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03.10财经早报|2月CPI、PPI发布;我国央行增持黄金,外汇储备上升;2024中国预期寿命79

 

2025Major News Analysis

【重磅解读】

01

中国2月CPI下降0.7%,PPI下降2.2%,统计局:扣除春节错月影响CPI同比仍保持上涨

3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2.2%。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2月份CPI同比由涨转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春节错月导致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上年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2月份的对比基数,导致今年2月份同比受上年价格变动的影响为负。从春节影响的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3%,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60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八成多,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因素;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2.6%和9.6%,合计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27个百分点。二是今年2月份的天气有利于鲜菜生长运输。2月份全国雨雪冰冻天气较少,而上年同期部分地区出现两轮雨雪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和运输产生较大影响。2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2.6%,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31个百分点。三是汽车等商品降价促销。2月份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0%和6.0%,合计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16个百分点。”

中国2月PPI同比-2.2%,预期-2.10%,前值-2.30%;环比-0.1%,前值-0.2%。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称,2月PPI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0.1个百分点。PPI下降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春节前后为工业生产淡季,多数建筑项目停工影响建材需求。受假日及低温天气等因素影响,建筑项目停工较多,建材等需求偏弱,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下降1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同比下降3.5%。二是春节期间煤炭供应充足、保障有力。煤炭生产整体稳定,电厂、港口存煤充足,煤炭加工价格同比下降24.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下降12.5%。三是国际油价波动传导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行。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传导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降。
02

中国央行连续第四个月增持黄金;我国外汇储备2月上升
3月7日,央行披露数据显示,中国2月末黄金储备报7361万盎司,1月末为7345万盎司,为连续第四个月增持黄金。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72亿美元,较1月末上升182亿美元,升幅为0.57%。
03

环球本周看点:特朗普贸易政策搅动风云 美国CPI、PPI数据
上周特朗普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引发了市场恐慌性抛售,也加剧了经济衰退的担忧。而本周美国通胀数据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投资者也将继续聚焦美国关税政策和俄乌冲突等热点。
尽管标普500指数周五有所上涨,但上周累计下跌3.1%,创下去年9月6日以来最大单周跌幅。科技股权重较大的纳斯达克指数本周跌3.5%,进入回调区域。
投资者正在努力应对世界各地的巨大政策变化。特朗普反复对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征收新关税,加剧了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德国出人意料的支出计划也动摇了市场,导致作为欧洲金融市场基准的德国国债出现抛售。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令人失望,股市唯一的安慰是美联储今年能够进一步降息,以应对潜在的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五发表讲话称,该央行乐于维持当前对利率的观望立场,以消化贸易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学家表示,商业调查显示,一些公司正在通过提高价格来先发制人地征收关税,食品价格近期一直在上涨,能源价格也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若本周三公布的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证实通胀再度加速,可能令上述预期落空,将引发新一轮抛售。
贸易政策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市场下跌、企业游说特朗普之后,美国政府周四取消了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的部分关税。但官员们已暗示,计划在下个月对其他一些国家的许多商品征收更高关税。
特朗普给了美国这两个邻国和最大贸易伙伴一个月的宽限期,免对一系列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为4月2日的另一场摊牌埋下了伏笔。这是特朗普在一个月内第二次取消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关税,突显出其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议员们正在就一项支出法案争论不休,如果法案遭否,美国政府恐于3月15日停摆,下周关于这个话题的博弈将升温。

美股Q4财报季已进入尾声,理想汽车、柯尔百货、富途控股、微博、甲骨文等公司将发布业绩。

加拿大央行下周三将宣布利率决议,由于加拿大2月份就业数据疲弱,且是特朗普的主要关税目标之一,降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本周重要事件概览:
周一(3月10日):日本1月贸易帐、德国1月季调后贸易帐、欧元区3月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美国2月纽约联储1年通胀预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国科技领袖会面
周二(3月11日):日本第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修正值、美国2月NFIB小型企业信心指数、美国1月JOLTs职位空缺、美国和乌克兰官员在沙特举行首次会谈
周三(3月12日):美国至3月7日当周API原油库存、美国2月未季调CPI年率、美国2月季调后CPI月率、美国2月季调后核心CPI月率、加拿大至3月12日央行利率决定、美国至3月7日当周EIA原油库存、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发表讲话、欧佩克公布月度原油市场报告
周四(3月13日):美国至3月12日10年期国债竞拍、欧元区1月工业产出月率、美国至3月8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美国2月PPI年率、美国2月PPI月率、美国至3月7日当周EIA天然气库存、IEA公布月度原油市场报告
周五(3月14日):德国2月CPI月率终值、英国1月三个月GDP月率、英国1月制造业产出月率、美国3月一年期通胀率预期初值、美国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

