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企传投多元服务专家
会员登录
尊敬的客户,您好!
[退出登录]
预约专属顾问
95183
首页
高净值人士线上商学院
唐宁会客厅
谈资论市
有资有未
传承时刻
财经纵横
瑞承动态
美好生活
会员权益
小黑卡专区
传承学院
公益金融
PLUS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精英团队
荣誉资质
合作伙伴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恭喜您注册成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打开瑞承app
安卓版
IOS版
注册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瑞承服务协议》
《瑞承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获取验证码
验证身份
设置新密码
完成
我已阅读并接受
《瑞承服务协议》
《瑞承隐私政策》
疯狂的汽车芯片:断供、抢货、黑市买卖
1634882655000
自认为“黑白两道通吃”的刘军,从业这么多年,第一次遭遇了交易对手的坐地起价。
供货方是朋友介绍认识的,之前没打过交道。7月底,双方谈好的拿货价格是200块,总价400万,分三批交货。但是交完第一批货,第二天刘军来拿第二批货时,对方告诉他,涨价了——单价从200块直接涨到300块,爱买不买。
这是一批汽车芯片,由外资芯片巨头意法半导体生产。放在往年,这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汽车零部件,但是现在,它成了倒爷们的热炒标的,黑市中的成交价格,已经比正常价高出上百倍。
遭遇坐地起价的不只有刘军。
6月中旬,香港发生一起“芯片大劫案”,一物流公司在运输途中,价值约500万港元的14箱芯片被劫。圈子里盛传着一个段子:这起案件中,抢芯的人其实是买家。“这批芯片本来谈好了价格,但卖家临时坐地起价,买家非常生气,于是找人把货抢过来了。”
黑吃黑的段子真假难辨,但着实反映出汽车芯片行业的紧张气氛。
汽车芯片太短缺了。
2021年,美国和日本的多个芯片厂,先后遭遇极寒天气、地震、火灾,全球芯片生产的核心地区中国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一直笼罩在缺水、停电、疫情等各种状况之中,马来西亚等重要的全球芯片代工基地,因为疫情冲击而封锁停产。另一方面,全球的电动汽车行业呈爆发式增长,对汽车芯片的需求与日俱增。
芯片荒贯穿了整个2021年。供需错配之下,芯片短缺成了制约汽车厂商发展的绊脚石,这背后同时滋生了一个奇货可居的地下市场。
刘军供职于一家头部的合资车企,负责采购,2021年最让他头疼的事情,就是要通过各种渠道搜寻芯片,包括黑市。芯片短缺已经困扰了整个行业大半年,很多车企经常会被迫休假一两周。
“现在的情形下,就是拼采购的本事。谁家采购强,谁就有芯片用。拿不到芯片,就造不出车。” 刘军对深途说。
深途接触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此前有关理想汽车从黑市高价收购芯片的消息属实,只不过并非外界传闻的超出正常价格800倍。另外,包括BBA在内的很多传统车企,也都在黑市高价“扫货”。
在刘军从黑市“扫”到一批芯片现货的8月,蔚来汽车因为芯片和零部件短缺受到牵连——交付量从7931台跌至5880台,刚刚过去的9月,理想汽车也受到冲击——交付量从9433台跌至7094台。业内一片哗然。而此前丰田、通用等车企已经因为缺芯停产,越来越多的车企降低销售预期。
“在近几十年的芯片行业历史上,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汽车厂因为芯片缺货而停产的,2021年汽车行业的缺芯潮,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行业资深人士邹得欣告诉深途。
隐秘而疯狂的芯片战争,已经在汽车行业打响。
黑天鹅、囤货者、大发横财的人
能够赚大钱的信号,一开始是从国外传进来的。
去年10月,日本朝日化学微电子的AKM晶圆工厂发生火灾。这本来只是一次普通的火灾事件,工厂主要为汽车厂商提供高端车载音箱设备。但接下来几个月发生的事情,让这次火灾成了全球缺芯的导火索。
11月,意法半导体在法国的三座晶圆厂发生工人罢工事件;12月,汽车芯片大厂瑞萨、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纷纷发布涨价函;紧接着,大众集团宣布,因缺芯部分产线短暂停产。
