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的3月份,海外疫情蔓延及海外市场巨幅波动成为核心焦点,导致2月份上涨过快的TMT板块大幅回调,必选消费及医药器械等防御性板块逆势上行。
3月以来,新冠疫情蔓延到全球199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美股在10天内出现4次熔断,月度跌幅一度接近30%;OPEC减产谈判破裂,原油月内下跌超过45%。面对疫情引起的全球资本市场巨幅调整,美联储先后实施紧急降息和不限量QE,暂时解除流动性危机。目前,海外市场依然处于高波动状态,VIX恐慌指数仍在历史高位。受外围市场影响,港股市场本月累计下跌9.7%,A股市场本月沪深300下跌6.4%,相对抗跌。
截止2020年3月30日,全球新冠确诊患者超过78万人,日新增确诊超过6万人,新冠疫情处于全球大流行阶段。从过去一个月的情况看,月初时我们基于中、韩的疫情防控经验,对全球疫情防控的判断偏乐观。欧美因为错过防控疫情的黄金期使得自身成为全球疫情的重灾区,同时导致世界经济和全球产业链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随着各国不断加大疫情防控力度,呼吸机等重要医疗物资的供给也在不断增长,Gilead等医药公司也在加紧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开发,全球疫情还是很有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看到好转。
中国本土新增病例接近于零,逐渐成为全球新冠疫情中的诺亚方舟,这为中国争取到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强化的机会。3月以来,中国除湖北以外,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截至3月25日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96.6%,较2月上升17.7个百分点。3月PMI数据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回暖,制造业PMI为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规模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接近30%,此前受制于全球产业链的原有分工,发展质量一直不是很高。随着疫情导致海外国家停工率上升,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开工最稳定的地区,中国产业链集群比较完整的行业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消费板块分化明显,必选好于可选,线上好于线下。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缓解,各地发放消费券等刺激政策的落地,前期受到较大影响的餐饮等消费领域存在复苏潜力,白酒龙头公司有望明显受益。部分家电品类因为需要上门安装导致一季度受到影响较大,但随着疫情控制以及销售旺季的来临,家电有望产生一定量的回补需求。短期防御性带来的高估值恐难持续,我们对于阶段性受益于疫情的食品类公司会仔细甄别,耐心等待估值与业绩匹配的投资窗口。
3月份医药板块总体表现较好,除了受疫情短期负面影响的CRO、医疗服务板块,我们看好的创新药、医疗器械均取得明显正收益。CRO/CMO公司的新签订单短期可能受到海外疫情影响,但长期仍将持续受益于产业转移趋势,成长空间巨大。
3月以来,科技板块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尤其是半导体、5G等主题类个股跌幅显著,基本符合我们2月份的预期,但消费电子等出口为主的公司因为疫情导致需求预期下降,跌幅超出预期。展望4月份,我们认为全球疫情有望逐步稳定,电子产业链供需在预期调整之后有望迎来阶段性回升,但长期前景随全球经济衰退而趋于保守,我们仍将坚守抗风险能力极强的龙头公司。另外,经过疫情期间的习惯培养,游戏/在线视频/直播将日益成为居民主要的娱乐方式,互联网娱乐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具备很强的抗周期性。
告别惊心动魄的一季度,我们的工作生活将逐步回归正轨,股票市场的波动率也将回归正常水平,市场将更关注公司的财报及疫情后的恢复情况。全球疫情蔓延导致全球经济活动停摆势必造成全球化倒退及经济衰退,严酷的宏观环境对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应变能力带来巨大挑战,我们将专注寻找有望逆周期成长的“夜空中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