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释放强烈的稳投资信号,从开会次数来看,1月前后的6周时间,五大基建省份召开的相关会议次数一共有9次,大幅高于过去两轮基建上行的周期。
但问题来了,如果你不懂这个“基建”这个词,以及他的亲儿子“新基建”,你可能就要错过机会了。
最近太多朋友问关于“新基建”的问题和相关产品。一方面,不少客户经理打着新基建的名号,给你推荐新基金;还有一些不相识的人给你说年化收益超过10%的充电桩入局项目……
另一方面,2021年大涨的板块,大多和新基建相关,新能源光伏等等。
“新基建”到底是什么?
是割韭菜的名词,还是真正的投资机会?为了让大家接下来更清晰、理性地面对产品推荐,我今天尝试用大白话把这个东西说清楚。
风口之处,有聪明钱早早入局,有一些不作为的资金在蹭风口,还少不了骗子潜伏其中。
唯有自己懂,才能拨开云雾,看清投资产品的底层逻辑,找到真正的投资机会。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向展开
1、为什么要关注新基建?
2、普通投资者怎么分析新基建;
3、普通人如何参与新基建的投资?
为什么要关注新基建?
我们要从咱们国家的最核心KPI——经济增速说起。
一,经济增速减缓,经济增长需要巨大推力。
“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在8%左右,明年可能回落至5.3%左右。”这是12月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给出的判断,很重要。
面对增速下行,社科院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增加赤字规模,让政府扩大投资;二是产业升级、绿色转型很有成效,但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三是关注失业率这个指标。
从目前的宏观动向来看,降准、降LPR,无不透露着可能扩大投资,释放流动性的可能。
二,提振经济增速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
在前面提到的《经济蓝皮书》里,社科院提到,“消费恢复乏力,有效需求偏弱,居民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增速仍慢于GDP增速。”
与此同时,根据最新数据,中国人均GDP刚突破一万美元,美国人均GDP是六万美元,日本是四万美元。
也就是说,寄希望于让消费贡献增速,有点难。
那么出口呢?2021年11月以来,32个国家取消中国出口普惠待遇,美国出了中国实体制裁名单……中国的出口相继面临不少出口的阻碍。
三,难以指望消费和出口,投资拉动显得更加重要了。
要知道,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向来是过去拉动GDP的主要方式。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让GDP增速走了个正钩√线。
1)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2)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3)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