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政策,正在全速逆转。
这意味着,实行6年之久的限购政策,开始松动了。
自此,福州也成为继郑州、哈尔滨之后第三个率先松绑“救市”的二线省会城市。
楼市政策逆转,影响有多大?
01
三大省会,在不同层面完成了对楼市核心调控政策的全面“突围”。
一是限购,二是限贷,三是限售,四是限价,五是房地产税。
继郑州之后,哈尔滨更是明确废止限售政策,从而成为全国首个取消限售的二线省会。
相比郑州、哈尔滨,福州更进一步,直接对调控更为核心的限购政策出手。
过去几年,虽然各地松绑不断,但更多还是以人才政策之名行变相松绑之实,只敢在限购的高墙之上“悄悄”打开一道小门,而大门洞开、围墙从此形同虚设的还是首次。
至于限价,也早已处在松绑的边缘。
很多城市已经或明或暗降低了新房限价的门槛,更有不少城市试图在二手房指导价上做出更多动作。
曾经将房价一度打了7折的二手房指导价,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动。
至于房地产税,至少在2022年都不再是市场预期的范畴。
这意味着,本来已经箭在弦上的房地产税试点,又要推迟了。
楼市和房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喘息之机。
02
为什么率先突围的是这些省会?
历史经验反复告诉我们,越是最早松绑、越早最急于刺激托底的地方,市场形势就越严峻,来自基本面的支撑就越弱。
虽然房价只是小幅回调,但大多数城市已经开始面临土地流拍、市场冰封的压力。
从官方数据来看,大多数城市房价跌幅不到5%,部分省会房价仍有一定涨幅。
虽然房价并未出现大幅回调,但市场成交严重萎靡,一旦“有价无市”成为现实,再高的房价最终都无法维持。
数据显示,哈尔滨新房去化周期超过30个月,郑州为20个月,福州为18.6个月,全线超出12个月的警戒线。
这意味着,即使未来新房全部暂停上市,在这些城市,至少也有1-2年时间,才能卖完已有的房子。
楼市走冷,对土地市场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卖地收入不可避免走入了低谷。
日前,福州进行首轮土拍,共出让18块土地,其中有3块流拍、3块现场撤牌,在成交的12块土地中,8块都是底价成交。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轮土拍,基本都是国企进行兜底,鲜见民企的身影。
03
相比楼市,这些省会的经济基本面也面临一定压力。
作为省会,这些城市都不乏强省会的底气和意图,但经济与一线和强二线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最先松绑的郑州,曾面临洪涝、疫情的双重冲击,GDP增速跑输全国。
2021年,哈尔滨GDP为5351.7亿元,不及山东临沂、陕西榆林、浙江金华等普通地级市。
要知道,早在20年前,哈尔滨GDP一度位居全国TOP20之列。
2010-2020年,哈尔滨常住人口从1063.6万减少到1000.9万,人口萎缩62.7万,成为全国唯一人口负增长的省会城市。
2021年,福州GDP达1.13万亿,不仅跃居全国20强,而且时隔20多年首次超过泉州,跻身全省首位。
这是强省会、强都市圈战略助力的结果。
对于福州来说,如何更进一步,巩固全省第一大市之位,稳定房地产恐怕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04
与二线省会相比,三四线城市的压力更大。
二线省会普遍都出台过严格的楼市调控政策,市场正常需求遭到一定抑制,而松绑本身就是一种“武器”,对市场能起到一定刺激作用。
三四线城市,本身就没有多少调控可言,既无限购也无限售,门槛本来就已低到地板上,所以借松绑来释放政策利好的空间几乎不存在。
这是一方面。
更严重的是,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普遍创下历史新高,去化周期超过2年乃至3年的不是孤例。
防城港、连江、大连、烟台、河源、梅州、福清、惠州、铜陵、北海。
2022年2月末去化周期TOP20城市
这背后的原因同样不难理解。
一方面,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基本面普遍较弱,且面临人口持续流出的严峻压力。
另一方面,棚改货币化基本已经收官,维系三四线高房价的最大支撑不复存在。
因此,面临经济、人口基本面之变,即便出现全国范围内的大松绑,对三四线城市的提振效应也相对有限。
05
楼市核心政策频频“突围”,释放了什么信号?
楼市是典型的政策市。大涨必有调控,遇冷必有松绑,这是颠扑不破的铁律。
且不说2022年5.5%的GDP增长目标,本身就预示着房地产不能成为拖累。
而面对疫情冲击、地缘冲突的“黑天鹅”,房地产的重要性更是有增无减。
所以,托底乃至刺激房地产来稳增长,就成了必然选择。
毕竟,房地产不仅能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还能通过卖地收入补充地方的土地财政,更是经由上下游产业链带动一系列产业的繁荣。
不过,这种刺激效应已面临边际递减的尴尬,而作为反面的挤压实体经济、金融风险、民生压力等问题愈发突出。
所以,前几年,房地产去金融化、泡沫化,才被提上日程,力图通过政策围堵来实现“软着陆”。
考虑到居民收入、杠杆率及房价本身所处的位置,新一轮松绑,更大作用在于维稳和扭转预期,对于高能级城市或许不乏刺激作用,但大多数城市能维持房价不坠就已相当不错了。
最后,今年两会比较罕见地提到“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更宽松的地产政策空间正在打开,稳地产等于稳经济已成为市场共识。
稳地产首先要稳地产需求,预计这一点将在未来逐步成为共识,未来也会见到更多政策针对地产需求板块。
无论是否因为稳定市场而出的放松政策,住宅单一配置风险大,房住不炒是主旋律。
新经济时代房地产投资有非常多元的机遇——-例如商业地产中的:存量旧改、物流地产、数据中心、生物实验室。
个人较难进入商业地产的领域,缺乏专业判断,也缺乏项目投资渠道。
携手专业机构,用房地产金融的投资方式,配置多元地产资产,提升抗风险能力,增加收益来源。
文章来源:国民经略
点击下方卡片,了解更多地产投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