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60城出手!最后一次救市?

 
时隔7年,房地产再次迎来松绑潮。

01
房地产核心调控政策,正在被一一突破。
郑州、哈尔滨、福州三大省会率先松绑限贷、限售、限购等政策之后,一众二三线城市开启新一轮的松绑潮。

截至目前,全国至少已有60个城市出台了楼市松绑新政,新一轮松绑潮正在路上。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河北秦皇岛、浙江衢州。

河北秦皇岛市,是全国首个明确取消限购的城市。
日前,河北省秦皇岛市发布通知,正式废止包括限购政策在内的调控文件,表示“因文件规定的政策已经不适应当前秦皇岛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

浙江衢州市,则是全国首个取消“双限”政策的城市。
日前,浙江衢州市出台楼市新政,限购方面取消户籍购房和企业购房的限制,限售方面取消了住房网签后5年内不得转让的规定。


衢州所在的浙江省,曾因所有地级市房价全部破万而备受关注。作为楼市最热地区之一,衢州的全面松绑备受关注。

自此,秦皇岛、衢州,与郑州、哈尔滨、福州一道成为这一轮楼市松绑的代表性城市,分别完成了对相关核心政策的突围。

限购、限贷、限售、限价、房地产税试点,被认为是房地产调控的核心武器,也是遏制高房价的有效组合拳。

这些组合拳全线开始松动,意味着什么?
02
这种场景,让人想起8年前。
2014年,楼市一度遭遇高库存之忧,全国房价罕见下行,部分房企面临资金链危机,作为龙头的万科甚至喊出了“白银时代”的口号。
后来发生的故事,几乎众所周知。借助“涨价去库存”,楼市不仅摆脱了泥潭,而且一跃而起,全国房价一度破万,绝大多数城市房价翻倍。

借助“涨价去库存”,一众房企开始了扩张之路,恒大、碧桂园、万科、融创等8家房企先后登顶世界500强。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世界500强榜单中,一共只有8家房企上榜,全部来自中国。

然而,每一次疯狂扩张,都会留下无数问题。恒大、融创等龙头房企,从登顶到遭遇债务危机,也就短短几年时间。(参阅《无一入围!属于“地产富豪”的时代过去了》)
房企如此,房价也是如此。
2021年底,在史上最严楼市调控、房地产税试点预期等政策制约之下,全国房地产市场终于从狂飙之势转头向下。
然而,不是每一个市场都能软着陆,房地产更是如此。
2022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均价跌破万元大关,相比去年同期高点下降了5%以上。
而在纳入统计的70个大中城市中,仍有超过8成城市二手房价环比下跌,相当于2014-2015年的水平。

在70个大中城市中,有28个城市房价回到两年前,其中跌幅最大的为牡丹江市,跌幅达12.5%。

这些城市里,也不乏以郑州、长春、哈尔滨、石家庄、济南为代表的省会城市,这些城市,正是这一轮松绑的急先锋。
这也揭示了一个典型的楼市规律:越是最早进行松绑的城市,经济基本面和楼市预期越存在问题。
03
回到8年前,2014年,楼市靠什么力挽狂澜?
第一步,取消限购。
到2014年年底,全国除了北上广深外,其他40多个城市全部取消限购。直到2016年下半年开始,限购才再次重出江湖。
第二步,松绑限贷,全面宽松。
2015年3月,央行联合住建部等五部委发布楼市新政策,这就是著名的330新政: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最低下降到2成,而二套房首付下降到4成,个人住房转让免征营业税的期限也由5年下调到2年。
第三步,大幅降准降息,一年之内,连续5次降准5次降息。
从2015年开始,央行连续五次降准5次降息,累计降息125个基点,商业按揭贷款利率一度降4%以下,为前后10年的最低值。


这些政策将楼市从凛凛寒意里扭转过来,市场开始复苏,深圳厦门率先重启上涨之路,但大多数中小城市仍旧不温不火,政策刺激亟待加码。
于是第四步终极大招来了:去库存。
2015年年底,房地产去库存被列为来年五大任务之一。
自此各大城市开始主动上阵,从土地供应、住房信贷、税收优惠补贴、购房落户乃至直接发放购房补贴等层面,全面刺激楼市,政策之宽松,为后来者所难以想象。
第五步,三四线城市,棚改货币化。
仅靠货币松绑,并不会雨露均沾,三四线依旧低迷。因此,三四线迎来空前的定向放水——棚改货币化。
为此,当时提出了三年拆建1800万套棚户区的目标,同时加大货币化补贴,从传统的拆一补一的实物安置房,转向了真金白银的“发钱”。
大拆大建大补贴,在三四线城市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楼市大繁荣。
04
这一次,历史会否重复?
基于稳增长的需要,这一次稳楼市,对政策松绑的容忍度超出预期,一二线城市房价有望企稳,部分热门城市房价出现明显上涨,并非没有可能。
,全国性的普涨,几乎没有希望了。
与8年前相比,除了人口、城镇化等长期因素趋于见顶之外,这一次还面临着三大不同:
第一个不同是,降息空间所剩无几。
目前,全球已经步入加息时代,美联储预期年内将加息6次以上。虽然我国的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但大环境收缩必然制约降息空间。
要知道,2015年5次降准降息,利率累计下调了125个基点(1.25%),而这一次楼市利率(5年期LPR利率)从2020年开始累计仅下调了20个基点。
第二个不同是,房价与居民杠杆率处于历史高位,加杠杆空间所剩无几。
根据央行报告,2022年,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达72%,而2014年还不到40%,更早之前的2008年仅为18%。

所谓居民杠杆率,指的是居民债务与GDP之比,衡量的是居民的债务规模以及未来加杠杆的空间。
从国际横向来看,这一居民杠杆率,已经超过国际平均水平,直追发达国家。
第三个不同是,疫情冲击愈演愈烈,不确定性盘绕在所有人头上。
疫情是这一轮楼市周期里最大的黑天鹅之一。

疫情影响,不仅在于流动受限下的市场冰封,更在于居民工作及收入预期受到影响,对未来不再像过去那么坚定。
人们之所以愿意超前消费,愿意疯狂加杠杆,自然是因为对未来的收入增长充满信心,对未来随着经济增长而助推的资产价格膨胀充满期待。
疫情改变了这一逻辑。面对种种不确定性,消费降级、谨慎加杠杆已经成为共识。

楼市也不例外。
05
历史会不断重复,但不是每一次都能上演奇迹。
面对未来,房价见顶或许会迟到,但难以避免。
人口、城镇化率、经济增速、居民杠杆率,都会形成对房价的长期制约。
楼市分化,早已成为现实。
一二线楼市横盘,背后不乏政策严控的结果。一旦开始大规模松绑,楼市企稳乃至反弹至少不是难事。
但对于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来说,调控政策几乎等于0,本就没有限购限售制约,市场尚且难以遏制下行趋势,又不存在通过松绑救市的空间,未来资产价格必然全面承压。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不要疯狂加杠杆,千万不要选错城市。

文章来源:国民经略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