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财经
国内
■ 国家税务总局:试点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功能,今年共缴纳税费1.2万笔、259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沈新国表示,税务部门提速税费智能办理,打造便捷高效能的税收营商环境。拓展非接触事项范围,试点增值税留抵退税“智能预填”、出口退税“免填报”等功能。目前已实现96%的税费事项、99%的纳税申报可网上办理,全国社保缴费“网上办”“掌上办”业务量占比达95%以上。试点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功能,今年共缴纳税费1.2万笔、259亿元。创新征纳互动服务,通过智能应答、三方视频等,辅导纳税人解决线上办税缴费问题,今年以来提供互动服务148万次。(中国网)
■ 外交部:RCEP全面生效为推动地区发展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对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十五国全面生效,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这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汪文斌指出,协定实施以来,各国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区域内贸易成为稳定和拉动对外贸易增长的关键力量,本地区持续成为全球投资热点区域。RCEP为促进地区一体化、推动地区发展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央视新闻)
■ 国家发改委:将研究出台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袁达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出更大力度引资政策。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我们将研究出台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外资企业务实合作。二是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我们将在评估近几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效果基础上,深入了解地方、外资企业等方面扩大外资市场准入的诉求,研究缩减海南自由贸易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措施。三是进一步做好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我们将继续举办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系列活动,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和地方招商引资提供平台,健全外资企业直接联系点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为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提供便利。(中国网)
■ 人口总量被印度超越,学者:中国仍将是世界第一劳动力大国
根据联合国估计,印度已在今年4月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学会近日在北京举办“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学者李龙对中印经济增长的人口条件进行了比较。他指出,印度人口规模虽然超过中国,但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仍将长期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的中国。由于印度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与中国差距明显,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仍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劳动力大国的地位。在受教育程度和城镇化水平方面,中国相较印度的明显优势也将继续对经济增长产生非常强劲的推动作用。(北京日报)
■ 报告称:近六成本科生起薪6000元以下 本科毕业起薪过万仅6.9%
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发布了2023年版就业蓝皮书。《蓝皮书》显示,大学生薪资增速正明显放缓——2022届本科、高职毕业生月收入分别为5990元、4595元,仅较2021届分别增长了3%、2%。从2022届大学生起薪分布来看,近六成(57.7%)本科生、超八成(82.1%)高职生起薪在6000元以下,能实现“毕业即起薪过万”的本科毕业生占比仅6.9%,仍是少数。民企就业比率连年下降,本科生脱产考公、考编比例五年翻番。报告显示,新一届大学生公考、研考热更甚,研究生滞后的就业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 人社部:人口红利没有消失,新的人才红利正在形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仍然是人口和劳动力庞大的发展中国家。2022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约8.8亿人,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较高,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从结构看,大龄劳动力数量有所减少,而青年劳动力数量稳中有增。从素质看,人口素质稳步提升,2022年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新的人才红利正在形成。(新华社)
国外
■ 韩国5月存储芯片出口同比锐减53.1%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表示,韩国5月信息通信技术出口额同比减少28.5%,为144.5亿美元,自去年7月起连降11个月。按品目来看,半导体出口同比减少35.7%,显示器减少12%,电脑及周边设备减少53.1%,手机减少17.2%,通信设备减少11.1%。半导体出口中,存储芯片出口同比锐减53.1%,为34.1亿美元;系统芯片同比下降4.9%,为36.4亿美元,降幅时隔5个月来缩至一位数。
