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如火如荼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阿联酋气候特使、COP28峰会主席Sultan Al Jaber在大会前的言论突然被英国卫报等重提上桌面,并在峰会内外引发巨大讨论。
11月中下旬,他在一场直播连线中提到:没有科学证据表明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可以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不会让世界可持续发展,“除非你想回到洞穴时代”。
尽管COP 28团队发表声明试图说明原委,但似乎收效并不理想。也本就备受关注、9万多人创参会纪录的大会上的博弈焦点,浮出水面。
在1.5摄氏度的控制阈值下,化石能源是“逐步淘汰”,还是“逐步减少”?
01
1.5摄氏度
这个关键性的指标,是在2015年COP 21上著名的《巴黎协定》当中提到的。这一协定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协定提到: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巴黎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截至2023年10月,《巴黎协定》签署方达195个,缔约方达195个。中国于2016年4月22日签署《巴黎协定》,并于2016年9月3日批准《巴黎协定》。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而2023年,就在COP28成为《巴黎协定》生效后的首个全球盘点年,全球气温可能再创新高。根据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指出的数据,今年6月至10月,每个月的平均气温都刷新全球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纪录,2023年“几乎肯定”将取代2016年,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
全球气温是怎么上涨的呢?可以看基于HadCRUT5和NOAA数据绘制而成的两幅图。
在这张全球地表温度图中,气候数据科学家尼尔·R·凯(Neil R.Kaye)分析了近170年以来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将地表温度不断推高。
而这张图表,则可以看出,全球气候变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全部都发生在过去20年。
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300万年以来地球整体升温都没有超过2.5摄氏度,但按照如今的趋势,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3—5摄氏度。而现在,1.5摄氏度的临界升温阈值,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气候变化。
那么1.5摄氏度,意味着什么?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经有一份报告中这么显示,在全球气温升高1.5摄氏度的情况下,世界中纬度地区的极端高温将比目前的高温增加3度,北极在本世纪就可能出现夏季无冰的情形,现存70%到80%的珊瑚礁也将消失。
全球气温升高1.5摄氏度,还是升高2摄氏度,似乎听上去相差不大,但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天壤之别。根据《环球时报》过往报道,在升温1.5摄氏度的情况下,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比1986-2005年的平均水平上升0.26-0.77米,比升高2度时海平面的上升幅度要低0.1米。而这小小的0.1米的上升差,就可能让1000万的人口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进入2023,气温上升带来的气候变化,也记录在了COP 28开幕当天发布的暂定版《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北半球春季出现了有增温效应的厄尔尼诺事件,并在夏季迅速发展,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2024年的高温(厄尔尼诺通常在达到峰值后对全球温度的影响最大)。与此同时,温室气体水平在持续上升,海面温度和海平面上升创历史新高,南极海冰创下新低……。
2023年打破了多项气候记录(温室气体、全球温度、海面温度、海洋热含量、海平面上升、冰冻圈),全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温。
就在大会前,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警告称,世界已经“严重偏离了”实现这些目标的轨道。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20日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在当前政策承诺下,21世纪将全球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1.5°C范围内的概率只有14%;全世界需要将2030年的排放量减少28%,才能实现《巴黎协定》2℃的温控目标,且目标达成的可能性仅为66%。
02
COP的由来和成果
COP 28的全称,全称应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
1992年5月9日,随着20世纪80年代人类逐渐认识并日益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截至2023年10月,共有198个缔约方。我国于1992年11月7日经全国人大批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3年1月5日将批准书交存联合国秘书长处。《公约》自1994年3月21日起对中国生效。
《公约》的核心内容是(一)确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二)确立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三)明确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四)承认发展中国家有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优先需要。
加入《公约》的国家每年举行会议,衡量进展情况并就气候变化多边应对措施展开谈判。
30多年间,从1995年第一次缔约大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到2022年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办的COP27,真正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会议并不多,也侧面印证了气候谈判的艰难。
1997年,为加强《公约》实施,《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发达国家有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对2012年前主要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2012年多哈会议,通过包含部分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量化减排指标的《〈京都议定书〉多哈修正案》。
2015年11月,《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暨《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大会(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的150多个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开幕活动。巴黎大会最终达成《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机制作出安排,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入新阶段。
03
COP 28,逐步淘汰VS逐步减少
