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新闻。美国的硅谷银行倒闭了。
这引发全球关注和担忧——2008年金融危机是否会重现?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这个事件的背后透露出怎样的2023年投资逻辑?
01
硅谷银行倒闭是如何发生的?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3月10日宣布,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已被加利福利亚州监管部门关闭,由该公司接管。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在公告中声称,作为接管人在硅谷银行关闭期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会将所有受保存款转移至新创建的圣克拉拉存款保险国家银行,最晚11日上午所有受保储户都将可以完全使用其受保款项。
硅谷银行是设立在美国硅谷地区的一个专注于科技领域的银行,在全美银行中排名第16位。硅谷银行也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倒闭的最大一家银行。
银行倒闭了,接下来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介入来接盘处理倒闭的硅谷银行的各种债务,然后按照当初银行投保的份额,向储户发放保险金。后者是美国联邦设立的一家金融机构,专门用于处理倒闭银行的存款。
据公开报道,硅谷银行截至2022年底,总资产约为2090亿美元,存款总额约为1754亿美元。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每个账户的最高承保额度为25万美元。这意味着,一旦出现存款高于保险上限,这部分钱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硅谷银行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一天股价暴跌60%,市值蒸发约100亿美元。并进而引起储户的疯狂挤兑,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这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会发生?
这还得从头说起,硅谷银行以前吸收了很多硅谷优质企业存款,这部分存款的利率只有0.25%。吸收的这类存款的总额有189亿美元。银行拿着这笔钱去投资,买的理财产品回报率1.63%。这对银行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100亿美元就能净赚1.4亿。于是,硅谷银行又加了杠杆,用资产做抵押借钱来买理财,这时买理财产品的总金额达到990亿美元。
但现在外部情况出现了变化,最关键的变化是美联储加息。加息之后现在很多银行的存款利息已经到了5%了。既然有了5%的存款利息,原来在硅谷银行存款的客户们就想把钱从硅谷银行取出来,然后存到利息更高的银行里去赚5%的利息。于是硅谷银行就出现了挤兑。
这时硅谷银行不能不付储户的钱,只好卖掉了210亿美元的债券,亏了18亿。但硅谷银行是一家上市银行,卖了债券就得发公告。于是公告一发,加剧了挤兑。接着硅谷银行又做了一系列套现的行为,比如增发融资、稀释股权,总之原因就是银行的现金流断了,于是想办法找资金来补窟窿。但这个事通过发公告被大众发现了,又引发了更大的挤兑,同时在股市上造成了硅谷银行股价暴跌60%。
并且,这又产生连带效应,大家看到硅谷银行有这类的情况,就想其他银行会不会也有。于是美国其他银行股价也大跌,截至3月9日收盘,硅谷银行暴跌60.41%,创1998年以来最大跌幅。当日摩根大通、花旗、富国、美国银行总市值合计蒸发超520亿美元。KBW银行股指数在当日重挫7.7%,创2020年6月以来最大跌幅。
说回硅谷银行,尽管做了各种努力找钱,到最后硅谷银行还是拿不出足够多的现金来支付挤兑的客户,于是破产。硅谷银行从股价大跌带崩美国股市,到宣布倒闭和被接管,经历这一切只用了48小时。
更让人担心的是,硅谷银行的破产会不会是金融雪崩的开始?
其实在新冠疫情刚爆发时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当时美国股市接连三次停市,石油期货倒挂,表明民众和企业的信心高度缺失。在那种情况下其实也是容易引发大面积连锁反应的。但那次没发生,就是人为干预的结果。这次接下来需要重点观察的就是美国的发酵情况,以及美联储的反应。
13日的最新消息,美联储宣布对硅谷银行的储户将进行“刚性兑付”。
02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硅谷银行倒闭的背后,也透露出2023年投资的逻辑和答案。
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为了走出危机,全球主要的经济体都采取了大放水的方式,包括中国也是,启动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
到了2017年8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披露,其追踪的所有45个国家的经济在当年料都将录得增长,其中33个国家的经济预期将比上一年加速增长。这是2007年以来45个国家的经济首次同时实现增长,也是2010年以来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加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7年7月份预计,当年全球经济产出将增长3.6%,2018年将增长3.6%,预计增速均快于2016年。
但要知道的是,这个增长的背后是低利率的刺激政策。也就是说,企业是被低利率的钱驱动着去赚钱的。这相当于白借给你钱,你要不要?当然要的,因为拿着这些钱就算什么都不做而是去买最低收益的安全理财产品,也是赚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就像苹果这种账户上有着巨额资金的公司也还在发债借钱。这就是整个世界经济在2017年迎来快速增长的原因。
而现在美元加息下,一个尤其让人担心的事情就是,便宜的钱少了,这种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消失。就像一个病人是靠呼吸机续命,现在这台呼吸机则要移走了。这就是美元加息给全球带来的担忧。
这也是为什么2022年末日本加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大地震”的重要原因。由于美元加息,其他国家为了留住资金、防止涌向美国,只好也跟着加息。这意味着便宜钱越来越少了。结果,2022年末日本这个坚定的财政宽松政策的施行者,将已经持续十年的财政宽松政策画上了句号。这意味着全球便宜的钱又少了一个。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现在看到美国的科技企业在裁员,金融巨头高盛也在裁员。
便宜的钱没有了,接下来要赚钱就得靠真本事。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暂时有经营困难的优质资产投资机会可能也会大量出现。在此次危机被妥善解决之前,不少受到影响企业急需短期过桥资金,其中一些优质初创企业可能会开放融资,甚至寻求购买者。
总的来说,便宜的钱没了,这会大概率引发一系列的金融风险。硅谷银行事件意味着连续加息的不良后果已经开始出现。
这件事情对中国暂时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美是错周期的。中国提前一步挤泡沫,比如体量最大的房地产贷款早已设置了三条红线,把规避风险做到了前面;近年来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也在逐步妥善处置;别人加息我们降息,银行持有的债券不会出现类似风险。中国前瞻性的举措,错开美元收缩的周期为国家发展赢取宝贵的窗口期。
今年好的投资策略,就是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