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数据为50.2%站上荣枯线,显示企业扩张步伐总体加快。经济露出复苏迹象,股市可以看多了吗?
超预期!
国家统计局30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大大超过预期。这次的50.2%为年内第二高记录,时隔六个月重回荣枯线上方。一年来PMI大部分时间都是在50以下的,在50以上仅有三次。
怎么理解PMI数据?
PMI指数以50为荣枯分水线。
当PMI大于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生产企业生产意愿强烈,有意扩大生产来满足市场需求,也就意味着市场的需求旺盛;
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退,意味着企业生产意愿不足,对应的则是市场需求不旺,经济走下坡路。
PMI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甚至是行业PMI。
可别小看了这个指数,它并不只是一个反映过去经济走势的指标而已,它的真正威力在于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判。
分析人士认为,11月制造业PMI多项指数回升,表明前期一系列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开始显现,经济下行压力暂缓,经济运行趋稳,市场对经济发展前景展现出了积极的信号。数据转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供需两端均有改善;二是进出口数据均有好转。
从供需端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2.6%和51.3%,环比分别上升1.8和1.7个百分点,均为下半年以来的高点;而进出口方面,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48.8%和49.8%,环比分别上升1.8和2.9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与圣诞节海外订单增加有关;进口指数回升明显主要受国内需求拉动。
当然,PMI数据一时的上升并不能断言什么。如果指数提升一味依靠外部的需求刺激显然是不牢靠的,一旦节日因素消退,或者谈判再次拖延甚至后退,指数又可能再次下行。
怎么理解PMI与股市的关系?
排除那些非正常的驱动因素,一个健康的股市应该是能反映经济走势的。
企业新订单增多、开工足、存货下降,PMI指数就会呈现上升态势,反应在股市上企业的盈利能力也相应提高,股票随之上涨。
这也是为什么当PMI站上了荣枯线后,很多专家就开始解读市场可以做多了。11月PMI数据站上了荣枯线,是否意味着能给低迷的A股带来信心呢?
要说现在的A股,股指水平不能说已经在绝对底部,但至少相当一大批蓝筹股的估值已经是地板价。超过10%的股票股价跌破净资产,242只股票的市盈率低于10倍,1044只股票的市盈率不足20倍。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过去A股市场投机性较强,投资者可能感觉不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股市涨跌的因素主要是资金面的松紧以及大资金的炒作。但随着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价值投资越来越深入人心,现在的股市已经基本具备了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虽然还有很多题材股股价涨跌受到资金炒作的左右,但绝大多数蓝筹股已经在跟随业绩和宏观经济面波动,这些蓝筹股恰好是指数权重很重的一部分。所以说,以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一批指数已经具备了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未来如果宏观经济如期走好,股市的长期慢牛走势也会逐步展开。
单个月的数据反弹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为了防止制造业出现萎缩的现象,未来政策上对制造业的扶持一定会加码。不过对一向喜欢炒预期的A股来说,PMI走强是一针强心针,至少对逆转眼下的悲观市场氛围是有帮助的。
其实未来不论是牛是熊,投资者的选股难度只会越来越高。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放弃自主投资股票的行为,追求稳健的可以通过公募基金的方式投资股票,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可以选择通过多策略的母基金去投资股市,专业的基金经理会灵活选择各种策略,在震荡市中对冲风险的同时锁住收益,达到获取超额回报的可能。
总之,只要采取正确的投资方式,散户们完全不必承担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只需把这些高智商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就能安心跑赢大波韭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