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当研学遇到世遗,如何让土楼绽放新活力

 

传承中心推荐

年轻人如何真正了解乡土中国?今年暑期,传承中心带你走进福建土楼,跟随清华大学,做最接地气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学项目,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助力乡村发展。


2016年,国漫大片《大鱼海棠》热映,这部充满了中国的神秘感与浪漫色彩的动画电影,在穿越时空重吟庄子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的同时,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随处可见的中国红和风格独特的福建土楼。


《大鱼海棠》的发生场景源自中国客家围楼(又称土楼)。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土楼是几次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这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就是福建土楼。


跟随清华大学,做最接地气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学项目,7月23-29日,欢迎同学们(16周岁及以上),一起走进福建,深度考察福建土楼、红砖厝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共同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


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说到福建土楼,已被严格确认的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

谈及土楼的历史,它的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直至17世纪之后,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这也让土楼的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

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



研学考察之「云水谣古镇」,自简氏从元朝至正十二年在长教开基,至今已有671年历史。是福建土楼主要遗产地之一




当然,每一座土楼,从整体到各个不同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它独立的作用和功能。

以其整体功能而言,坚固厚实的土围墙,如一道天然屏障,既维护全族人聚居凝结的向心力,也为全族人在社会出现各种矛盾斗争,或与大自然拼搏中,有效地保护族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作用。土楼尤其圆方楼,形同城堡,易守难攻,防御性能极强。


土楼不论大小都设厅堂,作全楼活动中心。在此可以进行宗族议事,或婚丧喜庆,或接待亲朋好友,或宴请宾客及其他关系全楼人的大型活动。

土楼天井是工余休闲的好场所;大多数土楼有门坪,作晾晒稻谷和楼人与村民室外节日活动之地;内设学堂,体现了客家人重教兴学好传统;其他附属建筑如浴室、砻谷间、厕所、牛栏、猪舍等一应俱全。

功能齐全的土楼如同一个小社会,折射出客家社会的风貌。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种功能,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等好处,展示了客家人的聪明智慧,被美誉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研学座谈之「南靖县土楼管理委员会,是国家级非遗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的保护单位




2008年,福建土楼因其“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烈称:“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得益于土楼这神话般的存在,在《大鱼海棠》这部充满瑰丽色彩的浪漫主义作品中,其身影无处不在,而且均是与现实相差无几。

“土楼王国”南靖,尽显世遗魅力


本次我们研学考察的目的地之一,福建南靖县拥有各类土楼一万五千多座,其中大造型方圆土楼一千三百多座,堪称“土楼王国”。


它汇集了最高、最大、最小、最奇、最古老、最壮观的土楼,其中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等是土楼建筑的典范。



怀远楼


怀远楼是福建土楼申报“世遗”中最精美的双环圆土楼。用大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承重的土墙,夯筑技艺高超,至今墙体表面光滑无剥落。室内楹联诗对、雕梁画栋诠释了“忠孝为本、耕读传家”思想,是闽南传统建筑风格与中国儒家文化完美结合的杰出典范。



研学考察之「怀远楼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

研学考察之「怀远楼土楼内部空间构成规律的典型代表,整座土楼直径38米的外环楼与中央圆形私塾兼作祖堂组成。其土楼内建造的“斯是室”是其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



和贵楼


沼泽地上唯一土楼——和贵楼,是目前已知的国内唯一的一座五层楼高的方楼,堪称“天下第一奇”。此楼有四奇:一奇墙体高厚比达到13︰1,接近生土建筑的极限;二奇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宛若陆上“诺亚方舟”;三奇是楼内有二口水井,一口清亮如镜,一口却混浊发黄,被人称为“阴阳井”;四奇是“楼包厝,厝包楼”的奇特结构。


研学考察之「和贵楼」建在沼泽之上,宛若陆地上的“诺亚方舟”


研学之「楼长座谈」特邀和贵楼楼长简良发老师,情景式教学讲授土楼保护和日常管理,学习闽南家族的家风家训。



裕昌楼


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东歪西斜700年的裕昌楼,楼内回廊木柱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历经700年有惊无险,依然如故,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



研学考察之「裕昌楼号称“福建土楼之父”,因其“东歪西斜700年”而出名。



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是所有福建土楼中,形体组合最壮观的土楼群,站在观景台上俯瞰土楼群,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在群山环抱下,构成人文与自然巧妙之成的绝景。




研学考察之「田螺坑土楼群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有“不入田螺坑不算看土楼”的说法


跟随清华大学,做最接地气的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学


2017年10月,清华大学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形成长期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站点网络,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人居环境和组织建设五个方面助力乡村发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作站负责人张弘,在回顾工作站建设发展的故事与成果谈到“面对乡村的空心化、老龄化,以及大量建筑闲置废弃的状况,我们认识到需要改变传统的社会实践模式,应该去做更有持续性、更加深入的乡村实践工作。”




研学考察之「田中赋土楼群土楼建筑修复改造的示范园,被公认为“艺术家眼中的土楼”



年轻人如何真正了解乡土中国?今年暑期,我们将带你一起走进闽南,在清华大学提供学术指导下,做最接地气的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学项目,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福建土楼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以后,福建依托这一世界级旅游名片,结合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大力发展以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体育赛事、温泉度假、红色经典等为内核的多元化产品,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




研学考察之「文远楼青普行馆由知名建筑师华黎先生整体设计,在5栋百年土楼里,保留了原有主体建筑内院形式,遵循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最大程度的还原土楼的原始原貌


然而,随着土楼开发的深入,如何平衡好世遗保护、旅游发展和村民生活等多种需求?当地如何立足特色资源,精准发力,发展优势产业?如何处理好世遗土楼的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


如何围绕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打造文旅融合新产品?如何使用高新科技,赋能世界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走进闽南,探寻世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延展阅读

为什么闽南“又红又砖”?这次我们用特别的方式打开它

中国民居的超级工程,有着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美!

有一种世界文化遗产,叫福建土楼

没有图纸,只用最简单的技法,它为什么惊艳了世界?

为什么读懂了乡村,才能读懂中国?




查看更多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