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封、北京恢复堂食、消费券发放多地开花,可以说给整个二季度开了一个好头。
在疫情反复扰动下,刚结束的二季度经济持续承压,全年5.5%的GDP增长目标能否实现?下半年经济发展靠什么?其中又蕴含哪些投资机会?成为当下投资人普遍关注的问题。
保五目标不易
下半年增速需达8%
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的全球增长预测下调为3.6%,下调了0.8个百分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认为,在疫情冲击、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多重冲击下,让全球经济增长未来预期转弱。
聚焦国内,有机构预测二季度GDP增速可能落入0-3%之间,北大国发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则表示,今年要实现5.5%的目标,下半年增速就要达到7%-8%。
“去年达到8%,这是因为前年基数低;今年想要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长5%,来实现全年5.5%的目标,不太乐观。”
下半年发力重点
聚焦三大领域
虽然面对不确定性冲击,保五目标艰巨,但诸多学者认为经济增长仍然具备潜力,消费、房地产、基建已成稳经济的主要抓手。
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去年消费对我国GDP增长贡献率为65.4%,与欧美乃至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如英国为84%,印度为72%,我国的消费贡献率还有待提升。
与此同时,作为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中等收入群体人口超4亿,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但不确定环境下,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弹性下降,普遍不敢消费。今年我国一季度居民储蓄倾向为38.2%,仍然显著高于疫情之前的水平,姚洋认为,在目前疫情慢慢明显减弱的情况下,出台消费刺激政策恰逢其时。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 注:居民储蓄倾向=(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
据统计,今年4月以来,超20个省市发行了40余类消费券,补贴活动覆盖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家电等多个领域。
房地产,或“量增价稳”
房地产是影响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关键因素。今年前4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下降29.5%,降幅甚至超过2020年疫情严重时期。
随着房企拿地意愿下降,去年地方出让收入大幅负增长,地方财政承压,也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
为稳楼市,5月以来,已有超过69个城市出台楼市调控新政,包括降低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购房补贴等多项举措,促进刚需和改善需求释放。
利好频出,部分热点城市已率先走出回稳曲线。随着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信心逐步修复,叠加房企冲刺半年度业绩,有机构预计,房地产市场下半年将进入“量增价稳”阶段。
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创新高
基建,一直是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不足全球领先国家的30%,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巨大。
而新基建,则更是近年国家扶持的重点,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就对新基建频繁提及:
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
逐步实现所有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
鼓励平台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技术研发突破;
未来新基建有望迎来新一波快速发展,并带动相关行业上行,更有机构预测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超10%。
稳经济下,均衡配置是入市首选
纵观资本市场,沪深300下跌已持续14个月,最大跌幅达37%,与过去5次历史大底比,市场3-4年一次的大底部已经出现。
随着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资本市场的积极因素正在累积。
回顾历史稳增长政策路径以及下半年的发力重点,相关投资机会也逐渐清晰起来。
08年行业轮动从基建到消费,再到科技;20年从新基建到中游制造,再到消费。而在今年的稳增长政策发力下,低估值的银行和地产仍有空间,但与历史对比,跑赢指数的空间有限。对比而言,新基建弹性更大,消费未来也可逐步重视。
当前,做好均衡配置,仍是参与市场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