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开市,在这里首先祝大家虎年投资顺利,如虎添“亿”!
展望2022,新的一年面临的风险和机遇有哪些,分以下三部分与大家探讨:
第一部分,三个锦囊:逆人性、长期投资、关注增长
针对资本市场的特点,首先分享给大家三个锦囊:
- 逆人性。
经济好、市场涨时,我们身处的环境、周边的所有人会让我们更乐观,乐观情绪又会螺旋加强市场乐观情绪;当经济不好、市场跌的时候,这种负面螺旋也被加强。
因此,人性在投资决策里的作用会被放大,而金融市场会围绕价值中枢上下波动,逆人性的意义在于我们做每个投资决定都回到这个价值中枢上来。
- 长期投资。
如前面逆人性所说,人性放大了我们的情绪,往往忘记了长期投资的意义。长期投资核心是算出并抓住价值中枢。
比如近期A股大跌,但很多公司的长期价值中枢还在,股价跌到了长期价值以下,虽然有可能还会调整,但此时买入并拿住,价值一定会回归。
瞄准长期目标的道路上,禁得住短期诱惑。比如分清市场大涨或者下跌究竟是情绪的变化还是长期基本面的变化。
- 增长是最终生产力。
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变化是什么?哪些行业的增长速度长期看会超越GDP增速?每一次全市场剧烈调整大幅下跌时,配置增长快的还是旧经济防御性行业?
选基金经理的时候,关注核心也是基金经理是否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跟着世界一起进化。
第二部分,对市场的看法:机遇匹配风险,中长期并不悲观
A股全面大跌,创单日及开年历史最差。深跌原因:四重压力叠加。
1)2021年经济较差且延续至今,疫情加重二次施压;
2)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过高,央行频繁喊话放松,但政策迟迟未落地;
3)海外地缘政治是短期导火索,引发悲观情绪,但非主因;
4)美元加息进程推进,风险资产全面下跌。
后市展望:不悲观
1)经济托底政策箭在弦上,虽有时间差,但救地产+新基建+新能源+货币宽松政策将密集出台;
2)美联储紧缩已被充分计入预期,若通胀稍缓会使得边际宽松,则支持市场触底;
3)新赛道回调明显,计入未来两年盈利增速后估值趋合理;
4)后疫情调控政策有边际变化趋势,高层对开放旅游等声音渐强。
配置策略:三个方向
1)深度调整的景气后周期赛道。新能源装机推动的绿电电网升级、新能源车推动的充换电、光伏组件降价并提升装机带动的小而美配套公司、海风平价快于预期带来的巨大机会。
2)后疫情边际改善的价值赛道。消费、旅游、餐饮等受益出行改善的低估值公司。
3)政策纠偏赛道。今年托底地产带来的物管新消费重估、集采纠偏带来的医疗器械等公司的估值修复。
第三部分,长期风险:识别并驾驭风险、做好投资
整体看,在中国做资本市场投资,全球的视野、对宏观的理解越来越重要。
1)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如冬奥会张艺谋导演所说的,需要把“我”变成“我们”,中国不光自己国力强了,我们越发需要全世界的舞台,世界需要中国、我们也需要世界。
这里会引申出很多行业面临的风险,比如半导体晶圆制造及芯片的逆全球分工是否持续,贸易制裁会不会加剧等问题。
2)通胀的压力会不会导致金融危机。供给端的通胀、需求端的通胀或可能轮番上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压力越来越大。
近期全球供应链遭遇重创(民粹、疫情等多重原因),主要国家扩张货币与财政,加剧了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债务风险:货币没有扩张空间,进入紧缩周期;财政政策空间不足,债务隐患重重。
3)疫情的风险。张文宏主任提到的今年大概率是疫情最后一年、海外疫苗接种率大幅提高、经济活动已经完全放开,与病毒边际赛跑的自信来自有效的疫苗、特效药以及大规模的公共医疗资源。
高传染率、低重症率的奥密克戎正冲击着全球医疗体系,2022年中国需要大规模增加公共医疗资源。
新冠病毒破坏了贸易稳定,国家关系更加脆弱。只有跑赢病毒,全球化重启,世界才能回归正轨,就会有更多的市场回归自由价格,更多的人回归正常生活。
最后,坚定看多中国,看多资本市场。“投资要抓主要矛盾”,把握投资主脉络,摒弃市场噪音,穿越波动看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