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Star Market闪耀下,且看VC、PE如何吐故纳新

夏芈卬
 

科创板,立志做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英文名定为“SSE STAR MARKET”。根据上交所的官方解释,STAR一词本身有“星星、明星、主演”之意,该缩写寓意着未来科创板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也的确如此,设立科创板的本意就在扶持更多的科创明星,提升科创企业价值,完善新兴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影响VC、PE更专注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投资,把长期有温度的资本源源不断投入到新经济中。


那么科创板的初衷能否实现,把价值导向传导给VC、PE呢?从现在看,一些改变确实正在悄然发生……



募资之殇、退出之塞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VC、PE机构募集完成基金数量和金额创近4年最低。创投行业从2018年以来面临着双重危机,尤其是非头部机构,一是募资难,二是退出难。


image.png


具体来看,募资难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受金融去杠杆和资管新规政策的影响。其次,创投机构队伍日趋庞大,彼此竞争加剧,资金向大型创投机构流入的倾向性加强,头部效应明显。


而项目退出难,从大方向上来看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2010年到2014年正好是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存量的投资项目数量相当大,这些项目在这几年面临巨大的退出压力;其次,国内IPO的过会审批日趋严格,过会数量有限,对并购的审核同样严格,国际市场则受大经济周期和贸易战影响,退出趋紧。


解决退出难的优先程度甚至在募资难之上,因为项目的难退出会逐级传导到募资端,而一旦项目可以顺利退出,账面收益的好看必然会大大缓解募资的压力,吸引资金加入,所以解决VC、PE资金起始段和终端的障碍,解决创投公司流动性差、资金周转率低等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就是优先解决退出问题。


恰好在这个时间点,科创板来了。



科创板能否“救风尘”?



对目前国内人民币VC、PE来说,IPO退出仍是实现退出的首选。


2018年国内企业在严监管环境下,境内IPO“堰塞湖”现象依旧严重, IPO筹集资金仅有1,378亿元,较2017年下滑四成。2018年全年189家企业上会,111家企业成功过会,IPO过会率创5年新低。有限的IPO独木桥难以承载庞大的企业存量。


同时,2013年至2018年,VC、PE累计退出15,321个,其中新三板退出位于首位,累计5,949个,IPO累计3,520个,并购累计2,047个。2017年-2018年,由于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市场行情萎靡不振导致VC、PE退出数量出现骤降,2018年全年仅174个。


比较庞大的 PE、VC 投资市场,有限的退出渠道已不能满足项目的退出需求,尤其2018年以来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创投行业整体陷入困境。PE、VC退出规模从 2016年达到顶峰之后就一直在下降。


image.png


此时,科创板设立的意义自然不同寻常,一方面科创板接纳的主体都是科创企业,与VC、PE的投资范围高度吻合;另一方面科创板类似主板,正常情况下不会存在新三板的流动性不足和定价能力弱的问题,依常理将成为在IPO、并购之后的又一重要退出渠道。



“调产业结构”意义重



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新旧动能转换是所有企业当今环境下的首要问题。


对于科创板来说,除了提供良好的退出渠道,解决科创企业、机构的资金端问题,对整个国计民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引导新兴产业机构调整。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所有VC、PE基金的最终投向和退出盈利行业中,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医药相关行业最受机构青睐。恰好科创板公布的首批上市标的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电子和医药生物类,通过筛选上市企业的行业分布,可以影响民间产业布局。


比如,由于硬科技和制造业属于“重资产”项目,之前不太受投资机构青睐。投中研究院《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制造企业62.58%尚未获得融资,20.5%的企业仅获得过一轮融资。但其发展又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很需要资本的助力。


科创板的设立就会为硬科技企业发展做支撑,为其提供有效融资渠道。科创板企业一旦取得良好表现,对市场将起到示范效应,将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更多的VC、PE机构会把资本引入。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民营火箭制造企业(相关阅读:地球流浪之前,民营商业火箭已经升空),在原本的概念里,这类实打实的硬科技企业往往会因为所需融资较多,盈利周期较长而让创投机构踌躇,但未来随着退出渠道的支持,以及军民融合政策的落地,会有越来越多的VC、PE意识到这会是一个很好的赛道,目前这个领域中比较领先的企业如蓝箭航天等,已经得到如华创资本等头部VC的融资。



创投机构面临一轮“吐故纳新“



另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将是科创板对VC、PE价值投资、成长投资的引导作用。


虽然按理说VC、PE都应该投资于创新企业,通过它们的成长获取超额收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有一些机构习惯于捕捉“短线、快钱”机会,比如突击进入Pre-Ipo,再比如参与一些“擦边球”的一级半市场操作。


image.png


但科创板实行的注册制及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机制将逐渐抹平一、二级市场的估值价差。未来,那些真正长期价值投资型VC,通过在更早阶段捕捉到优质项目,且其定价逻辑与科创板IPO注册制下市场化询价定价机制逻辑相符合,最终有效退出,会成为创投机构盈利的主流模式。


资本总是追随政策的导向,在科创板的引导下,将很大程度鼓励VC 、PE转向价值投资与成长性投资。


从2010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带动了一大批创投机构的成立,随着红利进入下半局,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离商业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必然会引发大批创投机构的生存危机。顺境看风口,逆境则需要看硬实力,能否抓住科创板的这一轮趋势,符合科创板的退出规则,将成为决定VC、PE生死的分界线。


未来,科创板必将成为VC、PE投资的独角兽们的“游乐园”,创新企业会争相进入科创板。这样的背景下,创投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只有那些善于投资发现、精细运营、整合交易,具有突破性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公司,才有望在这波新的机遇下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拥抱璀璨的星空。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