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市市通高铁!中国高铁第一大省,再次易主

 

市市通高铁,又多了一个大省。

01

高铁第一大省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第一省,再次易主。

12月10日,赣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北起江西省赣州市,南至广东省深圳市,贯穿了江西赣州,广东河源、惠州、东莞、深圳等多个地市。

自此,粤北的河源别没有高铁的历史,广东完成了高铁网络的最后一张拼图,21个地市全部有了高铁连通




广东由此成为我国第6个“市市通高铁”的大省。


在此之前,已有福建、安徽、江苏、江西、河北5个省份实现“市市通高铁”。

注意,这里的高铁是以时速200公里以上作为界定标准,包括高铁、动车和城轨。如果以时速300公里以上作为标准,那么尚未有任何一个省份实现了这一目标。

虽然广东不是首个 “市市通高铁”的大省,但从高铁总里程来看,广东先后反超广西、安徽等省,重回全国第一。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加上赣深高铁广东段300多公里的新增里程,广东高铁总里程高达2400公里,位居全国之首。

自此,广东继第一经济大省、第一财政大省、第一工业大省、第一外贸大省、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养老金大省之外,又多了一个“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多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正在建设中。未来有望成为全国首个“市市通350高铁”的省份。

02

市市通高铁

广东为何没能拔得头筹?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为何这么晚才“市市通高铁”?

早在2018年,在省两会上,有关人士就坦言“广东省的高铁已经落伍了”。当时,福建已率先实现“市市通高铁”,而广东仅有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铁,且高铁总里程甚至一度落后于广西。

为此,广东开启了奋起直追。


3年多来,深湛铁路江湛段、梅汕铁路、赣深高铁等先后开通运营,广东重回高铁第一大省之位,而广汕汕、广湛、深江、深汕等高铁都已开建。



注:赣深高铁已于2021年12月正式开通



广东之所以未能拔得“市市通高铁”的头筹,第一个原因是地理和规划层面的。

广东地处我国南部沿海,位于铁路系统的末梢,难以直接从跨省际、跨区域的高铁网络中受惠。

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网络为“八纵八横”的宏大布局。


“八纵”: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

八横”绥满通道、京兰通道、福银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作为国家战略,高铁规划着眼于全方位布局,侧重于跨省域之间的交通协调、不同区域的交通互联。




八纵八横,纵横交错,中西部省份由于地理区位因素,成了高铁网络绕不开的存在,这些省份往往能从过往高铁的建设中直接受益。

安徽之所以高铁里程位居全国前列,背后就不乏这一因素。

八纵里的京沪、京台、京九,八横里的沿江、陆桥通道,从安徽纵横交错而过,合肥得以成为晋级为“米”字型枢纽成员,城市能级和区位优势得到显著提升。

相比而言,广东更多要靠自身推进。

03

自力更生的广东

第二个原因是,中西部地区的高铁建设,往往能得到国家政策和财力的扶持,而广东则要自力更生。

一条高铁线路,动辄数百亿,高则上千亿,对于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省份是难以承受的重负,所以在非发达地区,由国家主要出资就成了惯例。

其中,最高的当属川藏铁路,由国家100%全部出资,这是其特殊区位和战略重要性决定的,无可厚非。

不过,还有许多西部的高铁路线,国家出资比例多数超过一半。而东部沿海,尤其是广东的高铁建设,则基本都由省市自主负担

正在开建的广湛高铁,总投资额高达998亿,其中资本金、银行贷款各占一半,资本金全部由广东省出资。

有人说,广东是经济第一大省,也是财政第一大省,有足够的实力进行负担。

问题在于,广东虽然经济发展强劲,但区域发展并不均衡:既有富裕程度遥遥领先的珠三角,也有相对不发达的粤东西北。

广东下辖21个地市,虽然深圳、珠海、广州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列,但还有2/3的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低的梅州,人均GDP仅为3.1万元,不到深圳(15.75万元)的1/5。




可见,广东省内需要财力扶持的地方还很远。不过,广东有相当一部分财政收入贡献给了全国,用于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数据显示,广东对全国财力净贡献超过8000亿元,位居全国之首,远远超过其他省份。





另据搜狐城市统计,广东一半以上的财力贡献中央,位居全国第一。


2018年,人均贡献了1.31万元的财力,分别是同期江苏、浙江、山东三省的2.04、1.75、9.65倍。




当然,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广东从全国吸纳了大量年轻劳动力,将一部分财政收入反哺用于其他地区的转移支付,既是全国一盘棋的思维,也是区域均衡发展的体现。

不过,这种局面,导致了广东在高铁建设上承受更大的财政压力。能在自力更生之下,将高铁里程提高到全国第一,殊为不易。

所以,不能只看到广东作为经济大省的一面,也要看到广东内部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

同样,不能只看到广东整体财力的充沛,也要看到广东为全国所做出的贡献。

如今,粤东西北的发展,同样需要规划、政策甚至财政的直接支持。

04

谁是“市市通350高铁”第一省?

广东的高铁建设仍未止步。

根据规划,广东有望在2025年之前,率先实现“市市通350高铁”。

目前,广东仅有3条高铁路线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分别是武广高铁、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而在建的350公里时速高铁还有广汕汕、广湛、深江、深汕等高铁

面向未来,广东在2035规划中,还预留了六大超级廊道:


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琼州海峡通道、粤北至沿海经济带高快速铁路、北部生态发展区高快速铁路。




这其中,广州、深圳将作为两大铁路枢纽而齐头并进。


就包括海陆空在内的综合交通而言,广州、深圳都是国际交通枢纽。


单就铁路来看,广州的定位是国际铁路枢纽,而深圳则是全国性铁路枢纽,共同构筑粤港澳大湾区铁路枢纽集群。




在粤东、粤西,汕头和湛江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也被委以重任。根据规划,广东将支持汕头建设区域铁路枢纽,积极推进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铁路枢纽布局建设。

届时,随着铁路建设推进,广东的高铁乃至磁悬浮网络,将走在全国前列。


文章来源:国民经略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