消息传到国内,嗅觉敏锐的经销商闻风而动——囤货开始了。
深途接触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今年初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炒卖芯片的队伍,他们惯用的手法是:
先综合各类讯息预判接下来芯片的价格走势,然后选定一两款就开始囤货,等到价格涨到高位,再出货套现
。
这个游戏的“魅力”在于,需求在短期内非常强劲,且不断增长,但供给是非常稳定的——芯片厂的投产建设至少要好几年,扩产周期也很长,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这意味着,谁能掌控货源,谁就有议价权。
另外,单颗汽车芯片的价格不高,有些只卖几美分,这意味着价格上涨空间非常大。据刘军所知,正常售价十几块钱的汽车芯片,在今年被炒到大几千元以上,涨幅超过200倍的案例很多。
今年以来,各大芯片原厂陆续多次上调售价,导致汽车芯片的价格一路走高,另外,经销商的囤积炒卖加速了价格上涨。
经销商加大囤货力度的现象,体现在了意法半导体的财报数据中。数据显示,经销商对意法半导体的营收贡献比例,从2020年底的26%,上升至2021年6月底的36%。
囤货跟供需关系密切相关。
芯片市场的行情,受消息影响非常大
,只要出现芯片厂停工、汽车厂缺芯停产、疫情再次爆发的消息,芯片价格就会快速上涨。跟炒股一样,这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市场。
而2021年芯片行业接二连三的黑天鹅事件,在不停加剧芯片短缺,也在助长炒作情绪,让囤货惜售愈演愈烈。
一位芯片经销商人士对深途透露,今年三四月份以来,来询价的人明显多了起来,而且不同时期的市场热度都不一样,“哪款芯片短缺严重,过来询价的人就会增多,但是可能过段时间产能跟上,这款芯片就会被冷落,市场开始炒其他的货。”
囤货和炒作的热点,取决于汽车厂的缺货情况。刘军在采购中发现,
平时缺货缺的最严重的货,没有规律可循,不太可预测
,任何一款芯片只要生产场地出了问题,它就会缺。“价格涨幅的话,基本上10倍起步,上不封顶。”
上述经销商人士说,如果特定时段询价的人明显变多,他就会放慢出货节奏,“维持住这个价格,慢慢涨价,一点点卖,价格越高越划算。”
另外,如果某款芯片的交货周期开始拉长,那就有涨价炒作的空间。
Third Bridge高临咨询IME产业负责人表示,在2019年到2020年年初,车载MCU的正常交期差不多在20-26周左右,现在基本上要在52周以上,最长的可能会达到78周。“现在供应商方面大部分表示是没有库存的,生产出来后就直接拉走,几乎没有任何增加的库存。”
每次有这种消息被线人传出来,经销商们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囤货。
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奇货可居,形容的就是这种情形
。
芯片超人创始人花姐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大家的胆量和胃口今年明显变大了。她对深途说:“市面上一些稀缺的流通货被人炒上天了,大家发现价格报10倍、20倍、30倍都有人肯买单,因为汽车的附加值毕竟高,几十万的车,芯片多个三五百块都不是什么事儿。
大家一点点去试探上限,胆子越来越大,到后来就变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以今年黑市热炒的博世ESP芯片为例,这款芯片的正常供货价不超过20元/只,受马来西亚疫情影响,7月价格涨到200多元,8月初涨到1500元,9月涨到4000元,价格翻了200多倍。10月下旬,深途在汽车芯片的现货市场询价,有经销商要价3500元不含税,期货1800元,等明年。
交易方式一般是面交,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交易的地点大多会选在深圳或广州
。深圳华强北是全世界电子元器件的一个集散地,这里聚集了全中国大部分芯片代理商和经销商,以及抱着财富自由梦而来的掘金者。
一夜暴富的故事在市场上流传。
深圳一家芯片设计公司的员工对深途说,芯片缺货、供应链囤货影响很大,今年靠卖芯片赚了上千万的大有人在。“100倍是什么的概念,1万可以变成100万,随随便便一箱货都有十几万,你可以算算。”
高收益也对应着高风险。今年9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三家汽车芯片经销企业开出250万元的罚单,理由是他们哄抬炒作汽车芯片价格,加剧了供需失衡。
