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带给投资者的回报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投资的时间跨度和初始估值。投资者乐于持有投资的时间越长,经波动率调整后的回报率可能会越高。
自 1860 年以来,美国股票的平均年化总回报率约为 10%,在1 年期到 20 年期的持有期跨度内都是如此。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股票市场(和其他资产类别)往往会周期性波动。
规避熊市很重要,因为股票回报在股票周期中高度集中。
尽管市场一直倾向于周期性波动,但金融危机后的周期在许多方面与过去有所不同。
自金融危机以来,相对较弱的经济增长、相当低的通胀预期和债券收益率的经济背景意味着,投资者面临收入和增长的稀缺(因为政策利率接近甚至低于零):
由于上述这些变化以及量化宽松的开启,金融资产的估值普遍上升,这意味着未来的回报会更低。
从过去的周期中可以得出的最一致的观察结果之一是,估值很重要。
实际利率水平的下降可以反映出许多因素:人口老龄化、储蓄过剩、技术对定价的影响,以及全球化。
这种实际收益率的下降,加之总体增长率的下降,使得经济周期比我们过去看到的往往更长。
尽管短期内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仍然不大,但在面对经济冲击时降息的空间比过去要小得多,这使得从经济低迷中复苏变得更加困难。
但如果这样的借贷引发了更强劲的经济增长,那么在某个时候,通货膨胀预期和利率很可能会从当前的历史低点开始上升,随着债券收益率升至更高的水平,可能会引发金融资产减值。
一个可能的结果是,经济活动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增长速度。
或许最大的挑战将来自气候变化和经济脱碳的需要。
技术成果开始显现。
从长期看,即便要承受周期引起的波动,投资也能够获得极高的利润。不同的资产往往在不同的时间表现最佳,而回报将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