■ 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2006年以来新低
截至6月14日收盘,3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9963%,创2006年以来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下行至2.6178%。上证报援引交易员表示,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以2开头很少见,这代表市场正在火热做多债券市场,机构都在拉久期。
■ 日本股市延续牛市 日经225指数自疫情低点翻倍
日经225指数自疫情低点以来已上涨一倍,投资者持续涌入今年最大的股市反弹之一。日经225指数昨日收涨1.5%,较2020年3月低点累计上涨102%。今年以来,,由于通胀企稳、公司治理改革以及在巴菲特的支持下外国投资的流入,日本股市飙升。这些因素进一步补充了日本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利好以及日元走弱给日本出口商带来的好处。不过,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美国可能出现衰退等外部风险的背景下,一些观察人士对经济过热的技术性迹象提出了警告。
■ 即将告别3.5%时代 寿险业步入新一轮利率周期
寿险3.5%的预定利率,持续近10年后即将落幕。国内寿险业曾于1999年经历过产品利率一夜调降至2.5%,在2013年费率市场化改革后,普通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稳定在3.5%以上。预定利率是人身保险产品定价的关键因子之一,这个因子的调整,往往备受关注。简而言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预定利率下调,则代表保险产品消费者收益将会降低,而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则下降。3.5%时代一晃近10年过去了,如今接近下调时刻,将开启一个新周期。
■ 多重底部信号显现,知名基金经理快速布局
近期A股持续震荡调整,但估值面、情绪面和资金面等多重底部信号开始显现。在近期市场调整过程中,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开始调仓布局,部分基金则放宽了申购限额。展望后市,大部分机构观点认为,当前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并开始看好后市。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权益投资总监赵晓东认为,未来经济复苏的大趋势不会变。投资上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权益仓位,基本维持原有的组合结构。湘财基金判断,在海外不出现超预期风险的情况下,A股维持结构性行情大格局不会变,看好TMT板块的中长期配置机会,同时重点挖掘“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相关投资机会。(上证报)
■ 公募行业“新陈代谢”加速,今年以来逾百只基金清盘
伴随着市场震荡,公募基金行业“新陈代谢”有所加速。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清盘数量已有118只,多数为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但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有454只产品成立,还有205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市场表现“冷热不均”。分析人士认为,不论是上新还是清盘,都属于正常现象,优胜劣汰可以推动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基金投资者的资源配置。(经参)
机构说市
华创证券:预计房地产行业2023年仍以震荡行情为主,建议基于估值左侧布局
华创证券研报称,预计房地产行业2023年仍以震荡行情为主,建议基于估值左侧布局,赚取高胜率收益,推荐方向仍为“两个中心,一个基本点”,以高能级城市复苏为中心,关注高能级城市土储占比高或者2022年在高能级城市逆势发力拿地的公司;以国央企估值修复为中心,在行业信用坍塌重塑的过程中,国央企享受天然优势,销售、拿地、融资端均有显现,而股权融资的放开,也将进一步放大该优势,该过程将促使国央企估值得到系统性修复;以逐步建立护城河为基本点,估值中枢的提升仍然是需要剩余收益展望期限的拉长,关注护城河逐步形成的公司。关注越秀地产、绿城中国、华润万象生活、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华发股份、天地源、万科A等。
华安证券:白酒行业及消费整体复苏方向并未发生改变
华安证券研报指出,白酒行业及消费整体复苏方向并未发生改变,仅是节奏上需要给予更多的容错空间,半年以上时间维度下,可以更加乐观看待需求恢复及库存问题;估值角度来看,当前五粮液回落至20xPE附近,汾酒、古井等前期PE较高标的仅24x和31x,整体估值性价比逐步提升,建议逐步布局。标的上推荐首选基本面稳定的古井、茅台、五粮液、老窖,弹性标的推荐舍得酒业,长期α标的建议关注金种子酒。
国海证券:白酒板块处于布局最佳窗口期,静待基本面改善催化
国海证券近日研报表示,白酒板块处于布局最佳窗口期,静待基本面改善催化。上周白酒板块继续下探,下跌1.70%。继续强调当前是板块布局的最佳窗口期。未来一段时间仍是各酒企公开业绩交流和股东大会的密集召开期,调研信息、市场风格轮动等均会催化板块走势。白酒板块经过近期震荡已基本回调到位,板块向上趋势明确,当前位置建议布局,继续看好茅台+区域次高端龙头。
■ 比尔·盖茨自2019年以来首次抵达北京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6月14日在推特发文称已抵达北京,这是他自2019年以来首次抵达北京,很高兴能与盖茨基金会一同应对全球健康和发展挑战的伙伴们会面。
■ ARM正在与苹果、谷歌等至少10家公司就参与IPO投资进行谈判
据知情人士透露,软银集团旗下子公司ARM正与其一些最大的客户和终端用户进行谈判,希望在其IPO中引入一个或多个主要投资者。据悉ARM正在与至少10家公司进行谈判,其中包括英特尔、谷歌母公司Alphabet、苹果、微软、台积电、三星等。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称,私募巨头KKR对其参与IPO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消息人士补充称,目前谈判处于初步阶段,有关ARM IPO基石投资的任何决定都要等到8月份才能做出。消息人士称,这笔投资不会带来任何董事会席位或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