“最赚钱的方式,都写在刑法里”本是一句调侃,不过,在超高回报的诱惑下,总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
被逼急的汽车厂商,
亲自下场抢货
汽车芯片的买家,今年一直不缺。
汽车电子产业链由三大部分组成:上游的汽车电子元器件厂
(Tier2二级供应商)
,中游的汽车电子生产和制造商
(Tier1一级供应商,如博世和大陆)
,下游的整车厂
(如特斯拉和大众汽车)
。
通常情况下,整车厂的采购对象是博世这样的Tier 1,Tier 1再向芯片厂、晶圆厂等上游进行采购,车企不会直接采购芯片。Tier 1与芯片厂商之间,签订的是长期合同,芯片厂收到订单后才会生产,生产周期一般都在12周以上。Tier 1购买的相当于是期货,价格很少会波动。
但是在全球芯片紧缺的背景下,这一规则被打破了。
刘军告诉深途,今年,他不得不代表公司去现货市场采购汽车芯片,这在过去根本不属于他的职责范围。
他先帮博世找货,找到货源之后,再让博世去下单
。因为整车厂即便绕过博世找到了芯片,也还是得回到博世这里做系统集成,无法直接装机。
这本来是博世这类Tier 1供应商的分内之事。但站在博世的立场,要不要去想办法搜寻芯片,有限的芯片库存供应给谁,则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芯片缺不缺,他们
(博世)
并不是很关心,有芯片就交货,没有芯片就不交货,他们才不关心汽车厂是不是会停产。”
整车厂过去并没有直接采购芯片的经验,如何找到高质量的渠道是个问题。这让刘军很痛苦,“大家都在痛苦的适应当中”。
一开始还是四处通过熟人朋友打听,找有熟人背书的靠谱渠道,然后就会去找一些陌生渠道,慢慢去黑市上高价买。刘军从今年年初一直买到了七八月份。“总体来说,
正常渠道的供应量能基本维持在百分之六七十的水平
,剩下的40%或者30%你就需要去高价买。”
这样的买家不在少数。业内人士告诉深途,今年大大小小的车厂,很多都去现货市场扫过货,只不过每批货的成交价不同。
要搞清楚这些货是从哪里来的,难度很大。本来每颗芯片出厂后,每盘料上面是带有原厂核验码的,类似二维码一样的东西,扫一下就可以追踪到出场日期、工厂、客户等信息。同时,核验码被扫描后原厂可得到对应的信息,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料,绝大多数的核验码都被处理过了
。“这些代理商和经销商从哪里得到的料,其实是一个问号。”Third Bridge高临咨询IME产业负责人总结到。
这背后的利益关系和操作手法很复杂。刘军告诉深途,一些芯片厂商的工作人员会跟贸易商勾结,甚至某些整车厂内部员工也会跟贸易商串通,他们把货倒出来高价买,然后各方分成。
经验不够丰富的采购,可能在市场上买到假货。这由此又催生了一个新的生意——芯片检验。花姐告诉深途,芯片超人从2017年就开始做质检服务,今年一直在作为中间人帮交易双方验货。
对于采购而言,更棘手的是,即便是高价,有些型号的货也不是随时都能买得到。刘军对深途说,
从现货市场买来的芯片,本质上是用高价从别人那里抢来的
。因为汽车芯片一般都是提前好几个月订货,流入市场的现货是别人的订单。
“我们的货有时候也会被人抢。比如某批货,昨天还正常供应,今天突然告诉你说没货了,那大概率就是被人抢走了。”他说。
期货市场库存告急,现货市场价格被炒上天。对于芯片厂和代理商而言,自然会选择优先把货卖给出价更高的客户。这个时候就算提前签订了供货合同也不一定管用。
“供货方给你出一份文件,说由于疫情影响导致不能交付,这属于不可抗力,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违约了。”刘军说。
整车厂都亲自下场扫货,让卖方的心态越发膨胀,坐地起价的经销商越来越多。在华强北,甚至会出现
某几款极度紧缺的芯片,被少数几个大的经销商联合控盘,然后一起涨价
的情况。
花姐告诉深途,价格联盟在一定时间段内是可以形成的。“你去买货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每个人手里都有货,但不会某一家全部卖给你,你可能要找四五家才能买齐。”只要自由流通的货没有那么多,价格就能够维持住。
刘军最讨厌那些临阵变卦、不讲武德的交易对手。今年7月底被坐地起价时,他果断终止了合作,第二批和第三批货放弃了。
“肯定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这就是一个心理博弈,他赌你肯定会买才会坐地起价,你要击溃他这种幻想。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一定要零容忍。”刘军对深途总结,每一分钟市场都可能发生变化,“要有一颗大心脏。”
谁卡住了汽车芯片的咽喉?
