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万亿GDP城市三季报来了

 
今年第三季度,局部疫情、洪涝灾害、电力紧张、原材料和海运价格暴涨等多重冲击接踵而至,中国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顶部城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截至目前,全国23个“万亿俱乐部”城市均已交出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它们的表现究竟如何?谁在疯狂赶超?谁又遗憾掉队?


上海等6GDP迈上新台阶

武汉等13城增速跑赢全国


我们先整体看一看23个城市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



从GDP总量来看,多个城市跨上了前三季度GDP总量的新台阶,其中上海首超3万亿,深圳、广州首超2万亿,宁波、青岛、无锡首超1万亿。还有几个城市全年经济总量有望实现新突破,上海、北京有望齐齐跨上4万亿台阶,成都有望成为全国第7个2万亿城市。


还有一些数据值得关注,比如2020年经济总量位居1.2万亿档位的5个城市——宁波、青岛、无锡、长沙和郑州,已经出现明显分化,宁波、青岛和无锡超过了1万亿,长沙和郑州却仍处于9000亿元档位,且差距不小。


6个“万亿俱乐部”新秀城市也出现了分化,泉州、南通、济南、合肥前三季度GDP都超过8000亿,西安和福州却在7600亿量级。不仅如此,西安和福州还被东莞(7694.62亿)后来居上,东莞大概率将在今年正式成为全国第24个万亿GDP城市。


从GDP增速来看,23个城市中共有13城同比增速跑赢全国(9.8%),从高到低分别是武汉、佛山、苏州、无锡、青岛、北京、合肥、南通、宁波、杭州、成都、广州和重庆。有9城增速不及全国,由低到高分别是西安、郑州、深圳、南京、长沙、天津、济南、泉州和福州。上海的增速与全国持平。


可以看出,除了武汉这个特例之外,经济增速最高的10个城市全部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增速最低的5个城市则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内陆地区,这或许显示了疫情之下区域发展的新变化,即东部城市整体领跑,中西部城市增速放缓。


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黄勇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之后,东部的增速反而更高,这是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实力体现出来了,与其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条密切相关,尤其是最终消费品,在全球受疫情影响下,东部地区订单反而增加,而中西部地区产业大多以原材料为主,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条也短。


从GDP排名来看,“万亿俱乐部”新秀竞争十分胶着。与去年年底排名相比,前18名的城市都未发生变化,仅有南通超过了济南和合肥。但今年一季度、上半年与前三季度,泉州、南通、济南、合肥、西安、福州的名次一直在变,你追我赶十分胶着。


深圳成增速最低一线城市

工业与投资齐齐“失速”


看完整体数据,我们再来关注一些细节,首先是“失速”的深圳。


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深圳一直是一线城市中增速最低的城市。前三季度,深圳GDP总量21791.18亿元,同比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4.8%。这样的增速不仅在一线城市中垫底,甚至在十强城市中也处于垫底位置。



作为工业强市,深圳第二产业的表现却不甚理想。前三季度,深圳二产增加值为7876.16亿元,同比增长5.1%,两年平均增长3.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两年平均增长3.2%。二产增加值与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此低的增速,或受到中美贸易战、原材料和海运价格上涨、限电限工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


今年1-8月,深圳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8.0%,是广东21市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城市。结合此前数据,自今年6月起,深圳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已经历了“三连降”。其中,降幅最猛烈的时刻发生在7月,当月深圳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78.82亿元)相比6月(360.87亿元)骤降约50%。


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华为,今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2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大约29%;消费者业务收入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46%。与此同时,华为总部所在的龙岗区,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6%。


在投资方面,深圳也出现了负增速。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了5.2%,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同比下降17.8%。《湾区经济分析报告》认为,地产投资总体遇冷主要是受到今年以来全国及区域层面地产政策调控的力度明显加大的影响,这既包括需求端的购房条件、学区房政策变化,也包括地产企业融资端的“三条红线”,还包括深圳首创的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等。


