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命脉行业发生巨变,理解中国的钥匙变了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一场行业的大震荡正在中国上演。


曾经最风光的行业几乎一夜之间都面临转型危机。


互联网的红利期在反垄断的浪潮中逐渐走到尾声,教育培训行业的大整顿几乎让各路资本有去无回,对房地产行业的压制更是一点都不手软,曾经的行业老大哥恒大至今仍没有找到出路……


与此同时,一些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与外部形势高度相关的军工行业进入了群众茶余饭后的议论中,被赋予“反制和威慑外方”战略地位的新能源得到了自上而下的青睐,“专精特新”更是成为了告别民资财团化模式的终极目标……


发现了没有,“行业”、“产业”成为了近半年中国经济的高频词。


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全方位、全行业的价值重估,各路聪明钱已经悄悄转向。


理解中国的钥匙已经变了。


以前,我们从“区域”的角度来理解中国;从现在开始,请从“产业”的角度重新认识中国。



2021年,中国对战略资源的分配思路发生了改变。


过去核心资产是以区域、基建、房地产为核心,如今开始转向以产业、行业为核心。


拿中美做对比,可以快速地理解这种转变到底意味着什么。


过去提到中国时,首先想到是三大都市圈,是大基建、高铁,是一线和二三线的区域格局。


如果被问到“北京上海有什么产业”,多数人会语塞。


当我们提到美国时,我们却很少想到它有几大都市圈,问一个问题,你知道美国第二大城市是哪一个?


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有苹果、波音、麦当劳,有硅谷产业带,有好莱坞的电影产业。


大家并不熟悉美国的区域发展,但大家一定都知道美国的产业有多牛。



过去这30年里,中国的发展是靠投资驱动,而投资大都建立在大基建、房地产上,是靠拼命砸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砸出来的,投到制造业、产业上的并不算多,所以中国的产业一直处于比较初级的形态。


但随之投资回报率的递减,现在光靠砸资源就能有财富生产出来的路数行不通了。


中国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经济从要素驱动来到了效率驱动,即要怎么高效配置资源,如何让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的重要性,用一句话来概括足以:


未来中国能走多远,中国人能达到什么高度,就看我们的产业能达到什么高度。


在产业层次分层的金字塔中,底端是初级的产业体系,不需要太完备,产品也不具备竞争力,主要靠自然禀赋,像巴西,就是卖卖矿产。


再往上走,产业升级到了高端产业,就像瑞士一样,能在精密机械这一块做到顶尖。


想站在金字塔顶端,还要做到像美国、德国一样有真正引领型的产业体系。



过去,看懂中国的密码是下面这幅“弓箭图”。


中国的资金、人口、机会都聚集在弓箭地带上,我们想找发展机会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大城市。



现在,要看懂中国光是一副弓箭图还不够,还要看产业集群的分布图。


美国的500强,德国的隐形冠军,并没有集聚在大城市中。未来伴随着专精特新、新兴产业的涌现,中国的区域格局还会发生更大的变动。我们要找财富机遇,不止是要考虑城市,更准确地是应该考虑产业。



过去,从空间、区域角度理解中国时,我们看的是城市的发展规划,看人口的流入、地方摩天大楼的高度。


现在,再增加一个维度,从产业角度理解中国时,我们判断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潜力,还要看产业升级到了哪一步,看高端人才是不是愿意留下来。


这一重大转变,对所有人的决策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资金已经发出了重要信号。


货币流向哪里,决定了财富机会在哪。


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下一阶段的政策重点是: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领域的支持 ”


“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实现金融与科技、产业良性循环

“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信贷规模 ”


简单说,就算放水,也不关房地产的事了,现在要把钱从房地产、高能耗的行业赶到实体里面去,赶到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低碳产业中去。


不会骗人的聪明钱闻风而动,从房地产、教培、互联网撤出之后,它们开始了新的布局。


我们将聪明钱分为三大资金势力,民间大资本,国家资金、以及境外资金,来追踪它们的动向。


我们发现,2021年,中国核心资产的转移正在扩大化。




民间资本大体兵分两路。


一路是背后有家族势力的“旧钱”(old money)他们的动态并不容易追踪,我们可以通过被视为代表“旧钱”意志、玩资本的高手“高瓴资本”来窥探一二。


高瓴资本的体量足够大,在资本市场的号召力强,所以任何买卖操作本身都是市场看涨看跌的重要信号。今年,高瓴最出圈的案例,就是提前清仓了好未来,导致外界对高瓴的信息获取能力更是推崇。


高瓴过去最喜欢的投资领域是互联网、医药、消费、企业服务。


但从2020年开始,高瓴开始正式押注新能源领域各大龙头。


2021年开始逐步重仓半导体,并表示看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前沿科技、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新终端四大赛道。


今年上半年,高瓴投了80起硬科技。



另一路就是白手起家、以互联网资本为主的“新钱”(new money)。


虽然巨头们在好几年前就意识到产业大势,但能挣短平快的钱,谁愿意慢下来?


直到今年,形势比人强,互联网巨头们才开始挺进实体,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了“产业互联网”。


据ToB头条统计,截至到8月10日,腾讯在ToB领域疯狂投资了176亿元,字节激进投了10亿以上,克制的阿里投了2亿以上,但也比去年一年还多。


另外,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也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阿里押注小鹏,腾讯押注蔚来,字节押注理想。


文章来源:智友学院


a4b50e177ff53d3b3f720a6faf19918.png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