2025Investment Latest Updates
【投资视野】
01

环球市场情报
3月7日,A股主要指数今日集体调整,截至收盘,沪指跌0.25%报3372点,深证成指跌0.5%,创业板指跌1.31%。全天成交1.86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916亿元,全市场超3500股下跌。盘面上,AI智能体概念延续涨势,新开普等多股涨停;有色金属、小金属板块走高,华锡有色涨停;汽车零部件板块走强,云内动力等多股涨停;工程机械板块活跃,威博液压30%涨停;人形机器人板块震荡上行,震裕科技20%涨停;航天航空、轮毂电机及煤炭行业等涨幅居前。另外,多元金融板块下挫,力鼎投资领跌;房地产服务板块走低,特发服务跌超5%;ChatGPT概念走弱,天玑科技跌超10%;液冷概念走势低迷,永太科技跌停;华为欧拉、智谱AI、算力概念及医疗服务等板块跌幅居前。
上周港股三大指数延续近期涨势。截至收盘,恒生指数、科技指数、国企指数累计上涨5.62%、8.43%、5.90%,报收24231.30点、6037.44点、8914.03点。尽管上周港股延续涨势,但是周五三大指数出现冲高回落。截至收盘,恒生指数、科技指数、国企指数累计下跌0.57%、0.52%、0.27%。
从科技指数走势来看,科技股在周初表现疲软,阿里巴巴、小米等成份股回调,但随后因政策预期升温反弹。截至收盘,快手-W(01024.HK)、哔哩哔哩-W(09626.HK)、哔哩哔哩-W(09626.HK)、金山软件(03888.HK)、腾讯控股(00700.HK)、阿里巴巴-W(09988.HK)分别上涨25.89%、13.33%、16.12%、11.47%、9.80%。
蜜雪集团凭借"全球采购+自产基地"双轨供应链模式,蜜雪将原料成本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支撑起4.6万家门店、年销90亿杯的庞大规模。其下沉市场布局中,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达57%,单店覆盖半径仅500米,形成独特的规模壁垒。李嘉诚出售海外港口资产。长和(00001.HK)在3月5日宣布以228亿美元拟出售港口资产予贝莱德财团,当日暴涨21.86%。截至今日收盘,累计上涨27.41%。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0.52%,上周累计下跌2.37%;纳指涨0.7%,上周累计下跌3.45%;标普500指数涨0.55%,上周累计下跌3.1%。热门中概股多数收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0.47%,上周累涨4.93%。
WTI原油期货结算价涨1.02%,报67.04美元/桶,上周累计下跌3.9%;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涨1.19%,报70.36美元/桶,上周累计下跌3.36%。COMEX黄金期货收跌0.3%,报2917.7美元/盎司,上周累计上涨1.76%;COMEX白银期货收跌1.27%,报32.915美元/盎司,上周累计上涨3.82%。
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5.1万人,不及市场预期;美国2月失业率为4.1%,预估为4%,前值为4%。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不需要急于调整利率;特朗普政府政策影响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不会对一两项超出预期的经济数据做出过度反应。


2025Top News
【TOP新闻】
01

今年GDP预期目标为何定在“5%左右”?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这一目标具有导向、牵引和激励作用。它引导各方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形成良好预期,正因事关发展全局、影响千家万户,GDP增速广受关注。我国也惯常在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公布增速目标,今年是“5%左右”。这里,可从三个维度来理解这一目标的作用。

一是导向作用,将有力引导各方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形成良好预期。

市场经济和预期紧密相关。“5%左右”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内资外资、国企民企、生产者消费者的预期与信心。

2003年以来,除受疫情等影响较大的2020年外,我国均设定了年度经济增长定量预期目标。2020年至2022年,年均增长4.5%左右,2023年增长5.2%,2024年增长5.0%……近年来,中国经济始终“在轨运行”,“期末成绩”均符预期。

2025年设定“5%左右”的经济增速,同样是兼顾当前和长远、国内和国外、需要和可能、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作出的科学判断,体现了我们对经济长期向好前景的笃定。这一积极信号,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投资、生产、消费的意愿,通过各方“心心相印”促进经济“欣欣向荣”。

二是牵引作用,将为实施宏观政策提供“准星”和“锚点”。

经济增长是关联性强的基础性指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预期目标中,除经济增速,还有就业、物价、收入、国际收支、粮食产量、单位GDP能耗等。多维指标指向多重目标,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促转型,等等。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为的正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预期目标“牵引”着宏观政策。2025年,我国经济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实现目标,需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比如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加大财政支出强度,提高赤字率。又如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亦如此。锚定目标、协同发力,调动丰富的政策工具箱,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会更“靠谱”,效果也会更给力。

三是激励作用,将有效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

目标是前行的动力。过高,可能导致“头脑过热”“累觉不爱”,过低又会滋长“躺平”心态。“跳一跳、够得着”,才是最理想的状态,“5%左右”就是如此。一方面,符合中国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实现起来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另一方面,实现目标也非轻而易举。综合研判、系统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攻坚克难再向前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激活每一个“细胞”,汇聚每一束“光芒”,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02

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8个省市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2024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达到79岁,目前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海南等八个省市的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