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600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导读
1、要闻:新个税政策落地执行,国税总局个税APP迅速达到iOS下载榜首位
2、数据:新税改下的数据宝藏
要闻
★新个税政策落地执行,国税总局个税APP迅速达到iOS下载榜首位
“个人所得税”App上线仅半月有余,就迅速冲到iOS下载榜首。点评也迅速达到2万多条,媲美提前它几年上线的 “铁路12306”APP。
解读
新个税政策“国家红包”后,是更大的红利
中国居民主动申报纳税信息,这个20年来推动缓慢的事,仿佛在一夜之间实现了。
税收抵扣“国家红包”的号召力之下,我们看到了2019年互联网创新、金融科技创新的机会点。
这不仅是一个政策窗口期,政策的推动更像一个加速器,把一些需求迅速激发出来,使得被它影响到的每一个主体不得不顺应趋势快速转弯。
短期来看,首先带来三大创新机会:发票数字化、企业税务信息化、个税信息化。
我们先来看看与个人最直接相关的个税信息化。
个税征收的复杂度将会逐渐加大,个税信息化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
从目前的个税APP,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特点:
1、第一:个人纳税范围其实扩大了——不仅有薪金报酬,还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三种收入。也就是说,除了正常的薪资,如果在其它地方获得收入,只要是提供了身份证号和银行账户,就会自动显示在个人名下计税。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个人所得税税制从“分类税制”(单项计税)向“综合税制”(综合收入计税)转变。就是个税改革的“宽税基”原则。从目前的税收种类来看,新个税政策只是走向综合税制的第一步,未来与个税相关的涉税数据会更多。
2、第二个特点: 减税率,计负担,个税抵扣仍有细化空间。
总体来看,新的个税政策下,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是受益的;中产阶层税收负担加重,但是有抵扣项来减负。这样看来,新个税政策使得个税征收从一把剪刀,变成了一张大网,但网眼有大有小。
个税抵扣目前已经是文明国家的通行办法,抵扣的精细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个税尤其能体现公平。而且,个税的政治成本最高。根据美国个人所得税优化的经验,“综合制税基、精细税基、强化累进”是其个税制度核心。相较而言,仅在精细税基这一点上,中国就还有优化的空间。
同时,个税等直接税的推行,以及减税率、宽税基势必成为接下来财税政策重心。
因为从作用上看,直接税(税负不能转嫁)由于其累进属性(税率随着课税对象应纳税款的增加而上升,直至达到某一点为止),对经济的稳定作用非常显著。在中国,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是“直接税”,其它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是“间接税”。
目前,我国税制以间接税为主,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在内的间接税占总税收比重达到60%。对于一下欧美国家,大都以直接税为主,间接税占比一般在50%以下。
当前,调整与优化现行税制结构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税制改革中较为迫切的内容之一。中央提出,要优化税制结构,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财政部也表示,未来改革会增加直接税的比重。
因此,个税的宽税基、精细税基将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显著的需求,这必将大幅增加个人报税和课征的复杂度,从而个税信息化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第二个大的机会,发票数字化。
中国以票定税,发票是财税的刚性需求。电子发票在过去几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电子发票占整体社会发票量比重还比较小,其中制约其普及的最大的问题是企业端发票的报销入账及审计问题。长期以来,企业税务处于电票、纸票并行状态。
但随着国家税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从“以票控税”向“信息管税”转变的方向下,以及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电商法、个税抵扣政策等,都给发票及财政票据电子化带来更大需求和发展空间。从企业到个人支付消费的电子发票将全面推广,所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
需求怎么增加?举个例子。原先贷款买房时,个人一般不会向银行索要发票,但在个税抵扣之后是需要凭证的,银行需要开具增值税普票给个人。
同时,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融合对发票电子化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此外,新电商法下,电商领域是一个体量巨大的税收服务增量市场。
另外,现在的电子发票主要应用在企业开给个人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如果未来全面电子化,这个潜在市场有多大呢?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开具的纸质发票达2000亿张。
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2017年我国电子发票开具张数达到了13.1亿张,2018年预计将达到39.5亿张,后续将维持高速增长,预计2022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45.5亿张。
不仅如此,在发票相关创新方面,目前,除了传统的系统开发、设备维护收入、电子发票开具、代开收费等收入以外,基于财税咨询服务、互联网金融等衍生业务也将成为潜在的增长空间。
第三个大的机会是企业税务信息化。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营改增”倒逼企业实现税务信息化。
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全面覆盖到服务业等各行业,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这使得企业营改增大幅增加了企业税务的复杂度和管控风险。这就需要企业提高管控效率,用精准的数据支撑税务管理,规避税务及经营风险。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面临更加复杂的税收环境和严峻的税务管理挑战。
而且,营改增后,所有行业都可以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和专用发票。因此,数据就非常全了。这也为税务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第四个大的机会,从长期来看,税务大数据前景广阔。
随着金税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全国国税、地税的应用软件及数据标准都统一了,这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数据分析具备了可能性。
而且,营改增之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纳入到增值税后,理论上企业的每一笔交易行为都会产生一张发票。未来,随着电子发票的推行,各种交易行为都会被电子数据记录下来,这样就会产生海量数据。
因此,今后的税务大数据不仅包括发票数据、申报数据,还涵盖了个人、企业的经济行为、信用信息等。比如,发票数据能体现一项业务是否真实进行了,上下游的交易关系是否合法等;增值税发票中有商品代码,可以做上下游供应链分析,以及考察整个流程中的具体增值等。于是,分析解读税务数据,就能够准确了解个人及企业真实经济和经营状况。
这样的税务大数据,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供应链效率、产业效率,而且将会进一步改变电商、征信、信贷、保险、营销等一系列行业的生态。
财税创新市场的机会和价值非常大。
对比美国市场,仅在代记账领域,就在1950年代和1980年代分别诞生了H&R Block和Intuit两大公司,后者的市值目前是400亿美元。美国市场目前还在陆续出现许多新型的供应链管理创新公司,比如宜信投资的独角兽企业Tradeshift,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采购商和供应商互联平台。2018年中,Tradeshift宣布完成了 2.5亿美元E轮融资。
在国内,财税领域的创新公司也正在大量产生。比如宜信投资了互联网财税服务平台慧算账。2016年,仅成立13个月内,慧算账就实现了从0到1.76亿元营收。2018年9月,慧算账,宣布完成C轮融资。据悉,融资金额超过此前数轮融资总和。在资本寒冬下,慧算账此轮融资再次刷新了行业最大规模融资纪录。
(数据来源:
https://pit.ifeng.com/a/20180905/60024364_0.shtml
http://news.sohu.com/20160302/n439118023.shtml
http://tech.sina.com.cn/roll/2019-01-15/doc-ihqfskcn7237089.shtml
https://www.prnasia.com/story/212866-1.shtml
http://www.soft6.com/news/201612/30/313386.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2629875945679758&wfr=spider&for=pc)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