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又因“炮轰”燃油车冲上热搜,他表示,“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像今天看待蒸汽机一样看待汽油车”。马斯克的言辞或许带有夸张色彩,但最近的新能源车销量数据,却让人们实打实的看到了巨大想象空间。
根据中汽协数据,截至今年8月,新能源汽车销售386万辆,同比增长1.1倍。8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创十年新高,首次超过了30%,达到30.1%。
随着销量突飞猛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在长产业链条下的相关赛道机会也随之涌现。
装机量翻20倍
动力电池领域大有可为
动力电池被称为新能源车的“心脏”,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结构中占比近40%。
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直接拉动了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预计2030年全球的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GWh,是2020年全球装机量的20倍以上。
面对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优质电池的产能供给端却未能及时跟上,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等影响,有效供给不足。根据SNE Research的测算数据,到2025年,动力电池产销缺口将达到37%,装车缺口将达到25%。
而从投资端看,近些年资金也一直在疯狂涌入动力电池行业。截至2021年,动力电池行业的投资数量由2017年的9起增长到28起,投资金额由2017年的15.01亿元增长到229.9亿元。
可观的市场规模、资本大力助推、急需补充的供给,给动力电池厂商留下的则是巨大的发展空间。
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核心关注点之一便是汽车续航里程,一定程度上,动力电池的竞赛相当于续航里程赛跑,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相比2012年,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高了1.3倍,价格下降了80%,主流车型的续航里程也从150公里大幅提升至500公里以上。但想在未来竞争中突出重围,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开始抢跑1000公里续航时代。
近期,宜信生态圈伙伴蜂巢能源研发出国内首批20Ah级硫系全固态原型电芯。该系列电芯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一旦量产应用,电动车可实现续航里程1000公里以上。
全球最大充换电网络
布局新能源车领域的卖水人
汽车的补能方式从加油变成了充电、换电,对应的新能源汽车补能技术路径马拉松,也早已开启。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新能源汽车换电站约1406座,同比增长1.5倍,预计到2025年国内换电站总数将超3万座。而到2025年国内换电站预计将突破2万座,运营市场规模有望达2600亿元。
看向充电桩领域,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充电桩261.7万个、换电站1298座、充电站7.5万座,形成全球最大充换电网络。
尽管我国充换电市场发展迅猛,但从供需来看,仍存在较大的缺口。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784万辆,充电桩保有量261.7万台,车桩比3:1。根据测算,2025年车桩比将下降至2.2:1,2021-2025年新增充电桩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54%。
新能源车加速发展、千亿规模吸引,自然带动了国内充换电企业的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我国过去5年成立的充电桩相关企业超过8.8万家,近一年新成立的充电桩企业也有5.6万多家。
换电市场,从保有量结构来看,主要被奥动新能源、蔚来汽车和伯坦科技占据,其中宜信生态圈企业伯坦科技的市占率达到17%,并以超 887 万次的换电次数居中国第一;而充电市场,宜信生态圈企业星星充电则以19.59%的市场份额占据国内首位。
万亿自动驾驶
开启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经说过,“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智能化才是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智能驾驶早已成为变革人类出行交通方式的重要赛道。与之相关的各项利好政策也频频出台,智能驾驶行业已迎来风口黄金发展期。
2020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开展自动驾驶载货示范应用。
2021年起,我国已确定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共1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2022年8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开始实行,标志着我国自动驾驶行业正式向L3级迈进。
政策高度支持背后,其实是自动驾驶带来的社会成本降低、社会资源和交通效率提高的巨大商机。
有数据测算,假设自动驾驶汽车超过90%,美国每年能够节省4471亿美元社会成本,而放到中国,如果4.1亿驾照持有者省去学开车的时间及费用,按中国最新人均工资测算,全社会可节省8600亿元的产出。
近期蔚来资本发布的《2022投资展望白皮书》也表示,自动驾驶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超十万亿美金,高级别的自动驾驶(L3 及以上)市场渗透率有望在2025 年达到10%、2030年达到30% 。
面对智能驾驶蕴含的万亿级商机,红杉、IDG、顺为等知名投资机构早早开始了布局。数据显示,2021年自动驾驶领域相关融资高达94起,披露融资金额超过435亿元。
而宜信生态圈,也不乏自动驾驶的独角兽代表,如干线物流领域的嬴彻科技,已经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卡车的前装量产,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均已推出无人驾驶打车业务,步入试运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