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 商务部:一如既往地欢迎世界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定维护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中方一贯审慎处理不可靠实体清单问题,仅针对极少数危害我国家安全的外国实体,诚信守法的外国实体完全无需担心。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欢迎世界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并致力于为守法合规的外资企业在华经营提供稳定、公平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证券时报) ■ 国家能源局:全力推进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调度视频会。会议要求,一要全力推进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持续做好按月调度和按周监测,推动基地项目尽快建成,按期投产。二要积极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地方政府要加强行业引导,指导新能源项目有序开发;各开发企业要有序竞争,严格依法依规开发项目;电网企业要加大建设投入,特别是配电网的升级改造。三要优化新能源发展的市场和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和市场建设相关政策措施,力争成熟一项出台一项。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深刻认识大力发展新能源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意义,加强协同合作,公平承担能源转型责任,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香港明年起撤销对货运燃油附加费的规管 香港特区政府23日宣布,在六个月准备期(即2024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后,从2025年1月1日起撤销对货运燃油附加费的规管。撤销对燃油附加费的规管后,航空公司可就从香港出发的航班,决定货运燃油附加费的水平或选择不征收此附加费。目前航空公司须按民航处公布的水平征收货运燃油附加费,可能会影响市场竞争和香港货运业的多元化发展。有关规定将予取消。(大湾区之声)
国外 ■ 新加坡经济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7% 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23日公布的报告显示,新加坡经济增速加快,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7%,增幅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2.2%。报告显示,经季节性调整,新加坡第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1%,增幅低于上一季度的1.2%。此外,新加坡贸工部维持新加坡今年经济增长1%至3%的预测。(新华社) ■ 澳大利亚发布电池发展战略 澳大利亚政府23日发布该国首份国家电池战略,计划投入大量资金推动电池行业发展,以增强澳经济韧性。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和工业与科学部长胡西奇当天联合发布了该战略。根据战略内容,澳方将重点建立能源存储系统、向全球市场提供经过加工的电池组件、打造更安全可靠的连接电网电池,以及为澳运输制造业提供电池。(新华社) ■ 全球碳定价收入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世界银行发布的《2024年碳定价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碳定价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04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约4%。碳定价是指为温室气体排放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给予明确定价的机制,其分为直接碳定价和间接碳定价。碳定价工具包括碳税、碳市场交易体系、碳信用机制等。(界面) ■ 韩国政府推出26万亿韩元芯片支持计划 韩国总统办公室5月23日发布声明,公布价值26万亿韩元(约合190亿美元)的一揽子激励措施,以促进其芯片行业发展。这一计划包括为某些投资提供17万亿韩元的财政支持以及税收优惠。(界面)
■ 中基协: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0.78万亿元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51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0.78万亿元。(证券时报) ■ 瑞银:北美和亚太区将成为全球家族办公室的首选投资地区 瑞银于5月23日发布的针对全球320个单一家族办公室的调查报告显示,北美和亚太区(不包括大中华区)将成为全球家族办公室增加配置的热门地区,超过三分之一受访者希望在未来五年内增加对这些地区的配置。大中华区则有16%受访者欲增加投资。北亚家族办公室持有较多现金,而且在所有地区中对大中华区的配置最高;与全球同业相比,北亚家族办公室最有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年投资人工智能。(界面) ■ 外资机构持续看好中国债市,加仓步伐稳健 外资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热情持续高涨。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4月份境外投资者净买入境内债券、股票分别为1247亿元和451亿元人民币。至此,境外机构投资者已连续8个月增持中国债券。外资机构“买买买”的同时,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主体也在扩容。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共有1129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由此可见,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正在增强,中国债市展现较强的“磁吸力”。(证券日报) ■ 退市制度持续发威,A股市场优胜劣汰氛围渐成 退市制度持续发威。进入5月以来,又有上市公司被锁定退市。与此同时,5月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因股价持续低于1元或市值低于3亿元而发布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超过70家上市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业内人士表示,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关键的基础性制度,常态化退市能够更好地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吸引更多国内外长期资金的参与。(证券时报) ■ 公募基金加速布局超长期国债ETF 从超长期国债ETF的申报情况来看,公募机构正在积极布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南方基金近日提交的关于南方上证超长期国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申报材料正在等待受理。此外,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鹏扬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的30年期国债ETF或联接基金获受理。多家机构认为,超长期国债ETF及其联接基金是投资者实现高效、安全资产配置的理想选择。投资者可以通过配置此类产品,有效降低组合的整体波动率,实现资产的多元化配置。(证券日报) ■ 港股赚钱效应渐显,7只相关ETF规模翻倍 港股持续反弹,相关ETF业绩逐步回暖。截至5月21日,8只港股ETF年内回报超过20%,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华夏中证港股通内地金融ETF、易方达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等7只港股ETF规模较去年末翻倍。尤其在近一个月,在赚钱效应带动下,超18亿元资金流入含“港”ETF。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突破2000亿港元,公募基金对港股的配置比例在明显提升。展望未来,港股市场可能会维持区间震荡,存在结构性机会。(上证报) ■ 阿里年报披露变革一年成绩单:淘天消费者持续高留存率,跨境业务高速增长 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4财年年报。经过一年组织变革,阿里巴巴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战略方向,梳理业务优先级,核心业务收获加速增长。年报显示,淘宝天猫平台消费者继续展现出高留存率,2024财年在中国商业零售平台上消费超过10000元的年度活跃消费者数量持续增长。跨境业务高速增长,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超千亿元,同比增长46%。菜鸟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8%,跨境和国际业务的日均履约超500万个包裹。饿了么作为即时配送基础设施,发挥与电商平台的协同效应,本财年饿了么单量同比增长强劲。
■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有信心维持Q1毛利增长水平,Q2将公布汽车业务具体数据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会上表示,尽管外部因素,例如内存价格等,可能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均在可控范围之内。他强调,只要外部环境不出现极端变化,小米在整体毛利率方面,有信心维持第一季度的增长势头。此外,从第二季度起,小米将开始公布一些与汽车业务相关的具体数据。(财联社) ■ 特斯拉美国本土外首个储能超级工厂落地上海 5月23日下午,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工。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工厂临近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这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特斯拉高级副总裁朱晓彤透露,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投产后超大型储能电池Megapack产量将高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1吉瓦时=1000兆瓦时)。“40吉瓦时即每小时的发电量达到4000万度,相当于上海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界面) ■ 网约车市场加速回暖,平台公司积极赴港IPO 3月,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如祺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4月,嘀嗒出行和曹操出行也先后向港股IPO发起冲刺。今年以来,随着多家网约车平台赴港IPO,网约车市场格局正在酝酿新变化。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无疑将吸引更多资本关注。三家出行平台的招股书显示,选择此时冲击上市一方面得益于网约车市场的加速回暖,另一方面也希望在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背景下寻求业务模式新突破。(上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