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每个企业都认为要去做数字化,好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不那么紧迫了,复工了,我这个餐馆又火了,那我还搞外卖吗?还搞其他一些科技创新吗?我认为,“继续搞”,就进入了新时代;不搞,就还是路径依赖,活在过去。
做事是有风险的,但不做事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比如都说投资有风险,那不投资风险不是更大吗?
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重塑有可能把公司折腾死,本来没赚几个钱,然后请了一个CTO,一大堆工程师,最终赔了。但是不做数字化重塑,像疫情这种危机来了之后,企业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企业不数字化转型的风险是更大的,是致命的,一定要做。
过去数字化是一条腿,以后是一条命。过去没有这条腿,单腿蹦,也还挺好,以后就没命了。
过去我们跟客户说的很多东西其实不太有感,疫情来了就有感了,包括数字化这个话题。
过去线下生意挺火的,有的餐馆门庭如市,企业主不觉得需要真的去做一些数字化的改变。我印象之中,有的餐馆不仅没有这种线上的能力,连一些数字支付的方式都没有使用,支付只使用现金,不要信用卡,也不安POS机,就是现金,因为他生意就这么好。但是疫情之下,他就知道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重塑是多么的重要。
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怎么开始呢?
无论如何,我认为企业的CEO、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一定是数字化的第一责任人,是数字化的旗手,是数字化的啦啦队长,因为改变真的非常难。我昨天看到一个笑话,讲的是一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人用这个问题问高层,高层说“这从好几年前,就是我们的战略了”;然后他又去问中层,中层说“困难很多,正在努力推动中”;然后他又去问基层,基层同事说“转个毛线”。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困难的确非常大,影响各方面利益,但是主要负责人一定必须要身体力行,在艰难的环境之下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有小胜利、小成果的时候要用放大镜去放大优点,鼓励团队。
这确实是很有挑战的一个过程,因为没有人那么容易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过去都是嘴上说说就可以,但现在要数字化、标准化很多东西,要用工具。理论上来讲,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但毕竟我们会有相当一段时间不那么高效,要低效,因为过去做的你说不行,现在东西我不熟。在这段很低效的时间,需要CEO去做啦啦队长。但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必由之路。
面向未来,数字经济、新经济之中,应该没有所谓互联网、非互联网,数字化、非数字化的区别了,数字化是每一个企业必备的能力,否则就被淘汰了。
文整理自唐宁在宜信14周年庆期间接受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