一头是高度旺盛的需求,一头是极度稀缺、不确定的供给,
供需错配,这是今年全球汽车行业缺芯的根本原因
。经销商囤货炒作,只是供需失衡的外化而已。
邹得欣曾在大疆无人机、中兴通讯担任高管,分管采购等相关工作,他对深途说,任何行业出现供需失衡的时候,都会存在一个炒作存货的窗口期,芯片行业的囤货炒货产业链本来就存在,只不过汽车行业今年如此疯狂地去扫货,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芯片是一个周期性行业,有的年份过剩,有的年份紧缺
。2019年,芯片行业处于下降期,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的汽车销量在那一年是下滑的。再加上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芯片工厂都在忙着降产能。
疫情期间,手机、平板、各种无线设备的需求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也爆发,导致对芯片的需求量大增。“一个下行周期,突然被拉成了上行周期。”邹得欣分析。
而在供给侧,市场已经定型,
短期内并不会出现更多的芯片厂,也不会产生更多的芯片供给
。
过去几十年,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芯片研发和生产的技术不断精进,芯片的价格也不断降低,市场的玩家慢慢减少,最后只剩下几个跨国巨头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活了下来,并垄断了一些细分市场。这在行业外围筑起了一道高墙,新玩家难以进入。
汽车半导体按种类可分为功能芯片MCU、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及其他。这个链条上的主要玩家,基本都是欧美日韩等国的巨头,英飞凌、恩智浦、瑞萨、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博世等等。
业内流传着这样一个数据:英飞凌垄断了中国四大造车新势力
(蔚来、小鹏、理想、威马)
的IGBT供应,市占率超过60%。博世占据了中国汽车ESP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系统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一位业内人士对深途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虽然现在电动汽车打着智能的旗号,说要颠覆传统汽车产业链,整车厂的话语权在增强,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不可能绕过这些大型供应商。
从芯片的生产流程来看,主要有设计、生产、封测三个主要环节。中国台湾的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占全球汽车芯片代工市场的30%。它的客户就包括瑞萨、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等。
马来西亚是全球最大的车规级芯片封装国,上文提到的半导体巨头,基本都在马来西亚建有工厂。
这一轮汽车缺芯潮中,最短缺的是MCU。
MCU并不是指某一款具体的芯片,它是微控制单元的缩写,又名单片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控制功能。从汽车的车窗、雨刷、座椅,到引擎控制、自动驾驶等,都需要MCU芯片。一辆汽车可能会安装上百颗MCU芯片。
去年12月的南北大众短暂停产,以及今年3月的通用汽车相关芯片断供,都是卡在了MCU芯片上。
由于半导体行业是全球分工,环环相扣,生产代工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厂,所以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极大。
今年8月,马来西亚疫情扩散,导致意法半导体的封测工厂被关闭,网传博世中国副总裁徐大全在朋友圈发文,配图:楼、6层,跳还是不跳?带上领导还是不带?随后博世的ESP短缺,在黑市的价格被炒上天。
博世ESP的短缺,是汽车这种大型机械电子产品缺芯的一个缩影。ESP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起到防侧滑的作用。在中国市场,一般10万元以上的车型都会配备ESP。
这是跟普通电子产品不一样的地方,汽车芯片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不像手机那样追求高制程和小体积,“但
对稳定性、可靠性要求很高,车企短期不敢贸然用其他供应商的产品替代
,这也是加剧缺芯的原因之一。”邹得欣对深途分析。
车企打响交付保卫战
一颗小小的芯片,将汽车厂置于尴尬的处境。“可能就是因为某一款只卖几美分的芯片没货,导致这一批车都成了半成品。”刘军说。
缺芯一开始影响的还只是销量大的传统车企,今年8月开始,中国的几家造车新势力也受到波及。
最早受影响的是蔚来,蔚来8月新车仅交付了5880台,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受到南京和马来疫情的双重夹击,马来疫情影响的正是博世ESP的供应。此前蔚来已经连续5个月销量稳定在7000台上下,并冲击万台。
8月,小鹏也受影响了,当月交付7214台,较7月减少了800多台,小鹏方面称是受G3车型新老换代以及供应链芯片短缺的双重影响。
理想在8月没受到影响,交付量冲到了9433台,拿下新势力冠军。当所有人都等着理想9月交付量一举过万时,理想突然在9月20日发了个公告,称受到马来疫情影响,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所采用的专用芯片严重减产,下调交付预期,最后只交付了7094台,在三势力中垫底。
