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人从假期中回来了,出游和消费的热度也回来了。
十一黄金周,历来是中国经济冷暖重要的温度计。全球的资本市场也都在盯着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交出一份什么样的成绩。
那么,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和消费市场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新趋势?一起来看看吧
01.
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
同比增长129.5%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旅游消费增长迅猛。
国内旅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
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
从出行人数恢复来看,十一相较于五一和端午,增速出现了下滑。
这标志着,疫情三年的旅游报复性消费,随着五一和端午的两轮“透支”,已经开始回归理性。
从旅游收入恢复,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
但是,如果将出行人数的增速与旅游收入的增速来对比,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变化。
春节落后15个百分点,五一落后19个百分点,端午落后18个百分点,国庆却仅落后2.6个百分点。
这标志着,虽然从总量的角度没有什么异常,但从人均的角度,经历了大半年的消费力断崖式下滑,终于在国庆期间,中国的旅游消费意愿出现了强劲的触底反弹。
02.
出境游强势回归
相比过去三年,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出境游的回归。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中秋国庆黄金周假期出境游酒店、机票预订量均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
最热门的出境游目的地分别为中国澳门、中国香港、泰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印度尼西亚和埃及。
此外,欧洲、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等长线出境游目的地热度也出现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2023年中秋国庆微信数据报告》
携程数据则显示,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假期,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8倍。从机票预订数据来看,90后群体仍是出境旅客中的“主力军”,占比近三成;00后增速最快,占比已和80后相当,达到22%。热门机票目的地仍集中在港澳地区及亚洲国家,相较“五一”期间,跨洲长线国家如瑞士、西班牙、土耳其、俄罗斯、英国、法国等旅客增长速度最快。
03.
超20城消费翻倍
根据《2023年中秋国庆微信数据报告》,“双节”长假,全国再次迎来新的消费高峰,出游消费实现了大幅增长。
对比2022年国庆假期,全国酒旅、交通、影剧演出等行业日均消费金额增长46%-83%不等。
数据来源:《2023年中秋国庆微信数据报告》
超20个城市消费翻倍,其中拉萨消费涨幅超300%,成为全国消费爆发力最高的城市。在消费爆发力榜前10位的城市,中西部城市占据8席。
除去北上广深之外,重庆和成都包揽全国消费热度城市的冠亚军,中西部城市占据消费热度榜单多数席位,南宁首次挤进前十。
04.
亚运六城与游客“双向奔赴”
今年国庆黄金周正好遇上了杭州亚运会。
“跟着亚运去旅行”也成为杭州及亚运协办城市中秋国庆长假的关键词,“体育+旅游”热度攀升。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假期,受亚运会的带动,浙江服务消费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超195%,舟山、台州、宁波、嘉兴、温州位居增幅前五。
此外,杭州餐饮堂食订单量增长443%,运动健身订单量增长762%。
放眼全国,假期里,台球、网球、壁球订单增幅超1000%,射箭、马术、攀岩等小众运动陆续“出圈”。
飞猪平台上,“亚运六城”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酒店及民宿的预订间夜量较2019年增长超60%。
透过黄金周消费热潮可以看出,假日经济持续火爆,餐饮、门票景点、住宿、出行等服务消费创五年来新高,消费市场信心增长。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迹象,也显示了国内经济的强劲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产业链整体渐进复苏,旅游市场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已经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
除了黄金周出行人数暴增外,最新的数据也显示出在政府加大刺激消费力度后中国经济出现了好转和稳定。中国PMI指数从8月时的49.7上升到了9月的50.2,这是自今年3月以来首次进入扩张区间。此外,中国8月工业企业利润增加17.2%,8月零售额同比增长4.6%。
瑞承做为专为高净值人士、企业家群体提供服务的品牌,致力于围绕企业家客户群体的“企、传、投”需求提供综合咨询服务解决方案。
长期深耕企业家“企、传、投”服务,通过多年资产配置能力、科技能力、国际化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持续建设,为客户在资产配置、家族传承、企业发展与提升、品质生活、公益金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长期陪伴企业家客户的企业、个人和家庭成长,奔赴更加美好的事业与生活。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您的专属顾问
定制您的“企、传、投”服务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性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成绩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依据本文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信息发布方不承担任何法律、法规及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