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分房子,有用吗?
北京的“大招”
北京,在人口出生率下行的大时代背景下,率先跨出一步,继房价之后又一次走到的全国的前列。
虽然这一次,还是楼市的话题,还是住房那几件旧事,但主体和要素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变化——多生就能“分”到房。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启动面向“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轮候家庭组织选房。
今年8月,北京市住建委印发《关于加强公共租赁住房资格复核及分配管理的通知》。
《通知》明确:
为落实国家“三胎”政策,对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可以不再需要继续轮候和摇号,直接发放选房通知单组织选房。
此次配租房源涉及两个公租房项目,房源为大套型及中套型,两类房源面积在46.47-65.23平米区间,产权单位均为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
一是燕保·北焦家园项目,项目坐落为朝阳区垡头地区焦化厂化工路,附近有地铁7号线的焦化厂站,房源面积区间为56.60-65.23平米,租金标准为60元/㎡•月;以一套56.60平米的两居室为例,月租金为3396元。
二是燕保·双桥家园项目,项目坐落为朝阳区黑庄户乡双桥中路,它位于东五环外、广渠快速路南侧,往北有八通线管庄站;
公告还对配租标准进行了规定。
多生孩子就能优先分到公租房,这在国内还实属第一例。由此,北京市成为首个为多孩家庭提供公租房保障的城市。
北京作为首都,已经率先落实政策:有多胎的家庭可以优先分配到公租房。
再多的鼓励生育的口号,也不如实实在在的政策给力。
从节制生育到鼓励生育
今年可以说是中国人口政策的拐点,不光是进一步开放“三孩”,还对一系列阻碍生育的行业“重拳出击”,并且各地鼓励生育的地方政策也在蠢蠢欲动。
有些城市开始用真金白银鼓励生育奖励了。
7月,攀枝花市发布了《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到:
对在攀枝花市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攀枝花户籍产妇,提供住院分娩免费服务,符合医保报销外的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对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生育二胎,累计可以拿到1.8万元的补贴。
多生一个孩子,多1.8万,是非常响应国家的三胎政策了。
攀枝花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存在感不高。或者说,在四川省内,除了成都这个首位度占到36%的省会,其他城市都被成都的光环压得没什么存在感。
但在人口外流这件事上,攀枝花就显得尤为突出。
过去十年,攀枝花的常住人口从121.41万降到了121.22万,减少了1900人;
同时,在校小学生人数从94574人减少到了66153人,减少了28421人。
小学生减少的幅度是常住人口的十几倍!意味着未来适龄劳动人口规模在急速缩小。
补充新的年轻人口,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然而地处西南,产业也不够先进,吸引外来人口基本不可能了,只有在多生上使劲儿。
与攀枝花同样的还有甘肃。
今年9月,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人民政府发布《临泽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自发布之日起的临泽县生育家庭和新出生人口可享受11项支持政策。
并对在该县公立医疗机构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产妇一次性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生育津贴。
另外还有安徽省政府的《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9月27日至10月26日期间向公众征求意见。
意见稿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生育补贴具体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
吉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明确应当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完善促进生育的配套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广东:奖励80天假期。
贵州:父母每年10天假期,三孩生育费纳入医疗保障。
江西:增加婚假15天,产假90天,男方护理假30天。
河南:父母每年各30天育儿假。
而北京这次的政策是实行了更大的力度,在住房问题上着力,也算跨出了一大步。
管用吗?
如今,鼓励生育的措施出台越来越密集,很显然是在抢窗口期。
因为提高生育率必须要趁着育龄妇女的总数还有那么多的时候,尽快多生;不然等到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峰值一过去,再想去提生育率就很难了。
不过要想人多生娃,仅仅靠发放育儿补贴金、优先配给公租房、多放几天假,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相当于我要买一台劳斯莱斯,结果你给我一张5元优惠券。
所谓的政策扶植、政策优惠,相对于极高的育儿成本,连杯水车薪都称不上。
面对动辄上百万的住房来说,几千元、几万元的补贴“微不足道”。
面对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规模,公租房又显得拥挤不堪,甚至是一个用不着的政策。
拿这回北京出台的配给公租房的政策来说。
要在北京住上公租房的前提是家庭年收入不超过10万元(三口之家)、13万元(四口之家)。
一对夫妻在北京没有房,每人每月4000工资,还生二胎,凡是头脑正常的北京人或者北漂都干不出来这事儿。
在北京生活,家庭年收入不过13万,还敢生两个三个,当务之急不是排队等公租房,应该是去最近的三甲医院挂个精神科的号。
假设你是一个家里没有第二套房子的普通北京人,以下几个选项你会怎么选?
1.单身,六千养自己。
2.组建家庭,五千养一家三口。
3.住公租房,六千养一家四口。
北京这次的公租房中的燕保·双桥家园项目,租金标准为每月每平米42元,和周边租房价格相差不是很多。
公租房的性质既不是共有产权,更不是自有产权,将来同样要面对买房的压力。
租金还没便宜太多。就算住上公租房,对于家庭开支负担的减轻,完全起不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从同样面对人口问题的还有我们的邻国日本的鼓励生育政策和效果也能窥得一二。
日本的公立幼儿园对3岁到5岁的孩子是免学费的。如果一个孩子去私立幼儿园,用补助金的形式减免费用。
不但减免相关教育费用,而且还发放儿童津贴每月1万到1.5万日元,一直发到初中。
而且日本还有生育一时补给金42万日元左右,孩子一出生就能领。
对于生育的产妇,也有产假补助。如果休假98天,那么每天给8000日元(480元人民币),合计三个月期间补助52万多日元(约合3万人民币),假如工作单位所支付金额少于这个数字,当地政府会把不足的金额补上。
即使如此,日本的出生率还是在狂跌:2020年日本新生儿数量降至840832人,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为1899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因此,我国以远低于日本的补助、补贴水平,要想取得强于日本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的政策优惠,如果还是“隔靴搔痒”,那么我们的人口断崖,同样也无法避免。
要解决生育率越来越低的问题,核心仍然是提高生育意愿,在人们不肯生一胎的情况下,开放再多胎也没用。
首先,在房价问题无法短期内甚至无法在一定时期内解决的情况下,要百姓敢生,那大龄人口就业保障的问题总得先解决。
35岁失业在很多行业成为普遍现象,年轻人看在眼里,知道自己未来的收入无法保障,如果再没房子,一家带孩子没了收入还没房子睡大街的危险都存在,哪个敢生?
其次,促进生育对地方政府的好处一定要明确。因为目前没有地方政府会重视促进生育,有钱的城市直接”抢人”,自有大把年轻人来,比促进生育成本低风险小。
没钱的城市和农村生育人口也得跑去大城市和自己没关系。不把生育率放到GDP的高度,地方没有动力采取实际行动(如保障房廉租房的建设,公立幼儿园的建设等)。
再次,现阶段低生育率,很大程度上是百姓对生活水平的目标与社会对生活水平的供应能力之间严重不匹配。
在无法快速提升社会供应能力的情况下,得从文化作品入手降低百姓对生活水平的过高目标期待。绝大部分人注定此生平庸,不光是这一代,下一代,下下代也大概率是普通人,只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
加上抖音等现象级文化输出平台上,动辄就是炫豪车、炫豪宅、炫名牌包,让大众也对财富产生了错觉,提高了对生活水平的目标,从而脱离社会实际状况和财富分布的现实。
但这些还是不够实际。
如果能给多生的人分房,生的越多,分到的面积越大;同时又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或许人口出生率还能再冲一次。
文章来源: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