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开放最全解析:金融、产业、经济

兴业证券 王德伦、李美岑
 

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史,第一轮商品市场开放的红利,加入WTO,经常账户开放,中国经济成功跃居全球第二。

展望新时代,第二轮开放红利很重要,已经2015-2019年间的外汇、股票、债券市场发生。如:人民币加入SDR、陆股通、纳入MSCI、债券通……

第二轮开放的红利在于金融市场,资本账户开放已经出发。

开放的红利从四个层面来理解:股市——金融市场——产业——整体经济,都将发生深远的变化。这个过程不仅使资本市场受益,也将在金融服务实体、间接融资模式向直接融资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金融开放:金融业与金融市场第二轮开放红利


“我们将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将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在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要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上易纲的发言

从金融开放开始,一步一步过渡,主要是两个层面,一个是金融业本身的开放,一个是金融市场开放。

我们需要认识:金融开放可以加速,但金融市场开放仍是“渐进有序”,不宜过烈,“制度红利”仍有存在空间。

注意到本轮开放的用词是“金融开放”,而非“金融市场开放”,严格来说后者应该包含于前者。


解析1.jpg


金融业开放的核心是放开外资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也就是从49%放开到51%这一步已经在2018年基本得到推进。那么从金融业开放来看的话,一些制度红利和已经在做的开放,未来有更多可以做的,所以存在很大的空间。很大的空间说明什么?红利释放的时间会非常长。

解析2.jpg


2001年加入WTO,我们迎接第一轮经常账户开放的红利。2001年加入WTO,开放经常账户。第一轮红利使得中国在过去20年时间,经济实现腾飞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那么展望未来10年,促进我们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红利将来自于何处?

我们认为是来自于金融账户的逐步开放,它是一个慢慢来的红利。未来不但会对股市,还会对金融市场,也包括整个产业和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机遇,但对部分企业而言也是挑战。

从2015年开始,我们金融账户的开放就在逐步加速。15年“8·11”汇改,15、17年开通沪港通、深港通;18年开通债券通;加入MSCI、巴克莱指数等。我们金融账户的开放已经全面提速。

那么长期开放的红利如何去理解?

未来最重要的牵一发动全身的可能就在这里,能不能应对这好这一波的变化,即开放的红利,是我们未来一个阶段能否把握住大趋势的关键因素。


解析3.jpg


2 |股市开放:有望迎来第一次“长牛”机会


我们总结了中国之外的其他金砖国家市值最大的30大公司外资持股的比例,无论是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都是同一个结果,就是外资持股比例对于核心资产而言非常高,一半以上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在50%左右,而平均每个经济体而言,只有10%左右公司的外资占比能够超过10%。我们需要在这轮开放红利中,牢牢把握核心资产的定价权。

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最完备的国家,加上人口与消费大国,未来核心资产将遍及各个领域。在整个开放过程中,我们能够享受到的红利。

1. 从人口来看,印度产业丰富是因为印度是人口大国,中国人口还要多,所以未来我们在消费里面的核心资产会远多于它。

2.从工业上来看,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螺丝钉、飞机大炮到高科技产品,以及制造这些产品的产品和机器,所以未来我们会在更多的制造领域、更多的产业链以及更多产业链的环节上诞生出优质的核心资产,这个数量也远远多于他们。

3.我们的经济体很大,所以未来会有一批聚焦型的公司。迈克尔·波特的三大竞争战略之一,聚焦于某个行业或者某个地区,比如海螺水泥,不需要生产工艺占到全世界第一,只要在中国这个区域里面做好就可以,再比如上海机场,所以会有很多聚焦化的龙头公司。


3 |债市开放:最重要的是利率债市场


债市开放中,最重要的是利率债市场开放。2019年1月17日在“中国债券市场国际论坛”上财政部国库司副主任郭方明指出:2019年要拓展政府证券功能,在满足政府筹资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国债在宏观利率调控、金融市场定价、储备货币资产、利率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功能,正如以下李小加先生的发言:

“但是真正大量的债券投资者,甚至经常不是投资者,完完全全是一个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它不以现金形式存在,这是它的一种现金管理中间必备工具,就跟什么事情不可能都是现金,谁也不想现金。因此,有的人需要两三天的现金,就像放在美元债券里放两三天,又安全,又有收益。当一个国家的债券成为大家必配的资产负债表的现金管理的时候,这个过程才能真正让全世界都满意。”


——香港交易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2019年1月17日在中国债券市场国际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从债市开放的动态研究来看,外资配债的供需缺口仍存,而且结构偏向利率债。虽然,今年年初以来债市净流入不如去年强烈,但根据我们测算,当下外资配利率债的动态性供需缺口仍在4000-5000亿元左右。而且,结构上仍将偏好利率债(九成以上),其他品种的增配有限。

解析9.jpg

4|衍生品开放:未来市场仍是一片蓝海,潜力巨大


除了股债之外,衍生品市场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蓝海的市场,对于未来的开放而言,衍生品市场现在还处在初期。MSCI纳入A股提到20%后,未来在要到什么时候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衍生品市场的配套,所以未来的衍生品市场一定也是大规模的,无论是股指期权期货,还是对冲性的产品,包括交割的周期、互联互动曲线等等,金融开放让我们可以去对冲个股的风险,包括像金融风险、汇率风险等等,有非常多可以做的事情,以下总结了本来金融开放以来的衍生品市场历程。