11月30日到12月12日,在迪拜举办的这届大会,是《巴黎协定》之后的首次盘点。而从各方在会前释放出的消息来看,减排、能源转型、损失与损害基金也是今年的焦点议题。
大会倍受瞩目,仅从参会人数上的井喷,就可见一斑。
COP28峰会主席Sultan Al Jaber表示,今年是谈判大年。
减排自然成为重头戏。一方面,现在化石能源燃烧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减少化石能源排放对于减排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就是推广可再生能源。
在“应在2030年底前将全球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效率提升一倍”的目标上,主要国家基本形成共识。
但在减少全球化石燃料使用量方面,近几次大会并不尽如人意。尤其今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加之地缘冲突不断,让世界各国在气候条约履约上受到很大挑战。而且,化石能源的存量和可再生能源的增量之间做好转换,也需要时间周期去完成转型。
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排放的历史责任和现实的减排能力层面存在差别,发达经济体一贯竭力主张“平均主义”,而发展中国家更坚持“共同但又区别的责任”原则来为自己经济增长争取排放空间。这便带来了长期的博弈点,也造成了谈判常常在曲折中前进。
因此,在减排方面,对于全球化石燃料,是逐步淘汰(phase out)还是逐步减少(phase down),成为关注焦点。这也就回到了文章开篇提到了COP28主席Sultan Al Jaber针对“逐步淘汰”的争议言论。
“逐步淘汰”的拥护者认为,如果COP28不能就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达成一致,将使数百万弱势群体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一项分析显示,如果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在去年400亿吨的水平,全球碳预算将在2029年左右耗尽。
联合国的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Petteri Taalas就明确表示:“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对化石燃料的逐步淘汰,那么我们在改善气候变化这一目标上就难以成功。”
然而,“逐步减少”则是包括COP 28主席在内的不少支持者所反复强调的,他们认为,逐步减少化石燃料十分重要,能源的转型不可以一蹴而就。
根据报道,英国专门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和政策网站CarbonBrief一篇文章提到,过快淘汰化石能源,将会为大量以煤炭发电的发展中国家带来负担。的确,摆脱现有的能源供应系统并完全转型向新的能源供应系统,这个过程成本高昂,将会耗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而目前无论是能源使用的普及,还是能源改造的技术和资金实力上,发展中国家都并不具备优势地位。
因此,12月12日最终的协议中的措辞究竟会是“phase out”,还是“phase down”,将成为焦点,也让不少人担忧此次大会的实质成果。
但至少,目前为止,本届大会的最吸引各国目光的一项重要决定——各方首次在缔约方会议的第一天,就启动损失和损害基金达成一致,其中超过4亿美元被宣布投入用来启动“损失和损害”基金。从这个历史性的成就来看,仍值得期待。
04
大国担当,从“我”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大国间的努力也在将世界拉向积极的发展方向。
在2022年,《欧盟分类法气候授权法案》正式实施,英国提高上市公司披露要求、澳大利亚政府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纳入法律……
今年7月以来,据报道,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大约每隔两周就要举行一次视频会谈,讨论气候行动工作组相关的工作。
11月中旬,中美高层发布《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提到了包括净零排放目标等具体合作点。中欧也进行了气候协调。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率先提出自主贡献方案,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和能源转型。不仅已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并将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此外,在ESG理念不断深入推动下,国内新能源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正赢得全球瞩目,无论是国内新能源产业大规模应用成本的逐渐下降和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骑绝尘,不仅为全球提供了积极示范,也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创新力。
当然,这些更离不开企业和个人的加入。
瑞承作为致力于为企业家提供多元综合服务的专业机构,多年来帮助企业家在企业和家庭发展中持续践行ESG与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美好传承。
一方面,通过瑞承的生态伙伴钧山,帮助传统经济和新经济相连接,用长期有耐心的支持去帮助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创新企业进行研发,用新经济的发展成果帮助传统经济实现升级和转型。
另一方面,瑞承联合公益组织向高净值群体发起1%行动倡议,通过理性、长期的公益参与,践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瑞承作为专为高净值人士、企业家群体提供服务的品牌,致力于围绕企业家客户群体的“企、传、投”需求提供综合咨询服务解决方案。
长期深耕企业家“企、传、投”服务,通过多年资产配置能力、科技能力、国际化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持续建设,为客户在资产配置、家族传承、企业发展与提升、品质生活、公益金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长期陪伴企业家客户的企业、个人和家庭成长,奔赴更加美好的事业与生活。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您的专属顾问
定制您的“企、传、投”服务
END
参考资料:
1、Visualized: Historical Trends in Global Monthly Surface Temperatures (1851-2020)
2、Visualizing 140 Years of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s
3、新华社:背景资料:《巴黎协定》及其生效程序
4、财联社:一图看懂:历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出席人数变化
5、国家气象局:气温升高1.5摄氏度 到底有多可怕
6、《Provisional 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2023》
7、外交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程
8、新华社:科普:历届气候大会成果
9、界面:逐步淘汰还是逐步减少 COP28就化石燃料争论不休
10、CNBC:COP28 president sparks outcry after he claims there’s ‘no science’behind fossil fuel phase out
11、COP28官方网站
12、上观新闻:地球进入沸腾时代,联合国气候大会哪些看点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性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成绩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依据本文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信息发布方不承担任何法律、法规及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