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 国务院: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
■ 1-4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8%
据财政部,1-4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增长3.2%,利润总额增长3.8%。1-4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261923.6亿元,同比增长3.2%。1-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3813.2亿元,同比增长3.8%。(第一财经)
■ 年内新增专项债发行已突破万亿元,交通基础设施等是重点投向领域
5月份以来,各地新增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梳理数据发现截至5月28日,5月份以来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100只,规模达到2990.6252亿元。而4月份整月,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31只,规模为883.2398亿元。相较而言,5月份虽尚未结束,但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已相当于4月份3倍多。年初至今新增专项债发行已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215.1085亿元。从投向领域看,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等是重点方向。(证券日报)
■ 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增加烟草税相关条例
香港特区立法会29日三读通过增加烟草税的条例草案,以落实今年财政预算案提出的将每支香烟的烟草税上涨0.8港元、并按同等比例提高其他烟草产品的税率,即31.92%的建议。(大湾区之声)
国外
■ 日本央行官员:若日元疲弱“殃及”通胀预期,可能会加息
日本央行管委会成员Seiji Adachi周三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虽然仅凭短期货币走势不会触发政策转向,但若日元持续过度下跌并对通胀预期产生重大影响,央行可能会加息。他还表示,日本央行在指导政策时不仅要考虑经济和物价的下行风险,还需考虑上行风险。Adachi说,“我们必须想方设法避免过早加息。但如果过于关注下行风险,或将看到通胀加速,并迫使在往后大幅收紧货币政策。”(智通财经)
■ 全球市值最高能源巨头即将启动百亿美元发行计划
根据周二最新消息,沙特政府可能会在本周宣布一项出售沙特阿美100-200亿美元股票的计划。沙特阿美2019年在沙特证交所上市,募资294亿美元至今仍是全世界IPO之最。上市后沙特阿美不仅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能源公司,还一度力压美股科技巨头问鼎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目前沙特阿美的总市值折合1.888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6。(财联社)
■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四个月来首次升高,超过所有经济学家预期
美国5月份消费者信心意外出现四个月来的首次上升,受访者对商业环境和劳动力市场的看法变得不再那么悲观。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102,4月份数据上修至97.5。5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超过接受调查的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期。现状指标自1月以来首次攀升,预期指标创7月来最大涨幅。(新浪财经)
■ IMF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9日在北京宣布,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0.4个百分点至5%。(新华社)
■ A股缩量成交额不足7500亿元,机构称修复行情仍将延续
5月28日,A股市场缩量调整,三大指数均下跌,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跌逾1%。A股成交额不足7500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额为3209.85亿元,深市成交额为4207.40亿元。资金情绪趋于谨慎,数据显示28日北向资金净流出超50亿元,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超180亿元。分析人士表示,我国经济层面的政策和改革力度有望继续加码,历经调整后主要指数有望重拾升势,出现阶段性的调整或风险偏好收缩时,应积极应对。(中证网)
■ 半数主动权益基金浮盈在手,周期和红利策略成“制胜法宝”
随着市场回暖,近半数主动权益类基金今年以来已经“赚钱”了。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已有3840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主动权益类基金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占比接近一半。在表现较好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不少都重仓了黄金、煤炭、石油、电力、有色等板块,周期和红利策略成为两大“制胜法宝”。不过,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也出现一定分化,今年以来回撤超过20%的产品数量超过百只,业绩排名垫底的产品回撤幅度超30%,主动权益类基金首尾业绩相差超过60个百分点。(中证网)
