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海外经济体抗通胀政策效果及影响

 

海外经济体抗通胀政策效果及影响

本篇文章作者:闫星月


引言:本文指在分析海外经济体抗通胀的措施(进度和力度),政策效果预测及可能的影响,包括通胀后进入滞胀或衰退的可能性及后续需要关注的重点。经研究分析,全球政策利率顶点可能出现在三季度,2022年底美联储政策利率或达2.5%,英国央行政策利率为或达1%。从缩表角度来看,预计在2024年7月实现2.5万亿的缩减规模,资产负债占名义GDP恢复至疫情前均值水平23%。若美联储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出售MBS,可能于2023年一季度初期缩减超过1万亿美元,将超过2017-2019年缩表周期总和,在2024年6月总缩减规模达3.3万亿美元。就全球紧缩政策对通胀的效果来看,预计全球通胀水平或在2022年二季度开始显现拐点。就对经济的影响来看,政策利率的提升与通胀水平的攀升,叠加地缘政治和疫情风险,可能会令全球经济陷入滞胀,同时金融风险(美元流动性紧缩+新兴经济体债务风险暴露)也将加大。


一、全球主要经济体对通胀所采取的措施


2022年以来,全球疫情显著改善,经济表现为缓慢恢复状态,然而俄乌冲突的升级,导致全球经济、政策路径变得复杂化,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全球能源、农业和工业金属的主要资源供给国,两国军事冲突,使得欧美等国家与俄罗斯在经济与金融领域相互制裁,令仍在改善的供应链瓶颈问题再度升温,加大了市场对能源及大宗商品供给中断以及贸易链条受阻的担忧,也加剧了全球各经济体对通胀风险上行的忧虑,主要经济体央行不得不将“控制通胀“作为政策的首要目标,显示出抗通胀的决心,与此同时央行言论也愈加“鹰派”。


  • 英国央行连续三次利率决议加息,并在2月底结束量化宽松;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了将“不惜一切抑制通胀”的言论,暗示了2022年可能会进行七次加息,且加息幅度可能多次高于25个基点。


  • 一贯鸽派立场的欧洲央行表达出了需要提前缩减购债规模的言论,并暗示结束购债后将逐步加息。


  • 俄罗斯央行年初大幅加息1050个基点,将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从9.5%上调至20%,此为20年历史最高纪录。


  • 巴西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1.75%,是自2021年3月以来连续第9次加息。

……


整体来看,新兴经济体自2020年10月之后开启了加息周期,发达经济2021年通胀水平高企之后也陆续加入加息周期,随着通胀水平的持续攀升,全球整体的政策利率呈现显著提升态势。


在此期间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也开启了缩表周期,英国央行于2月底结束了量化宽松,欧央行强化了在第三季度结束APP下的净购买的预期,美联储也指出在开启缩表的三个月内每月逐步减少600亿美元的国债和350亿美元的MBS上限,且在缩表启动一段时间之后,考虑出售MBS。若按照5月缩表预测,也就是在8月将达到950亿美元的上限。那么美联储将缩减到何种程度将停止呢?我们根据美国资产负债表规模占名义GDP比重来进行预测,在疫情前,此比重平均约为23%,在疫情后上升至35%,若要实现货币政策的正常化,整体的资产负债规模占名义GDP比重要下降至疫情前的23%水平,若不考虑出售MBS的情况下,会以每月950亿美元上限缩减,将在2024年7月下降至23%,总缩减规模达2.5万亿美元。若按照此前美联储说的相较于2017-2019年紧缩周期将更快缩表,即可能会在2022年四季度开始出售MBS,以这样的速度,很可能会在2023年一季度初期缩减超过1万亿美元,将超过2017-2019年缩表周期总和,在2024年6月总缩减规模达3.3万亿美元。


二、政策效果预测及可能的影响


政策效果预测


通过观测全球通胀水平与全球政策利率表现,我们发现,政策利率滞后于通胀水平约三个季度左右,显示出政策对抗通胀的时滞效应。目前全球通胀水平大幅拉升还未见拐点,从对政策的领先关系来看,预计在2022年底前全球政策利率将持续攀升,或创2019年8月以来新高,就2019年8月美联储的政策利率水平来看为2.25%,英国央行政策利率水平为0.75%,由此我们推断2022年底美联储政策利率或达2.5%,英国央行政策利率为或1%。从政策效果来看,当利率水平提高并达到顶点时,通胀水平将呈现回落态势(见图1),从当前全球利率水平来看,还未行至顶点附近,我们认为全球政策利率顶点可能出现在三季度(主要考虑到利率大幅提升可能令全球经济陷入滞胀,从而使得部分新兴经济体适当下调利率水平),全球通胀水平或在二季度开始显现拐点。


“超鹰派”货币紧缩政策下,我们认为对未来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可能陷入滞胀;另一方面是,金融风险加大。


首先,全球经济可能陷入滞胀。高通胀和价格持续高涨会对全球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企业利润形成压缩,从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对全球需求形成压力,与此同时供给端因俄乌冲突进入持久战以及中国3月至4月期间疫情的爆发,将对全球贸易、供应链瓶颈形成压力,从而令全球经济面临需求与供应的同步收缩。除此之外,政策利率的大幅上升,也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叠加高通胀的形势下,不利于企业再投资与盈利实现,同时也会增加政府利息支出,加大政府的债务压力。


其次,金融风险加大。风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 美元流动性紧缩风险。全球经济在可能陷入滞胀的可能下,会加大市场的避险需求,美元作为最佳的避险资产,将令市场形成一定程度的挤兑。此外,当前市场对美联储有较高的幅度的加息预期,从而扩大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息差,尤其是欧元区面临更大的衰退压力,将加大市场对美元的需求。除此之外,是来自欧美大国对俄罗斯进行的金融制裁。金融制裁包括,冻结俄罗斯海外金融资产、中断特定商业银行SWIFT服务,由此造成了离岸美元流动性收紧以及美国自身的美元流动性收紧。虽然俄罗斯商业银行的SWIFT服务需求大幅下降,但往后看,若欧美国家禁止俄罗斯能源出口,不仅可能造成俄罗斯主权债务违约,还会造成俄罗斯内部企业债的违约,除此之外,对全球金融机构的大宗商品杠杆融资造成严重亏损,从而加大全球信贷市场的压力,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冲击,造成美元流动性紧缩。


  • 新兴经济体面临债务风险暴露。在发达经济政策利率持续攀升的情况下,会加大新兴经济体的偿债压力,同时在金融风险上升之际,会加快资本从新兴经经济体中流出,引发货币贬值、股价下跌以及债券市场风险溢价上升,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巨大压力。


后期,我们需要关注俄乌地缘政治局势的发展变化、美联储加息与缩表是否会超预期、极端天气的影响、美国与欧元区经济在疫后增长的可持续性。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