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了,这三个月天天都在见证历史,各式各样的谣言也不时兴起。 就在大家积极复工复产,打算把做梦的三个月损失补回来的时候,又一条消息炸开了,说今年全球粮食危机,中国又是粮食进口的大国,很可能吃饭都成问题,赶快囤些米面粮油吧。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来抽丝剥茧的梳理下真实的市场情况。 1 今年会出现粮食危机的消息,最早出现在2月份闹蝗灾的时候。当时世界粮农组织向全球进行了预警,提醒各国高度戒备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 图片来自:Jen Watson / shutterstock 蝗灾都入侵了哪些国家呢? 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伊朗、巴基斯坦,还有印度。 那蝗灾会不会影响到中国呢? 答案是很难,印巴那边就被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进入中国境内可能性很小。 蝗灾所到之处,粮食颗粒无收,闹蝗灾的国家会出现粮食危机,不闹蝗灾的国家何谈粮食危机呢? 当时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说万一有的蝗虫很健壮,就飞过了喜马拉雅山呢?就算飞不过喜马拉雅山,也可能绕道东南亚,从云南、广西一带进入中国境内。 确实,中国历史上大旱之后必有蝗灾,但那些蝗虫都属于东亚飞蝗,目前在中国境内已经被治理得好多年都没有听说过了。 而这次肆虐的蝗灾属于沙漠蝗虫,中国就没有适宜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国历史上也从来没有闹过由沙漠蝗虫造成的蝗灾。 所以2月份已经炒作过一遍粮食危机了,结果就是大家该吃吃该喝喝。 2 蝗虫论后,又传出了6个国家禁止粮食出口,粮食短缺又要来一波的谣言。 然而,消息说的模模糊糊,是哪6个国家,网上说法不一,就没有一个权威的出处。小编查来查去,发现大概有以下消息可以对上。 柬埔寨表示,除了香米,白米和稻米都不出口了。可柬埔寨每年出口大米的总量才50多万吨,它限制不限制没什么意义。 然后是泰国禁止出口鸡蛋7天,但小编好像就从来没有吃过泰国的鸡蛋。 然后是塞尔维亚宣布暂停出口葵花籽油。世界四大葵花籽油生产地,但是就没有塞尔维亚这一号。 然后是埃及停止豆类出口,但是埃及的粮食出口在全球市场中本来就无足轻重。 然后是哈萨克斯坦,这个有点意思,作为全球小麦市场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现在限制出口了。 最后是越南,作为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据传是禁止出口了。不过据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消息,越南工业及贸易部代表人称,他们并没有实施任何大米出口禁令,只是受疫情影响,出口有所放缓。 但是未来有些风险点我们也要注意,例如有传统欧洲粮仓之名的乌克兰,针对疫情也有了动作。虽然由于政府内部分歧,乌目前并未有任何粮食出口禁令,然而乌经济部还是承认目前小麦出口量并没有达到先前与贸易商达成协定的数额。 大米前4出口国——印度、泰国、越南和巴基斯坦出口量占全球大米出口总量的近70%;小麦前5出口国家和地区——俄罗斯、美国、欧盟、加拿大和乌克兰占全球小麦出口总量的约73%。 如果以上几个主要产粮国集体实行粮食出口限制或者禁止出口,有可能会引发全球粮食动荡。 但对我们中国来说,影响还是有限的。 首先,中国农业发展的一项主要宗旨就是粮食自主。以2018年的数字看,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的自给率都在98%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像泰国香米等进口谷物主要是作为调剂粮,占总量不过1~2%,所以即使国外全面封锁,中国也能在内部调货,至少保证人民吃饱饭。 图片来自:国家统计局 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虽已储备了够一年消费的稻米和小麦,而且还在承诺买下国内各地的谷物收成。 言下之意就是14亿中国人什么都不干,就坐那吃,能吃一年。更何况我们还在不断地收储。 都说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一年要进口1亿吨粮食。但是细看进口的种类,主要是大豆,主要从美国、巴西、阿根廷进口。2019年,中国大米、小麦进口分别只有348万吨和254万吨,只占消费总量的2%左右。 所以说,中国的粮食安全基本没有必要操心,粮食价格也会保持稳定。 但是肉蛋类的价格却值得注意,毕竟大豆非常依赖进口,占到了消费总量的80%以上,而进口大豆主要是做饲料用的。大豆价格咱们控制不了,那么饲料价格,肉蛋的价格波动就比较大了。 经过一番理性分析,我们发现囤粮没必要,可能有价格波动的肉和蛋囤了也不新鲜,所以为了能更好的面对未来可能会迎来的肉蛋价格的增长,我们更要通过科学配置,提高我们资产增值保值的能力,来抵御未来涨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