解析11.jpg

实际上,MSCI在考量进一步纳入问题时一般会有六方面评测,其中衍生工具的可得性是重中之重。这六方面是:(1)资本管制。资本流动是否相对于其它资本市场有障碍,或者更麻烦;(2)市场制度。包括交易制度,停复牌,涨跌停板,退市制度等等;(3)ESG(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方面的欠缺多大;(4)游资炒作问题。这为长期投资都带来了更大的波动;(5)金融市场工具是否健全。例如汇率工具对冲风险;(6)有指标的是否稀缺。即个股层面,该市场是否拥有一批优质资产。这里还要指出:中国衍生品市场面临的不是“开放还是不开放”或“开放多少”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相应市场和工具”的问题,典型的就是股指期权。


解析12.jpg

MSCI指出进一步提高纳入因子要看四大改进,尤其是衍生品市场开放。2018年9月到2019年2月底,MSCI全球咨询中各方普遍关系的话题是:虽然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于MSCI加大扩幅到20%的决定是持广泛的支持态度,超过90%的投资者皆支持进一步扩幅。MSCI指出:“一步20%之后,会是多少呢?我们没有一个官方的答案!”首当其冲是中国市场对衍生品和对冲工具仍有一些限制。当然,近期也除了一些积极的信号,比如中金所和联交所的动态。


解析13.jpg

实际上,外汇风险对冲工具方面,中国长期以来享受离岸市场的“工具红利”。在香港、新加坡和伦敦外汇市场上,针对人民币的套期保值产品层出不穷(尤其香港是同时区的)。这一点同印度和韩国构成截然相反的格局:印度没有离岸货币市场,而其在岸货币市场存在限制——例如,外汇交易必须与证券交易挂钩。



解析14.jpg

衍生品市场开放:未来衍生品市场将会大幅扩容。股指期货是外资常用的衍生工具,尤其在建仓初期。然而,2018全年仅38支内资公募指数基金持有股指期货,占指数基金的7.14%。股指期权更是未来重要的衍生工具,中国的商品市场期权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股指期权实质上都只是“基于期货的期权”(option on futures),而目前的上证50ETF其实更像是个股期权,且要实物交割。我们期待的中国版指数期权是沪深300和上证50的指数期权,由此我们可以计算中国版VIX,进一步形成波动率指数衍生品,这项工具一旦被纳入组合,将较大程度地呈现波动平稳的净值曲线。

解析15.jpg

5|金融业开放:重点是取消持股比限制,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



根据OECD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在新兴市场中较低,落后于金砖国家中的南非和俄罗斯;中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程度更低,落后于南非、巴西和俄罗斯。

2019年是取消持股比例限制的关键一年。要落实的六大措施包括:(1)放开持股比例;(2)从参股开放过渡到控股;(3)提高外资进入证券业的便利度;(4)互联互通需要每日额度进一步扩大;(5)拓宽外资在保险中介中的经营范围;(6)放开保险经纪限制。

解析16.jpg


金融开放:内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有助于降低不同行业融资成本差异。

(1)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来看,外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有竞争优势,内资金融机构在国内市场有竞争优势。

(2)从当前中国企业融资需求来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国际市场融资具有更低成本。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在国内市场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金融市场开放有助于降低不同行业在国内外融资成本差异,企业将会有成本更低的融资机会。

解析18.jpg


6 |产业开放:服务业、制造业、农业、能源等领域扩大开放


产业开放的实力和不同行业参与全球生产程度分析,过去几十年的追赶和发展,使得中国拥有完整而先进的制造业体系。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产业结构的完整度上首屈一指。从全球投入产出表来看,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制造业行业规模都处于全球第一。相对美国,中国部分行业参与全球分工仍有上升空间,表明中国存在扩大产业进一步开放的客观需求。

从经济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都是开放。经济开放之后,无论是我们的专利还是科技水平真的是突飞猛进。所以就像任正非说的一样,我们不需要谁把谁打趴下,而是一起爬到山顶以后共同的开放拥抱,给人类未来文明和科技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析20.jpg


解析21.jpg

汽车行业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将会刺激自主品牌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从汽车行业当前情况来看,龙头企业收入和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合资联营,自主品牌处于弱势地位。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向前展望,未来外资企业将会寻求在中国市场企业的控股地位,如此本土龙头企业通过合资联营获得的收入和利润将会大幅下降,同时在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环境下,自主品牌也将会出现进一步分化。


解析23.jpg解析22.jpg

金融开放引领的经济开放体现为工业增加值占比逐渐下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逐渐上升。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期间日本金融开放期间,日本工业增加值在GDP占比从40%逐渐下降,服务业增加值在GDP占比从55%逐渐上升到60%。1990年前后韩国金融开放期间,韩国工业增加值在GDP占比从40%逐渐

下降,服务业增加值在GDP占比从50%上升到55%。

相对日本和韩国,在金融开放环境下,中国服务业增加值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当前中国工业增加值在GDP占比为40.46%,服务业增加值在GDP占比为51.63%,相对日韩金融开放期间工业增加值逐渐回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逐渐上升,我们认为在金融开放环境下,中国很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逐渐提高的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开放趋势。

解析24.jpg

解析26.jpg

经济开放是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经济开放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关键:(1)1992年邓小平南巡开始中国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持续提高,到2018年第三产业对中国GDP贡献率达到61.3%;(2)中国加入WTO之后,申请PCT专利数量出现快速提升,这表明在开放环境下中国技术进步速度有较大提高。

解析27.jpg


解析28.jpg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