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 国务院办公厅:落实好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出,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充分发挥沪深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交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及其“专精特新”专板功能,拓宽并购重组退出渠道。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建立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提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交所)发行审核质效。落实好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畅通外币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渠道。
■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支持内地企业到境外上市的时候更多到香港上市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对境外上市,证监会的态度是要加快备案,我们现在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一些,但是境外上市备案毕竟是新生事物,我们的速度还不够快,还要继续加快备案速度。因为排队企业非常多,这是好事,表示中国企业有一大批企业非常活跃,非常认真的在干活,绝对没有躺平,他们都想做大做强,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大力支持。在备案过程中,今后还要特别强调加大对融资额比较大,科技创新实力强的企业到境外上市,我们要尽快的予以备案。而且我们支持中国内地的企业到境外上市的时候更多到香港上市。(界面)
■ 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与内地监管机构紧密磋商,让内地投资者以人民币买港股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上海表示,今年是香港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10周年。现在港股已经有人民币的柜台,24只大价股可以同时以港币或者人民币交易,现在与内地监管机构紧密磋商,落实让内地投资者直接用人民币,买在港上市的人民币股票,将人民币柜台连到港股通。(财联社)
■ 证监会:鼓励科创板上市公司积极使用股权激励,与投资者更好实现利益绑定
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其中提出,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鼓励科创板上市公司积极使用股权激励,与投资者更好实现利益绑定。强化对股权激励定价、考核条件及对象的约束,提高对核心团队、业务骨干等的激励精准性。完善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程序,对股权激励的授予及归属优化适用短线交易、窗口期等规定,研究优化股权激励预留权益的安排。
■ 证监会:研究适时推出科创50指数期货期权
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其中提到,完善交易机制,防范市场风险。加强交易监管,促进科创板平稳运行。研究优化做市商机制、盘后交易机制。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通平台转让。完善指定交易机制,提高交易便利性。持续丰富科创板指数品种,完善指数编制方法,健全“上海指数”体系。丰富科创板ETF品类及ETF期权产品,研究适时推出科创50指数期货期权。优化科创板宽基指数产品常态化注册机制。
国外
■ 日元疲软,日本央行加息压力增大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18日在谈及利率政策时表示,日本央行“根据数据可能在7月份加息”,显示出对通胀动态的密切关注及适时调整政策的准备。他重申,只有当基础通胀在坚实基础上加速向目标前进时,才会考虑提高短期政策利率。有分析指出,在日元持续贬值的背景下,通胀上行受到推动,日本央行再度加息的压力正在加大。(经济参考报)
■ 欧盟或将对法国、意大利等七个成员国启动过度赤字调查程序
知情人士透露,法国和意大利等七个欧盟国家将因去年过度赤字而面临欧盟违规调查程序。据悉,欧盟委员会将于当地时间19日宣布决定。知情人士称,西班牙和其他三个2023年缺口超过3%的国家不在名单上。意大利和波兰已表示预计会因违反欧盟规则而受到告诫,这些规则包括对债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60%和预算赤字高于3%的国家采取措施。(界面)
■ 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19日,首次发行的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后更加方便投资者交易,提高债券流动性。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总额350亿元,票面利率2.53%,2074年6月1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本次国债从今年6月15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认购,也可以通过证券公司交易。(央视新闻)
■ 科创板改革再出发,证监会将推出“科创板八条”
科创板近日迎来开板五周年。证监会主席吴清在6月19日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宣布,证监会将推出“科创板八条”。这标志着科创板改革再出发。5年来,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改革效应不断放大。此次改革将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华社)