■ 43只公募ETF单日规模均增逾1亿元,宽基产品仍是“吸金”主力
A股市场风格切换,作为较好配置工具的公募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吸金”效应再度显现。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场有43只公募ETF单日规模增长均超过1亿元。其中,排名靠前的3只产品一天之内规模增长超过10亿元。从这些产品分类来看,宽基指数基金成为主力。近日A股市场多个板块迎来上涨,投资机会比较明显,资金借道ETF入场意愿更明显,例如地产、医药和电力等板块。长期来看,这些板块仍具备较好配置价值。(证券日报)
■ 创新药频获政策加持,机构看好医药投资“创新驱动”主线
近期,北京、广州等多地发文促进创新医药发展,政策支持不断。投融资市场上,今年以来,多家创新药企获地方产业引导基金“浇灌”。多家市场研究机构认为,地方政策和产业引导基金的双重聚焦,有助于进一步打开药企创新空间,看好医药投资“创新驱动”主线。(经济参考报)
■ 私募购买年内上市ETF已超13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一共有78家私募机构旗下114只产品进入到今年上市的49只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合计持有ETF份额13.64亿份。从不同规模来看,小规模私募持有ETF只数最多。截至5月29日,一共有28家0-5亿元规模私募旗下35只产品合计持有今年上市ETF份额2.31亿份。另外有12家5-10亿元规模私募旗下17只产品合计持有今年上市ETF份额1.79亿份。(澎湃)
■ 资产配置另辟蹊径,逾七成FOF获正收益
今年以来,随着权益市场的逐步回暖,不少公募FOF(基金中基金)产品取得了较为亮眼的成绩。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约75%的FOF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为正,表现最好的FOF产品收益率为13.52%。部分绩优FOF产品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突破了传统的股债搭配,在商品类ETF、QDII产品等方面踊跃布局,实现净值稳健增长。在一些FOF基金经理看来,当下的市场环境要求FOF基金经理不仅要有深厚的金融市场知识和投资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全球视野以及对新兴趋势的敏锐洞察力。(证券时报)
■ 港股市场正回暖,上市储备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港股IPO市场好消息不断,二级市场交易也在回暖。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经济态势向好和头部港股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港股市场基本面将继续改善。另外与全球其他市场相比,港股市场的估值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将吸引国际资本重新流入港股市场。年内港股上市储备企业数量持续增加,IPO供给端较为丰富。数据显示,截至5月28日剔除没有进展、被发回的项目,共有103家公司上市申请进行中,其中4家已聆讯通过,99家状态为处理中。(证券日报)
■ 苹果公布2024年度全球开发者大会日程安排
苹果公司公布2024年度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日程安排,包括主题演讲和PlatformsState oftheUnion,举办时间为太平洋时间6月10日至14日,活动口号为“大招码上来”,主题演讲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11日凌晨1点。(界面)
■ 法拉第未来撤回2024年生产目标指引,去年净亏损收窄至4.32亿美元
法拉第未来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业绩报告。根据财报,2023年营收为80万美元,销售成本为4300万美元,上年同期营收和销售成本均为零;运营亏损为2.86亿美元,上年同期运营亏损4.37亿美元;净亏损为4.32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6.02亿美元。此外,法拉第未来表示,鉴于目前市场状况和当下资金水平,该公司将撤回其2024年生产目标指引。
■ 香港4月楼价指数续升,专家指“撤辣”效果持续显现
香港特区政府差饷物业估价署29日公布,4月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为308.7,环比上升约0.29%,已连升两个月。房地产业界专家指出,数据表明楼市全面“撤辣”(即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的效果持续显现。数据显示,尽管4月全港楼价指数环比出现反弹,但同比仍录得约12.85%的下跌幅度。综合最近三个月数据,楼价指数环比下跌1.63%,但跌幅已较此前明显收窄。(中新网)
■ 房企偿债小高峰来临,上市房企加快偿债步伐
近期,房企偿债小高峰来临,上市房企加快偿债步伐,持续压降公开债务。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初至今,金地集团、龙湖集团等上市房企公开市场偿债金额已超过200亿元,5月份多家房企顺利度过偿债高峰,年内偿债压力大幅降低。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各地购房政策持续放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销售市场热度,有助于房企回笼现金。同时,目前债权人的心态也发生变化,与房企共同推动偿债方案谈判空间扩大,房企的债务压力也有所缓解。(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