸飞机坐火箭起飞。
简单的例子就是在广为诟病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美国,却诞生了世界上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原因。像我上文讲的那样,小学就开始讲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知识,并不强迫背诵“99乘法表”,但是最后少数拥有数学、物理、自然科学等天赋的孩子却一路冲进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并保留了日后创造学术奇迹最关键的东西——
学术激情。
老子搞基础研究,不是为了职称,不是为了地位,不是为了纵横官场,只是因为学校教会我:老子生来就是干这个的,老子喜欢。
5. 精英教育的副作用
当然了,精英教育的副作用就是,如果你不是精英,那么平凡人的话就给你“洗脑”,灌输各种幸福论。让你安安心心地上学、毕业、找份一般的工作,呆在普通中产阶级,一辈子赚着一年几万美金的薪水。
这也就是美国的“社会阶层流动性”越来越差的原因。
近些年许多到过中国的美国人都承认,普通人“咸鱼翻身”的几率,美国已经输给了中国。
纽约时报刊登过一篇调查数据,标题醒目地写道“美国梦还活着——但是它在中国”。
调查报告显示,两个同样(贫穷)出身的孩子,在美国“咸鱼翻身(收入增长)”的幅度是200%,但是在如今的中国,这个幅度可能是1500%。
当然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就是“应试教育”的功劳。
小学、初中、高中的表现都不再重要,只要在高考的最后一搏中取胜你就可以抹去之前所有的污点,因为名牌大学录取只看这个成绩。这在提高了优秀学生——注意了这里指优秀学生,而不是书呆子妈宝——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传达了一个“富贵险中求”或者说“大力出奇迹”的社会规则。
只要你拼了,你就能淘汰所有人。
不过无论如何,现如今美国高校的学术能力相对于中国来说还是强很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方面是高校导师(教授)的待遇、职称以及“游戏规则”的差异性之外,美国人所秉承的“实用”、“公平”、“完整”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治学态度可都是从小培养的。
最后总结一下
:美国高等教育确实很强,但美国基础教育相对薄弱,不过,来美的华人父母普遍做的不错,基础教育结合了中美各自的闪光点,最终数据来看,华人子女在美国上名校,以及收入水平,都高于平均线!
-End -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07.08财经早报|央行连续第8个月增持黄金;多家机构备战香港稳定币牌照
07.07财经早报|特朗普称8月1日起实施新关税;量化交易新规,今日正式实施;罗马仕宣布停工停产半年
07.04财经早报|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大而美”法案;美国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出口限制;国家药监局新举措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
文章推荐
07.09财经早报 | 沪指涨0.7%逼近3500点,全市场超4200只个股上涨
07.08财经早报|央行连续第8个月增持黄金;多家机构备战香港稳定币牌照
07.07财经早报|特朗普称8月1日起实施新关税;量化交易新规,今日正式实施;罗马仕宣布停工停产半年
京ICP备2021029146号-1
Copyright © 2023 Heritvest. All Rights Reserved. 瑞承家族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