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心推荐
修缮土楼仅仅是一个开始,为为其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使其拥有新的生命力,才是真正的活化。今年暑期,传承中心带你走进福建土楼,跟随清华大学,做最接地气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学,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助力乡村发展。
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文旅产业的时空边界,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也是数字时代变革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跟随清华大学,做最接地气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学项目,7月23-29日,欢迎同学们(16周岁及以上),一起走进福建,深度考察福建土楼、红砖厝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共同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
近年来,“科技+文创”融合模式正在孕育新的突破,国家陆续出台重要文件,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我们本次研学目的地之一“南靖”被称为“土楼王国”,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主要遗产地之一,境内拥有大型土楼1300多座,现存百年以上土楼57座,有方形、圆形、扇形、塔形、围裙形、雨伞形等十余种造型。
裕昌楼号称“东方比萨斜塔”,从三楼开始,往上的每一层楼的立柱都是歪的;而走入一楼的内厝,会发现底层厨房内设有水井,共有22口之多,是水井最多的福建土楼。在讲究风水格局的土楼人家中,寓意着聚水为龙、护佑一方的“好风水”,哺育出一代代光宗耀祖、造福家乡的杰出人士。
研学考察之「裕昌楼」被称为“福建土楼之父”,因其“东歪西斜700年”而出名,它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
研学考察之「怀远楼」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
跨界联动,探索文旅界的“元宇宙”场景
随着文化旅游业“年轻化”加速转型,“文旅+游戏”融合的新发展模式,打破传统观光旅游,将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植入游戏,给文旅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探索数字文旅的新形式方面,福建土楼也做了很多创新尝试。
环兴楼,这座历史超过500年的土楼有着经典的圆弧造型,经历了战乱、地震、火烧等多次冲击,随着居民的搬离,这座土楼逐渐没落,无人问津,成为一座年久失修的危楼。
2022年,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包括永定文旅集团、腾讯北极光工作室等在内的各机构共同完成了对环兴楼的修缮。与此同时,由《天涯明月刀》官方授权,一个包含两天一夜沉浸式剧场体验、电竞酒店、国风旅拍等多个文旅项目使环兴楼焕然一新。
一楼被改造沉浸式剧场,设有千机坊、万象门等在游戏中的的诸多经典场景,当游客换上衣服,推开土楼那扇沉重的木门,就已经进入《天涯明月刀》的世界,化身为万象门天衣部的一名弟子。
故事依托于《天涯明月刀》IP的世界观设定,但与游戏内剧情全然不同,并且融入当地的特色非遗文化体验。即使不是游戏玩家,也能够容易地理解故事,进入剧情中,并在其中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
土楼的二楼到四楼都被重新整修,建成了国风+电竞民宿房间,由专业的民宿运营团队。这些房间以电竞为主题,融入更多的《天刀》元素,也将安装竞技级别的主机设备等。
《天涯明月刀》和福建土楼的合作,恰是最好的注脚,他们不仅在线上推动了世遗土楼、非遗文化的大众传播,也在线下完成了对土楼的现实保护和开发,并让一座濒临倒塌的危楼成为一个融合了土楼与《天刀》共同故事的,新的共同体符号。
当游戏与现实结合,二次元和三次元的碰撞,带来了非常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
跟随清华大学,做最接地气的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学
2017年10月,清华大学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形成长期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站点网络,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人居环境和组织建设五个方面助力乡村发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作站负责人张弘,在回顾工作站建设发展的故事与成果谈到“面对乡村的空心化、老龄化,以及大量建筑闲置废弃的状况,我们认识到需要改变传统的社会实践模式,应该去做更有持续性、更加深入的乡村实践工作。”
年轻人如何真正了解乡土中国?今年暑期,我们将带你一起走进闽南,在清华大学提供学术指导下,做最接地气的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学项目,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福建土楼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以后,福建依托这一世界级旅游名片,结合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大力发展以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体育赛事、温泉度假、红色经典等为内核的多元化产品,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
研学考察之「文远楼青普行馆」由知名建筑师华黎先生整体设计,在5栋百年土楼里,保留了原有主体建筑内院形式,遵循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最大程度的还原土楼的原始原貌
然而,随着土楼开发的深入,如何平衡好世遗保护、旅游发展和村民生活等多种需求?当地如何立足特色资源,精准发力,发展优势产业?如何处理好世遗土楼的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
如何围绕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打造文旅融合新产品?如何使用高新科技,赋能世界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走进闽南,探寻世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延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