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电价现象在欧洲蔓延!用电不仅不要钱,而且还倒找你钱?
欧洲电力交易所显示,近期,德国就出现了-500 欧每兆瓦时的电价,每用一度电,还能赚0.5 欧,而且是一整天都处在负电价之中。不光是德国这样,荷兰甚至出现过-700多欧的电价。
国内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我国山东省的电力现货交易市场两天内共出现了22小时的负电价,刷新了国内电力负电价的连续时长的纪录。
为什么会出现负电价?负电价其实不是新鲜事,但为什么近期国内外这类现象越来越多?
01
新能源发电太多了吗?
为什么会出现负电价?
现在的发电企业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能源,以火电为主;第二种是水电;第三种是风光核电等新能源。
自从俄罗斯对欧洲断供天然气之后,欧洲对新能源的需求更多了。例如,欧洲在去年能源危机期间抢装了大量光伏,所以今年光伏发电量激增。去年欧洲风光加一起的发电占比已经超过了天然气。加上这段时间光照很强,发出来的电就更多了。
但新能源发电与传统火电有很大不同。传统火电是比较稳定的,新能源发电出力则要看天吃饭。比如光伏,白天光照强发电就多,晚上没光了发电就弱。风电也是一样,风刮得大的时候发电就好,没风了就弱。
这就会造成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部分时段电力供应能力远远大于用电需求,为了获取发电空间,发电商争相报低价。可能需要的电多的时候,发不出来;或者有时候电发出来了,而终端又不需要。
可见,新能源的增加是导致市场中“负电价”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电力系统网络阻塞也会导致“负电价”的出现。
如果某个节点的负荷增加可以缓解电力系统潮流阻塞,从而降低整个系统成本,那么这个节点的边际电价也是负的。为了促使负荷增加,供电商可能以“负电价”售卖电力,吸引用户增加用电量,以实现系统成本的降低。
电厂为什么愿意“赔本赚吆喝”?
首先,现货交易市场按供需全电量报价,但是出清的时候,是根据报价排出清顺序。当市场供大于求的时候,企业电价报的过高,排位就会靠后,面临出清不了停机的情况。发电企业为了能持续发电,占上靠前的排位以提前出清,就会有意报低电价,进而出现零电价或负电价。
不需要的那么多电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把发电机器停下来?因为停机重启损失会更大。所以电厂宁愿倒贴也不停。
另外,负电价电厂也不一定倒贴。因为新能源拥有零边际成本和政策扶持两大优势,所以可以承受负的边际报价(最低值为补贴或绿电收益的负值)。
只要出清价高于报价最低值,发电上网就会有收益,不发电就没有收益,以负电价来优先出清获得发电空间是在市场规则允许下的合理的竞价策略。
总之,新能源占比上升之后,由于发电不稳定、储电不成熟,导致的消纳问题,相当大程度上促使“负电价”的出现。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风电、光伏装机已经过剩。
首先,目前国内风光发电的贡献占比依然较小。
据统计,2022年,太阳能和风能在全球电力中的总份额为12%。不少地区,在高峰时依然会电力短缺。
以中国为例,优质风光资源位于西部、北部地区,但电力消费主力在东南沿海,同时电力大规模的直接输送还存在难题,因此远水救不了近渴。
这些问题也几乎是目前全球新能源发展的共同课题。目前,就算是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较高的欧洲国家,也会受到电力短缺的影响。
另外,负电价主要是涉及电力现货交易部分,但是现货比例很低。
国家现货交易规则里,只允许全年电量10%的量通过现货交易来实现,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只有5%-6%。
而且,负电价并不意味着用户端可以免费用电。
负电价只是发电侧的报价策略。发电测报出负电价代表计划优先出清,但从用户侧看是不会出现负价情况的。
02
中国新能源机会
“负电价”将成为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的正常市场现象,是系统灵活调节资源紧缺的市场信号,对电力消纳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遇的出现:
包含新型储能与电网智能化信息化在内的新一代能源系统,还有西电东送特高压等传输线路及能源体系建设、火电灵活性调节等。
第一,建设大规模储能能力。
负电价折射出新能源电力并网的消纳难题,越发凸显储能系统的重要性。也就是储能发电高峰期,把电先存起来,等建立低谷期的时候再放出去赚取价差。
这将促使多种储能技术加快并存发展,不同的储能技术在不同的场景下发挥各自优势。
例如,我们看到今年电化学储能的爆发。另外,今年前四个月新型储能有77个项目投入运营。
同时,与储能相关的集成技术、安全技术、运行管理技术,也都有空间。
另外,退役电池的回收、材料的再生方面也都有很大的需求空间。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870万千瓦,较上年增长逾110%,居世界首位。
第二,电网智能化信息化。
例如,为了熨平季节性波动和一些极端天气的影响,通过虚拟电厂建设来实现电网的供需平衡和安全,加大需求端的调节。
7月初,南方电网公司分布式源荷聚合服务平台在广东广州、广东深圳、广西柳州三地同步开展虚拟电厂多功能联合调控,在多省区同步实现了调频、直控等快速响应,标志着我国首个区域级虚拟电厂投入运行。
还有智能电网建设。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从发电到用电所有环节信息的双向交流,系统地优化电力的生产、输送和使用。
包含新型储能与电网智能化信息化在内的新一代能源系统,以电力为中心、电网为主干,涵盖各种能源的生产、传输、使用、存储和转换装置以及他们的信息、控制和保护装置连接。
随着新能源占比的提升,由于新兴能源发电有随机性、波动性问题,所以就需要新型的电力系统,能准确预测、能灵活调度,还能有效储存。
这些新一代能源系统技术将有利于实现“发- 输- 配- 储- 用”系统升级,以及能源端到端可视、可管、可控。
在这个过程中,像虚拟电厂中的软件和硬件;智能电网相关的智能充电、分布式发电与集成、智能电网通信和数据分析、安防等,都是创新和投资的机会。
第三,西电东送特高压等传输线路及能源体系建设。
例如,今年2月,我国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工程——金沙江上游送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今年3月,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陇东送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及玉门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另外,还有火电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例如,今年6月,全国首批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国家能源集团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探索出“新能源建设+沙戈荒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新路径,标志着我国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该项目也是我国第一条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宁电入湘”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投运后,输送的绿电占比将超过50%。
第四,火电灵活性调节和改造,这可以让更多的存量和新增火电站具有调峰能力。
十四五计划中,就有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2亿千瓦,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4000万千瓦。
总之,随着新能源占比的提升,由于新兴能源发电有随机性、波动性问题,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可能会迎来一轮新的大增长。
数据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9717077997642678&wfr=spider&for=pc
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3-07-04/2901284.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5941374470316237&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1000428130969980&wfr=spider&for=pc
http://zxgs.hncsmd.com/article-49342.html
https://hxny.com/nd-87924-0-65.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387471006607770&wfr=spider&for=pc