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 央行行长潘功胜:下一步将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着力支持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今年人民银行先后三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精准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下一步将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支持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央视新闻) ■ 吴清:希望机构投资者继续坚定信心,保持定力 近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指出,近年来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交易占比明显提高,已逐步成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标杆性力量,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机构投资者继续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持长期主义、专业主义,不断提升专业投研能力,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壮大买方力量,帮助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信任,更加成为市场运行的“稳定器”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证监会) ■ 海口发布人才落户最新政策 符合条件可直接落户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优化人才落户政策的通知》,优化海口市现行人才落户政策,8月23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通知》明确,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含柔性人才)可直接落户。在海口市创办企业并连续经营3年以上,依法纳税、无不良记录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可直接落户。50周岁以下,海外留学专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45周岁以下,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三级职业技能等级)或初级职称,以及对应初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人才可直接落户。毕业2年以内的统招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国外 ■ 日本大米供需紧张 米价创近20年最大涨幅 日本总务省8月23日公布的7月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米类较上年同期上涨17.2%,为20年来最大涨幅。报道称,2023年夏天的酷暑导致稻米发生高温热害,上市量减少,供需紧张造成价格上涨。此外,饭团和仙贝等相关商品也受到波及而涨价。
■ 多家银行“被通知禁止国债交易”传闻是否属实?金融管理部门回应 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债市多空双方博弈背景下,一些观点故意污名化金融管理部门搞行政干预,“禁止中小金融机构国债交易”是市场对金融管理部门提示风险的误读。金融管理部门一定会坚持市场化,并不会代替市场主体,金融机构拥有自主决策投资的权利和自由。(第一财经) ■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央行并未设置长期国债利率区间 据第一财经,有市场观点认为,央行要控制和决定国债市场利率水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误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徐忠表示,央行对长期国债利率的风险提示,是为了遏制羊群效应导致长期国债利率单边下行可能潜藏的系统性风险,并未设置长期国债利率区间。这与一些国家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控制国债收益率曲线是不同的。 ■ 500亿元险资瞄准A股港股长期布局 外资长钱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 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近日,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共同注资500亿元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公司已完成备案,具备入市条件并开始建仓,主要投资目标锁定在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股票。作为“长钱”之一,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也备受关注,证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43家外资机构获批QFII,也就是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央视财经) ■ “巨无霸”频现 8只宽基ETF规模合计破万亿元 ETF市场亮点频现。最新募集成立的融通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ETF发行规模达17.85亿元,创今年以来主题型ETF募集规模新高。同时,A股宽基ETF“巨无霸”也变得更大了——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突破2700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规模超过1800亿元。8只A股宽基ETF规模合计突破万亿元。宽基ETF强者恒强,吸引了不少基金公司入局。为大力发展指数业务,多家基金公司大力招揽人才。可以预见,ETF战火将越烧越旺。(上海证券报) ■ 金融时报:业内人士称警惕单边一致行为造成债市“踩踏”风险 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发文称,今年以来,债市走势被市场高度关注,长债收益率一度持续下行。不过,随着央行多次提示债市风险,债市多空博弈加剧,市场上短期博弈炒作的行为开始减少,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围绕债市的一些热点问题,有业内人士透露,“理财资管等产品大量增持长债,既有资产配置的需要,背后也有博弈央行降息预期落地、炒作获利的想法。”一些投资机构预期央行可能会通过购债行为向市场注入资金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增长与通胀回升,于是他们计划大手笔买入长期国债待涨而沽,但这反而会导致更大范畴的资金空转。更让金融管理部门警惕的是,这种一致性行为可能会造成“拥挤交易”。这就好比现实中很多人挤在一个很小的市场,会造成拥堵甚至引发‘踩踏。一些机构投资者都寄希望于在价格高位,能够脱手短期买入的长债,实际上在趋同性交易中很难实现,一旦价格大幅逆转,机构手中已持仓的大量长债,是难以短期内在市场上以合理价格出手的。 ■ iPhone 16预计9月10日发布 苹果自信备货过亿 据外媒消息称,苹果iPhone 16系列最快可能在9月10日发布,而后在9月20日就会开启首周末预售。新机将配备苹果智能AI功能,并且会提供一个专为拍照打造的专用按钮。据悉,苹果在2024年对iPhone 16系列的预计订单高达9010万部,甚至有可能会加单到上亿规模。其中的5980万部为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占据新机比例的66%-70%;iPhone 16标准版的比例也不小,至于iPhone 16 Plus已经被苹果放弃了。 ■ 荣耀获中国移动投资 荣耀发布的声明显示,公司已经获得中国移动的投资。荣耀称,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具创新性的体验。目前,双方并未透露投资额度以及股权占比。(界面) ■ 董明珠再提明年可能退休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河南格力2025年度营销峰会上再次提及自己明年有可能退休,并透露格力渠道变革在全国各省基本到位。上周被传已离职的原格力数字化渠道改革负责人王自如没有现身,董明珠称格力渠道变革还需继续完善。(第一财经) ■ 阿里巴巴:自愿转换为于香港联交所双重主要上市 阿里巴巴8月23日在港交所公告,于2024年8月28日,公司自愿将公司于香港联交所第二上市变更为主要上市的转换将生效。于生效日期,公司将于香港联交所及纽交所双重主要上市,且股票标记“S”将自公司于香港联交所港币及人民币柜台的股票简称中删除。 ■ 国产圣诞用品出口量暴增 提前6个月进入发货高峰期 在欧美国家和地区,每年圣诞节用品一般在11月上架销售。我国圣诞用品出口厂商则从每年5月开始进入生产、出货的高峰期。在浙江宁波,一些创新产品推出,带动今年圣诞用品出口增长迅速,有企业今年圣诞用品出口预计增长40%左右。在宁波,圣诞用品出口主要包括装饰类灯具、蜡烛台、玩具等系列产品。(央视财经)
■ 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确定了?相关部门回应:不实 一则关于“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的传言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传言称,“上海浦东试点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提前透露,主要依据房屋的面积和楼层而定”,还像模像样地标注了不同房屋的收费细则,消息属实吗?上海辟谣平台从上海市住建委、市房管局获悉,该传言不实。在8月23日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房屋养老金制度里的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建立起来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同时,在相关政策解读中明确,公共账户的款项来自于公共资金,按照“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由地方政府探索资金筹集渠道,不会加重业主负担。上海辟谣平台核查发现,传言所涉的具体数字,在2011年外省市发布的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操作细则(试行)里就已出现,并非房屋养老金的收费细则,希望大家理性对待网络传言,不信谣、不传谣。 ■ 超80城支持国企等收购存量房:至少36城已启动征集 “楼市去库存效果最直接” 据统计,截至目前,超过80个城市宣布支持国有平台企业等收购商品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安置房、人才房、周转房等。其中,至少36个城市已经发布征集房源的公告。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国企收储未售新房将对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第一,有利于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给,更好满足工薪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促进房产资源合理配置。第二,有利于市场库存的去化,缓解开发企业的资金压力,去库存效果最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