■ 债券ETF资产净值突破千亿元,高流动性受投资者青睐
数据显示,债券ETF资产净值达1082.27亿元,同比增加530.13亿元,增幅达96.01%。目前,债券ETF共计20只,包括今年3月份新成立的国债30ETF。与此同时,债券ETF具备较高流动性。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债券ETF的年平均换手率为47.53%,远高于其他类型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从积极影响来看,高换手率意味着债券ETF的流动性较好,投资者可以更容易地买卖,降低交易成本。(证券日报)
■ 今年首次增持!中国4月增持美债33亿美元 日本、英国减持
当地时间6月1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4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英国的持有量继续有所分化:中国增持,日本、英国减持。美国财政部2024年4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4月减持375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达到11503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第一大债主。中国4月增持33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707亿美元,是今年以来的首次加仓。(澎湃)
■ 以“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A股公司掀起中期分红“小高潮”
A股市场正在掀起一股中期分红“小高潮”。据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发布2024年中期分红预案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92家;另据不完全统计,还有226家表示将对2024年中期分红作出安排,两者合计家数达318家。而2019年至2023年实施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28家、174家、186家、138家、194家。在拟实施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中,涌现出超百家央地国企身影,尤其是银行、证券公司密集官宣中期分红计划。(上证报)
■ IPO备案通过数量已超去年全年,科技企业境外上市升温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今年已有81家企业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备案获通过,超过去年全年的72家。拟赴境外上市的企业,多数身处生物医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科技型行业。其中部分企业曾“失意”A股,随后“转道”港股、美股。业内人士表示,“近段时间境外上市备案的审核效率也在提高,整体上看,监管较为支持中国企业通过备案制在海外上市。目前完成备案的以科技企业为主,当备案制流程进一步完善后,参与备案的企业类型会越来越多元。”(上证报)
■ 地方国资积极参与,低空经济投融资火热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3年,低空经济投融资日益活跃。其中,2022年,投融资事件数量达33起,涉及金额121.9亿元,数量和金额均为近年来的顶峰。2023年,投融资数量减少至20起,涉及金额约40亿元。今年以来,低空经济行业投融资活动至少达35起,已超过2022年全年。其中,规模达到亿元级别的有8起,涉及企业6家。上述35起融资活动中,投资方有不少是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上证报)
■ 台积电南京公司已获得美国商务部“经认证终端用户”授权,此次未增加新权限
近日有市场传言台积电南京工厂已获得美国商务部“无限期豁免授权”的消息。6月19日,台积电回复问询时表示,针对美国商务部近日已核发“经认证终端用户”授权予台积电(南京)有限公司。此项正式的VEU授权取代了之前商务部自2022年10月以来核发的临时书面授权。此VEU授权并未增加新的权限,而是确认了美国出口管制法规所涉及的物品和服务得以长期持续提供予台积电(南京)公司,供货商并不需要取得个别许可证。此VEU授权维持了台积电(南京)有限公司生产半导体的现状。(澎湃新闻)
■ 一年暴涨逾200%,但多头看好英伟达市值上攻5万亿美元
英伟达股价过去一年飙升超过200%,但最乐观的一位分析师认为这家半导体巨头的行情还没有走到头,预计其市值来年将攀向近5万亿美元。Rosenblatt Securities分析师Hans Mosesmann周二将这家芯片制造商的目标价从140美元上调至200美元的华尔街高点。英伟达当天一度上涨4.1%,创下盘中新高并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新浪财经)
■ 蔚来重组智能驾驶研发部,感知与规控合并为大模型团队
据晚点LatePost,蔚来智驾研发部近日完成架构调整。此前,蔚来智能驾驶研发部分为感知、规控和集成等部分。调整后,感知和规控团队合并为大模型团队,集成团队重组为交付团队。合并后的大模型团队由原蔚来感知团队负责人彭超负责。重组后的自动驾驶研发部仍由蔚来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任少卿负责。任少卿在这次调整后曾向团队传达:要放弃业界沿用多年的 “感知-决策-规控” 传统范式。这意味着蔚来将更明确地探索用端到端大模型实现高阶智能驾驶。
■ 马斯克收购Twitter后:营收下滑40% 季度亏损4.5亿美元
根据X提交给监管部门的最新文件,自马斯克接手以来,X的收入大幅下降。在2023年的前六个月,这也是马斯克接手X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X的营收为14.8亿美元,同比下降近40%。此外,在2023年第一季度,X亏损了4.56亿美元。相比之下,该公司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为5.1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