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医药一波三折,难以“涨上去”?

 

9月13日医药板块,真的跌惨了…


直接原因,是受美国拜登政府发布生物技术及生物制造计划倡议的影响,CRO/CDMO板块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针对该事件的影响及CRO行业的观点,我们也第一时间分享了一些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点评分析:


【泰旸资产】


  1.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对相关公司未来2~3年的负面影响较小。因为中国企业和北美客户合作,提供的是工程师红利以及供应链的支持保障。工程师人才是无法通过短期的行政方式去解决,而供应链的重建则是时间和资金的长期积累。最后,此次的倡议书没有制裁、禁止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的内容,即使是长期影响可能也是有限的。


  2. 从倡议书的内容上看,排在首位的是在美国本土建立生物制造的基础设施。可以看到,国内头部CRO/CDMO公司近年来都积极在海外建厂或者在并购海外产能后进一步扩建,这一布局既贴近了海外客户,也未雨绸缪的迎合了美国政府的诉求。


  3. 股价的下跌,更多反映投资者对于相关公司业务减少或者被取消的担心。但需要看到,目前海外并没有额外的化学/生物工程师或者新增的实验室/工厂能够承接中国企业订单的外流,特别是最近今年,全球小分子、传统生物大分子的主要新增产能主要都来自中国,因此,相关订单外流的风险是不高的。


  4. 最后,中国医药供应链提供的交付效率和低成本依然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只要美国本土企业难以达到类似的效率和低成本,中国企业将依然具备融合进美国生物医药供应链的潜力。

【凯丰投资】


股票配置较为均衡,医药行业仅为其中一小部分,因此,会有所选择,目前偏向于中成药和连锁药店等细分领域,在CXO方面配置较少,相关医药领域观点分享:近期中药集采影响——可参考上一轮湖北和广东结果,对于竞争格局好的独家品种,实际降幅有限;较少涉及CXO领域——主要考量:头部公司产业地位和短期业绩没有问题,但创新药融资低潮CXO需求景气度存疑,且供给端过去几年扩张太快,大多数CXO上市公司在减持或增发,估值也不便宜。


关于行业、事件观点,一般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相关行业在组合配置中作用不同,分析的角度和时间周期维度也会有所差异。


近几年,医药赛道可谓一波三折,但市场各类资金似乎对于医疗医药领域展现了异乎寻常的执著。下面我们将对医药赛道整体给出一些分析与观点:


事实上,在今年大市的震荡行情下,医药板块经历了一轮在所难免的调整。但是不同于大盘的顺畅反弹,医药赛道取展现出了一波三折的走势,在7月之后中证医疗指数再次进入下行通道。



不过市场各类资金似乎对于医疗医药领域展现了异乎寻常的执著。以全市场27只有明确份额变动数据的医疗ETF为例,从年初至今份额增长了81.11%,达860.98亿份,总计净流入资金224.94亿元。(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2/01/01-2022/09/02)



1、疫情反复


2022年以来,新冠病毒以及其变异体在世界范围再次肆虐,在今年1月26日单日感染人数甚至首次突破40万人。(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2022年新冠疫情确诊人数出现了一轮明显的增长



而从各国对策来看,我国在将人民生命放在首位的前提下,采取了全球最严格“新冠清零”政策,现实危机导致社会对于相关检测、疫苗、特效药需求明显提升。



2、刚需旺盛


总的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愈发富裕,医疗健康开支亦出现了稳步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21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达35128元;而人均医疗保健支消费支出则增长14.8%,达2115元,较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出1.2%。(来源:央广网,国家统计局,2022/01/19)


放眼世界,发达国家医疗支出占GDP比重往往在11%上下,其中美国甚至达到了16.77%,相较于这些拥有较为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国家,我国的未来医疗消费仍有长足进步空间。(来源:ifind,世界银行,统计区间:2000-2019)



3、行业利润亮眼


2020年后,中国医疗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行业利润节节攀高。甚至在世界经济发展承压的2022年,医疗赛道优异的盈利能力凸显。数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1日,A股457家医药生物企业半年报披露完毕(按申万行业分类),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1万亿,同比增长10.28%,归母净利润1330.20亿,同比增长7.32%。(来源:经济参考报,2022/09/05)



1、前期估值太高,疫情大环境打击市场信心


2018年以来,初现行业景气的医疗赛道获得了全市场资金的强烈追捧,从2018年到2021年6月30日,中证医疗指数涨幅达179.76%,市场过剩的信心造成了医疗行业估值与基本面的一定偏离。(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8/01/01-2021/06/30)


而2022年上半年疫情的大环境则使得市场对于市场信心偏低,从而使得医疗行业的价值回归过程变为“矫枉过正”的持续低迷。


中证医疗指数在2018年后展现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2、创新药科研成果落地需要时间


作为中国医药行业崛起的拳头产业,创新药被给予了厚望,其所带动的医疗外包、化学制药等产业支撑起了广阔的前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资本密集型、重科研的医药研发领域,其量变转化为质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积累。依照申万宏源研究表明,创新药研发需要跨越四个周期:技术积累、研发突破、销售黄金、衰退四个周期组成,前后往往持续40-50年,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大病种的治愈或有效控制。在这个方面,中国创新药企业尚处于襁褓之中,做到世界范围的竞争力尚需时日。(来源:申万宏源,《创新药系列深度报告之一》,2018/01/10)



3、政策层面“集采”对行业产生较大压力, 短期冲击依旧


不可否认,短期层面集采对于行业冲击依然不可忽视,从过往来看,每一轮集采带来的利润减损,都会对行业表现造成不小的打压,但反过来说,以“价”换“量”的长远策略,或将使得药企营收获得改观,从而支撑行业的长期发展。8月,浙江集采的谈判落地亦使得资金面对于未来保持了一定的观望态度,从而遏制了板块反弹。


集采对于利润的直观削减打击了短线资金的信心



客观来说,未来医疗行业或很难再现2020年的火热行情,彼时恰逢几个巧合,如老龄化拐点、集采间隙、经济周期顶点以及医疗创新企业业绩初步展现。在熟悉了医疗医药产业模式以及估值后,资金将有望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对待行业。


如果我们从一个更长期的维度看,经济的发展最终落点都是在于人本身,随着中国社会转向一个更加注重质量的未来,医疗行业或将随着人的需求而逐步展现其投资价值。以美国股市为例,在30余年的维度上,生物科技行业表现了相较于大盘的巨大超额收益。



放眼未来,随着世界经济逐步由弱走强、疫情影响的消退、以及科研成果的彻底落地,医疗赛道或将有望再次重获市场青睐,展现其坡长雪厚的优异投资价值。


(资料来源:中欧基金、泰旸资产、凯丰投资)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