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重新获取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下一个时代的计算,正在改变下一个时代的商业

 

1943 年,IBM 时任掌门人托马斯. 沃森自信地认为,「未来,5 台主机足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那个年代,一台计算机的占地面积几个房间大小,通常只有军工、政府、科研机构等部门才能用得起。

从 80 年代起,个人计算机开始崛起,电脑体积已经变为笔记本大小,走进千家万户。然而,回过头看,托马斯. 沃森的判断似乎也没错,曾经的主机,就像是今天的「云」。

「一个以云为核心的新型计算体系结构正在形成,随着云、网、端技术进一步融合,未来无论企业或个人,计算将进一步向云上迁移。」在 10 月 19-22 日的 2021 云栖大会期间,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首次向外界阐释了一个全新的「云上世界」。



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

在他看来,未来我们使用的电脑就像阿里巴巴发布的「无影」一样,仅有名片大小,适配所有屏幕,连上云就能随时随地使用无限算力,无需担心电脑硬件配置不够。而开发应用这件事也变得并不需要真的写代码,它也将从程序员转移到业务人员手里,比如 HR 等角色,开发成本也大幅降低。

张建锋觉得,这个全新的体系正在三个层次演进:

1. 在基础设施层,云向下定义硬件,自研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建设云为核心的硬件体系;

2. 核心软件基于云来重构,开源社区成为创新中心,并催生低代码等新的开发方式,让云更易用;

3. 在应用层,未来随着 5G 网络发展,计算和数据加速向云上迁移,催生云电脑、元宇宙、自动驾驶等新物种。

云服务更大想象力是在 5G 时代。要知道,根据 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数据,截止 2021 年第三季度,中国 5G 用户渗透率接近 27%。预计到 2025 年,全球 5G 渗透率才会达到 24%,中国预计将达到 48%。在当今的网络条件下,谈论云服务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依旧算得上是一个前卫的话题。

但各行各业对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降本增效的追求,并不会因为网速的普及而停滞。据悉,在政府部门里,阿里云已在服务 26 个部委、31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数万政府客户,累计形成了 500 多个创新应用场景;生产制造上,阿里云正在支持近两万家制造企业,国内 70% 的汽车主机厂和出行车企、30% 头部车企已接入了「云钉一体」,两大电网中 50% 的省级公司都在使用阿里服务;阿里云还在服务六家航空公司、5 个大型港口,以及 80% 的物流快递企业,支撑了每年 100 亿件快递的递送服务。云作为基础设施已经进入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反过来,也正是因为各个行业对基于云的数字化转型,推动着云计算的发展,才有了张建锋所说的新型计算体系结构的形成。这属于底层逻辑上的变革。

透过阿里云的变化,我们或许可以管中窥豹:计算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是怎样的?我们当下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正处在一个怎样的行业环境中?我们又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01

云上应用越来越多,

IT 的底层逻辑也变了



云栖大会的展览馆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恐怕就是「数字化转型」。它出现在各个展位的背景板的宣传文案里,覆盖城市大脑、数字交通,在消费、电力、芯片、航空航天、未来科技、机器人、元宇宙等多个领域。

依托于云服务,各种前沿技术落地到了更多数字化场景里。「云原来是 IT 的一个部分,但我觉得发展到今天,IT 已经变成了云的一部分。因为过去五年、十年诞生了许多新的技术,它跟云进行了密切的融合,尤其是我们今天讲的大数据、人工智能、IoT 等等一系列的技术,所以云计算本身也是一个兼容并蓄在成长的一个新型的产业生态。」

在这个过程当中,技术对于算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 AI 等技术的出现,对终端侧的算力、计算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云、网、端的协同发展,这个时候端的处理能力逐渐不足,而端侧的算力提升又逐渐接近天护板。

比如,垃圾焚烧状态识别、无人机输电巡检、搭载了摄像机、基站等多个物联网设备的智慧交通方案等场景。


基于云原生的数字化方案越来越多

于是,为了供给大数据、人工智能、IoT 等新技术所代表的越来越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的需求,必须将计算向云上迁移,对于云的算力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新发布的处理器芯片倚天 710,张建锋表示,阿里云做芯片,是聚焦在云计算,而不是半导体。传统 IT 时代围绕芯片建立生态,而云计算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模式。