那么,这样的影响会长时间持续吗?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银湖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经济具有非常强的韧性,尤其是科技创新产生的持续动力强劲。他认为,这种情况不会持续下去。


宁波青岛无锡前三季度破万亿

郑州长沙遗憾掉队


还有一个值得展开的细节是,2020年经济总量位居1.2万亿档位的5个城市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宁波、青岛和无锡前三季度GDP已突破万亿,郑州、长沙遗憾掉队。


实际上,这5座城市加入“万亿俱乐部”的时间并不统一,但在2020年均处于1.2万亿档位。其中,青岛在2016年突破万亿,无锡、长沙在2017年突破万亿,宁波和郑州在2018年突破万亿。但截至目前,郑州和长沙与其他3个城市拉开了一些距离。


今年前三季度,宁波、青岛和无锡的同比增速都在10%或以上,成绩十分亮眼。其中宁波和无锡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比如宁波,前三季度高新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5%,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青岛则是第三产业表现更为亮眼,尤其是外贸和消费。前三季度,青岛进出口总值6225.9亿元,几乎与2020年全年数据相当(6407亿元),同比增长36.6%,两年平均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0%,两年平均增长7.0%。


相比之下,郑州由于遭到汛情和疫情的双重暴击,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速仅有7%,在23个万亿GDP城市中位居倒数第二。它的工业、投资以及消费,都受到了较大影响。


1-8月,郑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较上半年、1-7月分别回落4个、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9%,比上半年、1-7月分别回落9.2个、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5%,较上半年、1-7月分别回落5.8个、3.3个百分点。


长沙的增速在23个城市中位居倒数第五,仅次于西安、郑州、深圳和南京。它的工业、投资增速也十分低迷——1-8月,长沙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2.8%。


长沙的低增速有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其高端核心零配件严重依赖进口、传统优势产业面临升级困境、现代服务业支持薄弱等短板的影响(详见《核心部件靠进口、金融支持薄弱 “长沙制造”大而不强?》)。经济新常态下,只有不断提升内生增长动力,才是应对一切“不确定”的最强手段。


万亿新秀竞争胶着

佛山领跑西安失速


最后一个细节是,万亿GDP新秀城市竞争激烈,今年前三季度佛山领跑、西安失速。


2020年,泉州、福州、南通、合肥、西安、济南等6个城市GDP相继突破万亿。今年以来,它们与2019年突破万亿的佛山,和今年的准万亿GDP城市东莞,竞争十分胶着。它们牢牢占据着全国第17-24位,但名次变动十分频繁。



从今年前三季度GDP来看,这8座城市基本形成了两大阵营——佛山、泉州、南通、济南和合肥GDP均在8200-8500亿元之间,东莞、西安和福州均在7600亿元量级,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佛山和西安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城市。今年前三季度,23个万亿GDP城市中,除了武汉这一特例之外,增速最快的城市就是佛山(11.4%),增速最低的是西安(5.7%)。


由于疫情蔓延,去年外贸重镇佛山受到了不小影响。去年前三季度,佛山GDP增速甚至还未转正(-2.3%),成为武汉之外增速最低的城市。今年佛山强势反弹,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汽车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外贸进出口同比大增37.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9和19个百分点。外贸回暖、订单增加、企业开工,佛山的制造优势明显又回来了。


西安则正好相反。去年前三季度,西安GDP增速高达4.5%,是23个城市中增速最高的城市,为今年的经济增长定下了较高的基数。全运会的召开,使得全市投资红利减弱,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了5.6%,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了11.5%。再加上全运会召开期间部分企业停工,也拉低了西安的经济增速。


不过,这些都只是阶段性调整,西安后续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只是,由于前三季度西安与泉州、南通、济南和合肥等城市差距明显,全年排名反超的可能性不大了。而西安与福州的差距目前仅有7亿,与东莞相差63亿,不出意外的话,万亿GDP城市末位大概率会在这3座城市中产生。


文章来源:搜狐城市


8cbce83f57146d833d8991b264d5238.png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