在芯片短缺成为一种常态时,任何一家车企,随时都可能遭遇供应链的毒打。这种感觉很难受。因为现在订单不缺,用户的认可不缺,市场蒸蒸日上,无奈车就是交付不了。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智能汽车在很多方面都增加了芯片用量,
新势力车企也愿意使用更多新技术,这增加了卖点,但也增加了风险
。
“我们用芯片的话,会尽量避免用那种太偏门的,因为别人用的少,产量和库存也少,而且你很难找到替代供应商,这种风险特别高。但是使用什么芯片,决定权往往在研发和设计部门手里,研发跟采购的紧密配合,才是终极的解决方案。”刘军说。
9月理想的交付量被重创,是卡在了毫米波雷达芯片上。业内人士透露,2021款理想ONE标配了5颗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达,芯片由马来西亚意法半导体工厂代工生产。蔚来用的其实也是博世的毫米波雷达,只不过是第四代产品,于是意外躲过了9月的短缺,交付量直接过万了。不过这一信息未得到蔚来官方证实。
直到现在,缺芯的阴霾依然没有散去,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芯片断供的会是谁。为了保障交付,车企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蔚来把展厅里的车都开出去卖了,理想则想出了奇招——先交付只安装了三颗毫米波雷达的半成品
(缺少的两颗雷达在大灯两侧的下方位置)
,用户可以从10月开始,先把车开走,等到12月到明年春节前再进行补装。车的配置打了折扣,作为补偿,理想承诺送全车终身质保和10000积分。
这种减配交付的思路其实很常见。今年5月的时候,为尽量缩短消费者的等待时间,现代、起亚等车企推出了减配的简化版车型,去掉智能停车辅助、电动滑门等功能和配置,以减少芯片使用量。小鹏在9月底推出了只带有一颗毫米波雷达的P7车型670G,以及无毫米波雷达的P7车型480G。
对于全球所有车企而言,今年的缺芯潮都是一次严酷考验。
过去习惯了玩精益生产和零库存的汽车厂商们,开始将库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有芯片供应商反映,以前去拜访主机厂,要见一下采购经理级别或者总监级别的人,也很难见到,“现在主机厂的采购VP、老总都亲自出马了,都主动过来拜访了,1-2个月就来一次。”
主机厂现在明白了,如果想在未来彻底解决芯片短缺的问题,就需要自己去掌控整个芯片的渠道,跟原厂建立起好的联系,而不是通过Tier 1、经销商,中间隔的层数太多,信息到主机厂这里都已经失真了。
另外值得主机厂反思的是,
在一些核心元器件的设计开发上,可能需要在更早的阶段就介入
。
“将来整个汽车里面的架构会更偏向于中央集成方向,这意味着很多芯片的定义应用是需要车厂跟芯片厂商直接沟通的,由它们来定义这个平台,包括软件设计以及一些具体的应用,都需要更紧密的沟通。所以将来主机厂肯定会跟芯片厂商合作得更紧密。”Third Bridge高临咨询IME产业负责人表示。
好消息是,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芯片厂加大了产能,供应链得到修复,汽车芯片短缺的状况正在缓解。比如马来西亚已经取消全国封锁,一些被关闭的芯片工厂陆续复工,半导体行业正在复苏。
一位参与了汽车芯片高价买卖的人士告诉深途,10月开始,现货市场能拿到的货就明显多了起来,“现在基本所有的型号我这都能搞到,关键是价格。”
专注半导体行业投资的国唐资本合伙人韩迪认为,今年以来全球芯片的整体产能,一直都在很激进地扩张,现在主要是封装产能还比较紧张,流片环节得到了缓解,欧洲产能一旦恢复,之前被囤积爆炒的芯片价格会断崖势式下跌。
“断供导致过度采购,才出现恐慌性高价,但国际疫情会群体免疫,国内产能也在成倍提升。高价是因为出现了时间差,
就像情人节的玫瑰一样,不可能天天情人节
。”他对深途说。
接下来,汽车芯片疯狂囤积炒卖的现象或许会告一段落,但汽车芯片的故事还远远没有讲完。缺芯依然存在,囤货尚在进行,交付保卫战还未见到胜利的曙光。
对于整体的汽车工业而言,这种震荡带来的短期阵痛,是全球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大自然厌恶真空,历史永远沿着阻力最低的方向滑行。在每一次震荡之后,系统将变得更加健壮。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Unsplash。应受访者要求,刘军为化名。
文章来源:深燃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05.07财经早报|央行、证监会等部门将开重磅发布会;中方同意与美方接触,何立峰将与贝森特会谈;欧盟:若谈判失败加征美国千亿关税
05.06财经早报|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巴菲特召开股东大会;特朗普宣布:对进口电影征收100%关税
04.30财经早报|习近平: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美国3月商品贸易逆差远超预期;马斯克将推出新模型可回答火箭问题
文章推荐
05.13财经早报|中美联合声明释放积极信号;高盛大幅推迟美联储降息时间预期;避谈关税,苹果或将上调新iPhone价格
05.12财经早报|国常会:稳步推动共同富裕;央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额度5000亿元;中美在日内瓦结束首日贸易磋商
05.09财经早报|王文涛部长刊文: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英美就关税贸易协议条款达成一致;特朗普称美乌达成稀土协议
京ICP备2021029146号-1
Copyright © 2023 Heritvest. All Rights Reserved. 瑞承家族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下载
APP
免费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