他表示,倚天 710 是阿里云推进「一云多芯」策略的重要一步,这是基于云的新型计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基于云的特点来构建整套硬件的技术体系。用户并不需关心服务器运维以及芯片。倚天 710、含光 800 等自研芯片将通过阿里云输出给全社会,以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赋能更多的企业。

除此之外,这个时代创新的驱动力也在发生改变。行业里,把应用迁到云上,叫作上云,把应用全部基于云来重新开发,叫云原生。

在传统 IT 时代,开源软件只是大型商业软件的补充,但云计算出现之后,开源变得标准化。「在今天,所有的计算机核心系统、架构,基本上都是开源软件来推动的。这是软件产业跟其他产业显著的不同。开源不仅是一个补充,它是一个创新,是一个引领。今天全球 95% 以上的软件企业用了开源的软件,开源也让云计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让计算更加标准化,推动技术的普惠。」


2021 云栖大会钉钉开放平台展台

比如,阿里巴巴既是开源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开源项目数超过 2700 个,是中国开源项目最多的企业。

在此之上,基于云的软件开发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张建锋认为,软件最本质的东西,是时刻准备重构的。「很多工程师希望一个系统用好几十年,我认为是极其错误的。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灵活,未来软件废弃会越来越频繁。」比如低代码应用,任何业务人员、哪怕不懂代码,也可以搭建自己的应用。

「过去很多老板会做设备的选择,是花 1000 万还是 100 万;数字化时代不一样,老板们们不是一次买下,而是天天想怎么数字化。这是非常有挑战的。能不能成功,就是有没有足够的决心,好的理念。」

这便是今天 IT 行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发生的底层逻辑的重构。

02

大众的云上生活:

「新物种」将爆发



这一波儿「计算体系结构」的演进,影响的不仅仅是程序员,还有业务线的员工甚至职能部门的员工,比如组织结构与分工上的变化。

比如,基于云原生的低代码应用,允许任何业务人员、哪怕不懂代码,也可以搭建自己的应用。据悉,在阿里巴巴内部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中,很多人不懂算法,但目前在业务、财务、人力等系统都实现了数字化,核心就是基于钉钉平台的低代码开发。

在「云钉一体」战略下,钉钉上承客户的各种应用,下连阿里云基础设施。基于钉钉的低代码开发是一种新的开源模式。钉钉上的低代码开发应用已经超过百万。如此「大爆发」正是因为打破了应用开发的封闭环境,让开发者从企业专业的 IT 人员逐步走向个人。而由业务部门自定义的应用,也将更贴合业务逻辑。

张建锋举了个例子,或许今后在面试新员工的时候,不会再问会不会 office、会不会 excel,而是问会不会低代码开发,「因为他很容易去构建一个新的软件,这是未来很大概率会发生的。」

此外,在个人消费领域,他觉得随着云、网、端的深度融合,未来将出现无数的云上新物种,比如,在今年的展会现场,红星美凯龙独占了云上消费展区,用户可以戴上 VR 眼镜,进入虚拟房间,来随意布置、操控房间的家具;比如现在已经诞生的云电脑、元宇宙、自动驾驶等。


云电脑「无影」展台,玩游戏并不需要考虑硬件配置

就像最早有了电和电网这样的基础设施之后,出现了丰富的电器;就像手机与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出现了大量的 APP。张建锋觉得「云」已经经历了电和电网的阶段,接下来即将迎来「电器」应用的爆发。「未来无影将与云、钉钉一起构成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有业内人士认为,过去五年,AI 之所以未能实现能够让人感知到的根本性改变,或许就是缺了「云」这项基础设施的支撑。AI 就相当于本应该长在「云」上的那些「应用」。

张建锋认为,「未来所有数据都将在云上,不管你用什么样的设备、有多少设备,每个人、每个企业在云上有一个专属空间,所有的计算负载可能都在云上发生。未来,端的形态将变得更轻薄、更友好,以满足随时随地的创新。」

文章来源:极客公园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